陳曉磊+程夢莉
【摘要】 《實踐論》文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通過不斷闡述認識與實踐的聯系,從而更能深刻地表達實踐、解釋實踐。結合專利審查工作,自理解發明至提取關鍵詞,自檢索對比文件至撰寫審查意見通知書,此中無不貫穿認識與實踐。本文嘗試從一個通信領域案例入手,詳細闡述《實踐論》對我們的審查工作所具有的指導和指引意義。
【關鍵詞】 《實踐論》 理論 實踐 專利審查
一、理論基礎
《實踐論》中寫道:認識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于感覺的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于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
《實踐論》在結尾部分寫道: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二、案例分析
2.1案情介紹
【技術方案】網絡裝置先嘗試讓客戶端主機經由因特網連接協議取得公用IP地址,除非WAN端服務器無響應,方才經由動態地址分配模塊內建的服務器服務分配動態私有IP地址給LAN端客戶端主機。
【技術效果】使用本申請的網絡裝置及方法,使客戶端可以根據實際的網絡環境需求選擇使用公用IP地址或者私有IP地址。
【權利要求】一種網絡裝置,用于連接一局域網的客戶端主機與一廣域網的服務器,其特征在于,該網絡裝置包括:局域網接口,用于連接該客戶端主機; 廣域網接口,用于連接該服務器; 封包收送模塊,用于從該局域網接口接收該客戶端主機所傳送之獲取因特網協議地址的請求封包,將該請求封包轉發至該服務器,并當從廣域網接口接收來自該服務器所傳送對應于該請求封包的回復封包時,將該回復封包轉發至該客戶端主機;及 動態地址分配模塊,用于在等待一預定時間后該封包收送模塊未從該廣域網接口接收到該回復封包時,啟動一因特網連接協議服務器服務,以分配動態私有因特網協議地址給該客戶端主機。
2.2首次審查的檢索過程
1、檢索準備階段對本發明的理解 。審查員初讀本發明,基于說明書文本內容來理解發明構思,這屬于認識的第一階段,僅對本申請有個初步的感官。為了對本申請的發明構思有較為客觀的理解,提高認識的深度與廣度,除了閱讀發明人闡述的技術內容之外,審查員還在百度百科中對本申請關鍵技術術語“私有地址”、“公有地址”和“NAT機制”進行檢索,在檢索實踐中提升認識至理性層面。審查員在檢索內外網相關背景技術的實踐基礎上,進入認識的第二階段,也就是對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即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審查員認識到:現有技術中若局域網客戶端直接使用公有IP地址與廣域網客戶端進行通信,則會存在公有IP地址嚴重不足的技術問題,所以需要為局域網客戶端主機分配私有IP地址并通過NAT轉換來共享嚴重不足的公有IP地址,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本申請則給出相反的技術啟示:也即不使用NAT機制,令局域網客戶端主機優先嘗試使用公有IP地址與廣域網客戶端建立連接,在無法獲取到公有IP地址的情況下再獲取私有IP地址,本申請的發明點在于如何優先獲取公有IP地址從而不需要使用NAT轉換即可實現局域網客戶端與廣域網客戶端的通信。通過感性認識->檢索實踐->理性認識的這一過程,審查員理清了本申請發明構思與現有技術的區別與聯系。
2、檢索階段 。首先在CNABS庫中使用“分配IP地址”、“公有”、“私有”這三個檢索要素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試探性檢索。 經過簡單檢索,命中疑似X類文件CN101939971A但時間不好用,追蹤至其同族文件WO2009098530 A1(D3),可作為X類文獻。 通過在VEN庫中使用中文關鍵詞對應的英文進行簡單檢索,命中WO2009098530A1(D3) ;且命中Y類文件EP2071810A1,對其追蹤得到X類WO03075517A(D1)。從上述檢索可看出,在CNABS中使用關鍵詞未檢索到的D3,可以從VEN庫中使用相同的關鍵詞直接命中。在VEN庫中結合追蹤檢索還可以命中更優證據WO03075517A(D1)。D1公開了本申請的發明點不使用NAT技術,優先使用公有IP地址建立局域網客戶端與廣域網的通信連接,在獲取公有IP地址不成功時再使用私有IP地址,而D3的技術方案仍然需要使用NAT技術,因此D1屬于更優于D3的X類文獻。
結語:結合上述案例,《實踐論》指導我們:理解發明時,在初步了解發明內容后,通過檢索背景技術來加深對本申請的理解,促使我們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在做檢索時,不能僅僅通過之前確定的基本檢索要素、關鍵詞的檢索就完成一件申請的檢索,還應當在檢索的過程中,根據檢索到的文獻來進一步的加深對本案的理解、擴展關鍵詞的表達等,并適時引入追蹤檢索,進行遞進式的檢索,對于本案以及現有技術的理解也會趨近透徹,此時的檢索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參 考 文 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06.28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