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宇
【摘要】 軍內軍外相結合,有利于保障我軍武器裝備的安全性,同時對延長武器的使用壽命和保持作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軍民一體化的裝備保障系統的建立,需要遵循資源整合、合理利用的總體思路和統籌兼顧、資源共享的基本原則,并與影響系統建立的要素相聯系,扎實穩步地推進軍民一體化保障系統的建立和完善工作。與此同時,也需要與當前軍事發展實際相結合來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研究。本文以分析現狀為主,重點闡釋保障系統建立的主要原則與途徑。
【關鍵詞】 武器裝備 軍民一體化 裝備保障
前言:
當前,我國的軍事科技發展十分迅速,各類新式的武器裝備也層出不窮,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武器裝備大大增加了其維修保障的難度,于是就出現了保障支持力量供不應求的局面。單單依賴軍隊內部的保障空間和力量已經不足以百分之百保證完成武器裝備的保障工作,所以,增加軍外力量到武器裝備的保障工作當中來,建立健全軍民一體化的保障機制已經成為解決當前武器裝備保障困境的重要出路。
一、軍民一體化保障建設的整體思路和原則要求
涉及軍事的問題必然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這就要求對于武器裝備的保障工作要絕對嚴謹,絕對安全,但武器裝備的保障工作不僅僅只歸屬于軍隊,軍外人員同樣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軍民一體化保障的概念應運而出。建設軍民一體化保障系統,是以科學的發展觀為前提指導,以“兩成兩立”為精神共識,以“四合四統”為思想綱領,依據我國新時期的軍隊裝備建設的自身情況和特點,同時借鑒世界強軍經驗而提出的適應我軍當前武器裝備保障的先進體系。整合軍民資源,優化保障結構,充分發揮軍民一體化的強大力量,避免軍外人才浪費的同時也提高了武器裝備的保障效益。
構建軍民一體化裝備保障體系,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四項原則要求:
第一,堅持需求牽引。從軍隊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武器裝備的保障需求和作戰系統的整體要求,適時建立并不斷調整與之相適應的裝備保障計劃。
第二,堅持統籌兼顧。始終以軍內保障為主體,同時發揮軍外力量在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統籌規劃,合理分配資源。
第三,堅持資源共享。按照軍地雙方“人員合編、設備統用、器材聯儲、信息共享”的要求,集中建設一體化區域保障中心[1]。
第四,堅持穩步推進。立足于長遠發展,按計劃穩步推進。
二、軍民一體化區域保障的影響要素
2.1法制保障
逐步建立健全與軍民一體化區域保障體系相適應的法規及制度,進一步完善對于武器裝備保障的監督與獎勵機制,為全面推進軍民一體化裝備保障系統提供更規范的法制基礎和保障,為軍外力量參與裝備保障工作提供法制依據。
2.2軍、企聯合
軍民一體化保障體系的日趨成熟離不開軍、企的強強聯合,實現軍民融合式發展,是世界軍事革命大勢[2]。在對于武器裝備保障的企業進行選擇時,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立足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爭取達到軍事和企業經濟共贏。
2.3人才培養
由于武器準備保障工作的特殊性質,對保障人員的專業技能素質的要求極高,這就決定了對于裝備保障人才的培養刻不容緩。我們應采取大范圍的人才選拔和擇優培養機制,重點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為裝備保障提供堅實的技術保證。
三、軍民一體化維修保障系統的建立
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系統的建立是一個長遠性的工程,要時刻與當下的軍事發展相適應,也要及時更新武器裝備的資料庫。當前,我國一項重要的軍事項目就是對于新型預警機的研究。
預警機最早是指配備有遠程機載預警雷達的特種任務飛機,用以彌補地面/艦載雷達的低空探測盲區[3]。發展至今,預警機在作戰中承擔著情報偵察、指揮通訊等重要任務,因此,以預警機的保障工作為例,依據裝備的功能特點,完善通訊發展的科技力量儲備,對相關專業人才進行系統培養,合理規劃保障工作的規范和明細。統籌規劃,軍民融合,以技術為依托,以法治為保障,合理高效地建立健全武器裝備的保障系統。
四、結論
在世界軍事科技水平飛速發展的今天,建立健全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系統已經成為了一項重點發展項目。本文主要通過現階段我國武器裝備保障系統的整體發展思路和四項基本發展原則的闡述,并對法制、技術資源、人才等影響要素進行概括,又以預警機的裝備保障為例,對軍民一體化保障系統進行了具體分析,旨在說明軍民一體化保障系統發展的出發點與現狀,突出其重要的軍事價值。
參 考 文 獻
[1]馬潤翔.武器裝備軍民一體化保障淺論[J].中國軍轉民,2016,10(05):71-73.
[2]李彥軍,舒本耀.軍民融合的時代價值[J].裝備制造,2013,10(06):84-87.
[3]曹晨.預警機發展七十年[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5,12(02):113-11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