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慧
有這樣一個人,他被譽為我國載人航天奠基人,有著“‘兩彈一星元勛”“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導彈之父”等諸多稱號。
他回國效力,讓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他功勛卓著,世界矚目,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宛如荷塘上風度翩翩的君子——他,就是錢學森。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從前,我對這句話不以為然,直到今天讀了《平凡造就的偉大》一書,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錢學森是中國乃至世界聞名的科學家,我們只看到了他頭上神圣靚麗的光環,卻可曾想過他的辛勤付出?從上海交大畢業后,錢學森遠渡重洋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取得了碩士學位;后又考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成為著名火箭專家馮·卡門的得意門生,二人合作開創了著名的“錢——卡門”公式,他用辛勤的汗水揮筆寫就了輝煌的求學歷程。
細細地品味著這些經歷,我想,或許那時的錢學森就像剛剛沖出水面的荷花箭,雖然只是嫩嫩的一角,卻足以吸引美國國防部的目光——他在三十六歲時便成為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美國國防部火箭、導彈研究核心成員之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通過幾年的拼搏,錢學森用他的智慧和汗水在美國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世俗人所羨慕的功名利祿他幾乎全部擁有,但他卻沒有加入眾人夢寐以求的美國國籍,而是時刻準備學成歸國。
當祖國召喚他時,美國當局的糖衣炮彈、誣陷審訊、無理扣留……都沒能打消他回國的念頭。每當我讀到這里時,總不免感慨萬千,有多少人能夠面對糖衣炮彈、威逼利誘而無動于衷?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夠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錢學森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奉獻給了祖國,卻淡泊名利,從來不計較得失。他重回故土后,一心撲在科學上,從不借工作之由大吃大喝,鋪張浪費。
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錢學森便帶頭堅決抵制不正之風,自己不走后門,也決不允許別人從自己這里走后門;幾千元的稿費、父親三年的工資連看都不看,轉手就交了黨費;為專心研究“兩彈”,自請由院長降為副院長……
錢學森就像那迎風而立的荷莖,正直清廉,光明磊落,不在乎權位,只喜歡研究科學,不改初心。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如果將新中國的科技事業比作一張錦繡畫卷,那么錢學森無疑就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畫家,他用自己的心血畫出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他風度翩翩,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站成了新中國科技史上的一道永恒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