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
【摘要】 隨著電信業的發展,寬帶業務迅猛增長,這就要求城域傳輸網具有越來越 強大和靈活的傳送能力。新興的OTN(光傳送網)技術、產品和網絡應用成為國內通信業界的一個熱點。本文對OTN網絡層次與結構、映射和復用、幀結構與開銷、保護機制等關鍵技術進行了分析。選擇了適合的設備類型,并根據城域網光纜情況設計了可行的技術方案。
【關鍵詞】 OTN技術 傳輸網 網絡優化
OTN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光傳遞技術,OTN技術在電信網通信中的應用,對于保證通訊系統的可靠運行,提高通訊網絡的工作效率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針對電信網通信的發展現狀對OTN技術在電信網通信中的應用和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研究,對于今后業務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幾年的發展中,OTN技術將會更加廣泛的應用于運營商的傳輸網絡建設當中。由于OTN技術所獨有的技術優勢,其在承載IP化服務、業務運營等方面能夠大大提高運營商的行業競爭力,從而為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提供可靠保障。
一、OTN技術原理分析
1.1 OTN網絡結構
對于OTN的網絡結構種類繁多,根據設計選型的ITU-T提供的G805建議的通用原則,將光傳送網分解為多個獨立網絡層結構,每一層網絡又可以分割成更加詳細的子網絡和子網間鏈路。根據實際要求,對光傳送網的分層結構今次那個平滑的過渡,在這一過程中要參照SDH網絡和WDM光網絡的要求,同時還要滿足對網絡的規劃和管理的需求。參考G.872有關的規定和建議,在光傳送網絡中需要考慮加入光層,其中光層由光通道層、光復用段層和光傳輸段層組成。
1.2 OTN網絡模型
與傳統DWDM網絡系統結構類似,在OTM發送端,首先接收終端設備傳輸過來的光信號,通過光轉換器轉換成具有特定的波長的光信號,然后利用合波器合成多通路的光信號,經過功率放大器的放大傳輸到線路傳輸側。在經過長距離的傳輸過程中,需要對光信號進行光中繼放大,這個過程一般在OLA站進行。作為光信號的接收端,OADM站或者是OTM站采用前置放大器對主通道的光信號進行放大,由于在傳輸過程中信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衰減,通過信號放大之后的信號經過分波器的處理從主信道的光信號中分離出需求的波長的光信號,然后通過OTU輸出到客戶側。
二、OTN方案設計與選型
2.1 組網模式的選擇
對于傳統的WDM設備本身就存在一系列的無法克服的問題,例如波長級的交叉顆粒太大,光通道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當采用SDH設備時,由于其交叉顆粒小,開銷相對較大,監視能力不強和缺少高速光接口等方面的問題,在容量相對較大的骨干層中的應用。OTN在兩者之間起到了連接的紐帶作用,其中的ODUK的交叉顆粒大于SDH的VC4顆粒,同時LLWDM的波長交叉相對靈活,可以對整個傳送網絡進行有效的端到端的管理。骨干層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需要進行利用OTN大顆粒進行交叉調度的情況。采用以太網線路建立聯系網絡進行承載業務,同時實現映射ODUK的目的,以ODUK為調度顆粒進行交叉。經過寬帶管理和調度,各層業務通過以太網的形式匯聚到骨干層設備,通過骨干層對ODUK進行封裝實現大顆粒的管理和疏導,從而達到簡化管理層次和網絡配置的目的。同時OTN的接入層還可以接入GE、2.5Gbit/s等方面的業務,從而實現同波道混傳的目的,大幅度提高波道的利用率。對于新建的OTN網絡,其容量大的特點很好的滿足了今后一段時間的業務擴容的需求,同時ONT相對更加靈活的保護機制和保護能力,為網絡的平穩運行提供了領好的基礎。
2.2 OTN設備的選型
按照初期擬定的OTN城域網傳輸方案,核心節點以上設備須具備80波*40G的承載能力,先期至少滿足40波*l0G業務承載能力,并滿足后期波道擴容及交叉容量擴容至T比特時無需更換原有硬件,實現設備平滑升級,保證原有業務不受影響。支持對ODUO. 0DU1、0DU2、0DU2e、0DU3顆粒的交叉調度功能,能夠提供任意速率業務封裝為10G的能力。非核心節點設備需具備40波*10G的承載能力,且滿足后期進行波道擴容和交叉容量擴容時不需更換投標硬件,不影響原有業務,實現設備平滑升級。支持對ODUO、0DU1、0DU2的顆粒封裝。能夠提供任意速率業務封裝為10G能力。
結束語: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電信運營商的運營模式正在向著基于互聯網的運營模式發展,而數據傳送網絡是建立信息通訊網絡的基礎,各種業務的傳輸和平臺管理都需要其提供平臺和管道。由于技術的限制,傳統的SDH傳送技術已經難以滿足高帶寬顆粒度的業務承載能力的需求,OTN技術針對SDH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改進,使得顆粒度相對比較適中,從而能夠滿足現代網絡中GE等數據業務的需求,同時由于OTN技術自身豐富的開銷和完善的保護機制,必將成為光網絡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參 考 文 獻
[1]陳楠.OTN技術在城域傳送網匯聚層的應用[J].廣東科技,2012(3):234-235
[2]趙懷罡,肖衛東,王海軍.OTN電交叉技術及組網應用分析[J].郵電設計技術,2012(2):39-42
[3]陳君,王國棟.OTN技術發展與應用探討[J].移動通信,2012(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