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雨
學校里有一座塔,塔身被綠綠的藤蔓包裹得密不透風,那些是爬山虎,上面長滿了綠油油的葉子。風一吹就翻起了波浪,讓人眼前一亮。
被藤蔓包著的大概是塔吧,直直的,也不知道叫什么好,姑且算塔吧。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大片爬山虎就依塔而生,也不用灌溉,就這樣生機勃勃地長了起來,倔強的小腳不屈地邁出一個又一個堅實、頑強的腳步。葉長得也好,綠得晃人眼,是透心涼的綠。葉剛長出來是紫紅色的,慢慢地,就變成淡綠色,這是一種嬌嫩的顏色,是水靈靈的綠。到了夏天,葉就變成了火旺旺的綠,像在上面潑了油,在嗞嗞地炒。秋天更好看,火紅火紅的,有些像楓葉,總之,看上去是一股怡然的氣息。
藤少時,在塔上還勾出些花紋,長多后,就是一片葉墻。乍一看,估計沒人知道葉子底下還有一個水泥建筑呢。每次遠遠一看,倒也覺得那是一處生命的風景,有一種愜意的美好。那塔是個廢塔,多少年來也無人問津,拿來給爬山虎安家倒是不錯。
我每次看爬山虎,都是遠遠地看,很少走近觀察,一莖一葉的爬山虎,顯得單調,沒有力量。一群一簇的才好,這是一種磅礴的美,是昂首挺胸的壯美,遠遠觀望,愈覺生命的活潑與可愛。
某年冬天,我在學校里散步,又看見那座塔,還是隆冬,塔上卻仍是條條藤蔓肆意滋生。雖然很少是干枯的,但新藤伏在先輩干枯的軀體上,欣欣向榮。那綠,是冬季中的一抹暖色調。
春,原來提前住在塔藤里了?。?/p>
點評
文中,小作者以鮮活的筆調,再現了塔藤頑強的生命力,塔的隱蔽與安靜恰恰與藤蔓的滋生與活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際上,小作者只是經過學校,偶然瞥見了四周長滿爬山虎的塔,卻由此產生了豐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
此外,文中的語言也非常鮮活,比如寫夏天葉的綠,“像有人在上面潑了油,在嗞嗞地炒。”巧妙運用通感,將顏色訴諸聽覺。全文以詩意的情懷,內斂而富有張力的語言,再現了塔藤生命的壯美。
(張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