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揚眉+武劍俠
【摘要】 針對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的融合與發展進行分析,介紹了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所存在的特點,并且分析了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主要內容為藍牙、USB和WLAN相互融合,802.11WLAN技術,短距通信等內容。最后闡述了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及其融合發展趨勢,主要有:藍牙與WLAN和UWB共存,WLAN和UWB競合發展,802.11n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 藍牙 USB WLAN 802.11
伴隨著因特網和多媒體、無線通信技術等的逐漸發展,人們已經和信息網絡之間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聯系。當下,無線通信在人們的生活當充當著越來越重要角色,其具有功率低和微型化等特點,相關用戶對當下無線通信產品,特別是便捷式產品產生較為強烈的追求,當下的無線網通信技術中,一個相對關鍵的分支便是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這一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介紹
伴隨著電子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數據通信的要求越來越高。移動通信以及短距離無線通信設備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文正所闡述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指的是距離在100m范圍內的通信,這種類型的通信可以劃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低速度短距離無線通信,第二種是 高速短距離無線通信。
二、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
2.1藍牙、USB和WLAN相互融合
藍牙屬于一種無線電、成本低、容量大、能耗低的短距離無線通信規范。藍牙技術被廣泛應用在無線通信設備當中,同時也在圖像處理、智能卡和身份證識別等安全產品中使用。此外,在一些娛樂消費、家用電器和醫療健身行業,也有藍牙技術的身影。藍牙技術和USB以及WLAN等技術相互融合,從而為支持USB、WLAN和藍牙技術的硬件產品開發提供了可能。
2.2 802.11WLAN技術
Wi-fi屬于IEEE定義的一種無線網絡通信工業標準,早在1997年就已經出現。當前,其為無線局域網的接入提供了途徑,能夠實現幾Mhps的無線接入。對其進行使用,能夠滿足辦公室或者校園網的無線接入[3]。其具備的優勢主要有:其所存在的無線電波所覆蓋的面積較廣,方便廠商的介入。
2.3 短距通信
短距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采用了雙向識別和連接。在距離為20cm內,工作于13.56MHz。這一技術最早被應用在遙控識別以及網絡技術的合并,隨著其的發展,已經成為連接技術。NFC技術中的短距離交互對電子設備認證識別過程大大簡化,促使電子設備之間能夠直接進行訪問,并且具備一定的安全性,聲音也相對清晰。
三、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及其融合發展趨勢
3.1藍牙與WLAN和UWB共存
藍牙技術和超管帶UWB也開始想著相互融合的方向發展。目前,藍牙技術聯盟宣布,在新一代藍牙技術當中,對超寬帶無線技術進行融合,這一聯盟預測到,對兩者進行融合之后,能夠對當前藍牙成本高、傳輸速度慢等問題進行科學解決。將藍牙技術和UWB技術進行充分融合,能夠為UWB硬件產品和藍牙重點支持通信產品等,提供較為廣泛的途徑。在藍牙品牌的角度進行分析,融入UWB技術,能夠實現兩者供應。通過這種融合方式,能夠對藍牙技術存在的缺陷進行彌補,高速傳輸以及低耗電量上,可以盈姐WLAN的挑戰。同時,和藍牙技術的聯手,UWB公司可以直接繞過技術以及市場發展的這一繁雜環節,和全球5億個藍牙產品直接對接[2]。
3.2 WLAN和UWB競合發展,802.11n技術的應用
在WLAN中存在的Mesh也得到了廣泛發展,從而使WLAN的覆蓋范圍逐漸擴大。當下,我國政府開始對WLAN中的Mesh技術高度重視,預期借助Mesh技術,促使大規模網絡覆蓋得以實現。從局端到終端,WLAN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同時也逐漸向著上下兩個方向延伸,尤其是在短距離寬帶領域,802.11n和UWB技術之間,有可能同時競爭家庭網絡。
從當前來看,其已經逐漸滿足了PC和手機等便捷電子三個市場不同需要[3]。伴隨著逐漸增多的設備以及相應產品而言,主要使用2.4GHz波段,這一波段中開始出現較多沖突,促使其逐漸向著5GHz發展,而802.11n無線解決方案,將承接了相應市場需求。
結束語: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同短波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因為其各自存在著不同優勢,進而為其的未來發展開拓了相對廣泛的發揮空間,并且對這些內容進行融合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應用領域也得到了相對廣泛的發展。針對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而言,其處于不斷完善和發展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不但能夠為人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并且能夠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
參 考 文 獻
[1]劉銳,沈晶歆,劉向輝. 智能終端短距離融合通信系統及其關鍵技術研究[J]. 電信科學,2012,10:14-18.
[2]陳煥,范鎧,汪正祥. ZigBee與其他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比較及其應用[J]. 信息技術,2015,05:180-183.
[3]黃林.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及其融合發展研究[J]. 信息系統工程,2016,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