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暑假,不少同學的心都玩“野”了,結果,在新學期無法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大部分同學在開學的頭幾天到一周內,甚至是半個月,不能按時起床的情況很多,上課時也總是哈欠連天,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還有些同學情緒易波動,同時還伴有腹痛、頭痛、頭暈等癥狀,這就是典型的“開學綜合癥”,又名“開學焦慮癥”。下面由山東省壽光市圣城街道第一中學的學生所提出的幾個問題,你的身上是否也存在呢?
學生甲:開學后,我就是一名初中生了,不知道為什么一想到開學就很害怕,心情真的是差到極點了,也許是因為心情不好吧,我還時常對父母發脾氣,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只會自己掉眼淚,希望老師告訴我該怎么做,才可以不害怕上學。
老師:俗話說得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萬事開頭難,相信大多數學生在這個學期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面對學習環境的變化、課程壓力的增加,無法快速適應。作為主角的孩子們,最擔心的問題是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在新的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接受這個位置,并以此為起點開始努力,以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首先,你要做到的是學會主動學習。有一個教育專家曾打過這樣一個比方:小學時,你們是孩子,老師抱著你們走;到了中學,你們就是少年,老師只能牽著你們走;將來上大學,你們就是青年了,那老師只能領著你們走。教育專家的話告訴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你要學會積極主動,不能時時等老師布置,處處等老師安排。
比如說課文,你要學會提前預習,聽課的效率才會高。有些學習積極主動的同學,他們總是跑在老師前面。在老師要講授一篇新課文前,就已經作好了充分準備。在你上課時往自己的“空筐”里填裝新知識的時候,他們已經在想,是自己想的好,還是老師、同學講的好;或者是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不同觀點,供老師和同學們參考……這樣的學習效率自然高效、輕松的。
學生乙:我在小學期間養成了不良的習慣,要怎樣才能改掉?
老師:在我看來,最好的解決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找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做朋友,用朋友間相互影響的方式來慢慢培養。二是利用家長的監督進行正面引導,恰當的約束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三是要學會獨立生活。在這一年內,與以往相同的是,你們的個子會慢慢長高,不同的是,你會突然感到自己長大了。長大了,就意味著你不再只是爸爸媽媽的乖寶寶,遇到了快樂一個人享受,碰到了憂愁只會在那里哭鼻子。長大了,就意味著你要嘗試著替爸爸媽媽著想,分擔一點爸爸媽媽的憂愁;嘗試著為身邊的人提供盡己所能的幫助;特別是要嘗試著為自己所作的選擇負責,等等。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能夠去承擔這一切時,那你就真的長大了。
學生丙:我在小學階段成績一直很好,但我聽很多師哥師姐說,初中學的東西特別多,而且知識難度大大加深,我最擔心的是怎樣快速適應初中生活,進入學習狀態。
老師:想要快速適應初中生活,實現順利過渡,建議大家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有方法——設立記事本。在小學期間,同學們彼此對“差距”不是太敏感;但是上了中學之后,同學之間的差距感大大加強。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都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去接受。老師在此建議各位同學能夠準備一個記事本,將老師平時的要求寫在上面,以免自己遺忘。
第二,有信心——與自己比進步。想要在剛開始就樹立起學習的自信,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認清楚自己的位置,并且接受自己。2.學會正確看待成績的高低。3.跟自己比。每次考試之后,不要總是橫向比較,要縱向比。只要自己有所進步了,就時刻鼓勵自己,自信也就慢慢地建立起來了
第三,有習慣——準備學科筆記本。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哪一科的學習感覺比較吃力,哪一科就要花一些時間做相應的筆記。課后再適當花費一些時間整理一下筆記,老師當天上課的情境就會重新浮現出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便會更加深入。
另外,基礎好的同學,在遇到一些新問題、新難題時,也需適當進行記錄,盡量記在隨身攜帶的疑問記錄本上,有空就拿出來看一看;實在無法解決時,盡量在兩天內向同學和老師求教,切不可自以為是,否則點滴問題長期積累下去,可能會限制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甚至會制約自身能力的發展。而基礎差的學生,更有必要做詳細的筆記,力爭將其作為復習和參考資料,便于隨時查看。
【師長寄語】
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和新的同學,大家該如何處理好人際交往面臨的問題呢?對此,老師認為,只要做到謙虛的“謙”,人際關系就很好處理了。
“謙”出自《易經》的“謙卦”,地在上、山在下,為謙卦,高山隱沒在大地之下,此為謙。古人這是在告訴我們,一個謙虛的人,神靈都會讓他;一個謙虛的人,天地都會幫他。有些同學學習成績很好,但是沒有朋友,就是因為不夠謙虛。所以,無論在哪種情況下,只要做到謙虛、有禮,就可以處理好人際關系方面的各種問題。
天道酬勤,老師相信你們只要堅持信念,奮勇拼搏,一定會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來來來,讓我們齊發力,一同趕走“開學綜合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