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佟雪
始于生活和游戲的殿堂
文佟雪
“幼兒園是孩子們學習和游戲的殿堂,游戲化的教育模式能夠讓兒童們在生活中尋找知識,并能用學到的知識了解到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現象。”針對這句話的理解,結合幼兒園對課程游戲化的重視和實施,以及班級對課程游戲化的理解和開展,筆者分享一下活動開展過程。

在一次飯后散步,我們來到了種植園地。“老師,你看,山楂紅了。”散步的時候,觀察細致的果果邊指邊跟我說。孩子們的目光,也一下全都聚集在了那一顆顆紅艷艷的山楂上。“老師,山楂紅了就可以吃了。”果果話音剛落,爍爍就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吃過冰糖葫蘆,它就是用山楂做的,把山楂一顆顆串起來,就變成冰糖葫蘆了,吃起來酸酸甜甜的。”爍爍話音一停,其他的孩子們也開始了熱烈的討論:“我也吃過山楂,山楂可酸啦。”“我喜歡吃山楂,我不怕酸。”“對對對,雖然酸酸的,可是我不怕。”
正當孩子們對山楂興致盎然地討論的時候,陽陽悄悄來到我跟前,問道:“老師,山楂熟了之后為什么變成紅色的了?”陽陽的問題一提出來,頓時讓我覺得心里一亮。我跟陽陽說:“要不我幫你問問小朋友們好不好?”陽陽點頭,表示同意。“看到這么多紅艷艷的山楂,看得出來你們都很喜歡。不過有個問題想請你們幫助解決一下,為什么山楂熟了之后,會變成紅色的啊?”問題一出,欣欣就迫不及待地回答:“因為它熟了,所以就變成紅色了的啊。”但是其他小朋友好像有很多不同意見,有的說:“因為山楂是紅色的。”有的講:“我們吃的山楂,它就是紅色的啊。”“綠色的沒熟呢,不能吃,紅了就表示,它能吃了。”我看看陽陽,這些回答好像并沒有解決他的困惑。在我看來,可以及時有效地抓住這個切入點,針對問題,展開探究和討論。
針對孩子們對“山楂熟了之后為什么變成紅色”這個興趣點,結合這個月的班級主題活動——《四季蔬果》,利用下午起床后探索活動時間,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對山楂展開了教學活動,對此進行學習和認識。首先,我們進行一個即時的調查:除了山楂熟了之后會變紅,還有什么水果、蔬菜成熟后會變紅呢?孩子們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結合他們有限的生活經驗,他們想起了草莓、蘋果、圣女果、櫻桃等。其次,食物的成長和成熟需要什么條件?結合自己種植植物角的經驗,大家紛紛發言:需要充足的光照、水、肥料。最后,探究紅色成熟食物的特點,通過網上資料查詢和視頻的學習,找尋它們果實內包含的共同點。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山楂成熟的季節和山楂成熟需要的條件,比如充足的光照、水分、穩定的氣候等,以及山楂變紅的秘密是因為山楂體內的花青素。除此之外,我們通過學習還了解到不止山楂有花青素,草莓、葡萄、櫻桃、紅肉火龍果,就連我們吃的糧食作物——紫薯也都是有花青素的。
課程 游戲 課程游戲化此,在幼兒園適時、合理地開展游戲活動是培養幼兒各種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會,使幼兒的能力、個性得到和諧發展,讓幼兒在教學活動、日常生活中積極探索、主動活動、活躍思維。因兒教育實踐模式,把游戲融匯于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充分體現寓教育于游戲之中。要為幼兒提供平等表現機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探索將教學游戲化、教育綜合化的幼
基礎的集體教學,只能讓孩子們簡單了解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并不能保證孩子們積極投入活動過程并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不斷豐富和發展新經驗。所以在展開集體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小朋友們收到了一份他們非常喜歡的課外小任務——山楂除了可以做冰糖葫蘆,還能做什么?回家后準備幾份山楂食品帶到班級,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第二天一早,孩子們帶來了繽紛多彩的山楂食品——山楂糕、山楂條、山楂片、新鮮洗凈的山楂等等。大家一起相互分享,亦吃亦樂。
不僅如此,我們還利用幼兒園有效的種植資源,開展了我們的“秋日盛典——山楂樹之戀”活動。孩子們在一起親自動手摘山楂、洗山楂、串山楂。分頭行動,放冰糖,熬糖稀,做冰糖葫蘆,做雪里紅,做山楂茶,讓我們充分沉浸到了山楂的世界里,不僅孩子們玩得開心、吃得開心,我們也針對孩子們的興趣點,及時配合主題,生成課程,從實際出發,依靠實際行動全面釋義課程游戲。
因為兒童的內心是游戲的,兒童的心靈有游戲的種子。因此,幼兒園活動課程應能夠吸引孩子專注地投入活動,激發和提升他們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要,從而讓他們獲得更多新的經驗。針對《四季蔬果》這個的開展主題,為了有效抓住秋季來臨的契機,我們打破以往《秋天來了》的固定課程,設立了跟季節相關,但是從孩子最貼切的食物入手,展開了對蔬果為主題的活動。活動中,及時與幼兒互動,通過蔬菜調查表,掌握他們對常見蔬果的了解,探究他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產生的相關問題,例如:水果都是長在樹上的嗎?蔬菜除了可以炒著吃,還能做什么?針對問題,展開一系列實踐活動。
為了進一步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一起在幼兒園食堂,協助摘菜,做一周食譜計劃表。根據幼兒的興趣、實際經驗不斷展開主題探究活動,使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密切結合并相互影響,在主題活動的展開過程中,生活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有機整合在了一起。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實施,以及對課程游戲化的認識和實踐,我們越來越傾向于為孩子提供緣于對生活、游戲、綜合的各種主題活動。在幼兒園中,結合自己班級的主題活動,還開展了不同的創造性游戲、角色游戲。
例如在班級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鞋子》中,孩子們對綜合活動《我會刷鞋子》的活動課程顯得意猶未盡,教師及時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將課程活動延伸到角色游戲中來,開設“小鞋匠”活動。請孩子們在自己自由的游戲時,充分進行刷鞋子的游戲,不只提升幼兒真實生活中擦鞋的實踐能力,更因此引發了生活經驗的有效利用:怎么付錢呢?除了刷卡,還有什么付錢方式?他們還因為從家里帶來手機,進行二維碼掃一掃進行支付,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提高幼兒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更多機會,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
對幼兒園的兒童來說,游戲是他們的存在方式,是他們的生活內容,自由、自主和創造的游戲伴隨著他們的生命成長。課程游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課程游戲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兒積極投入活動過程并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是幼兒不斷豐富和發展新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師說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兒說什么和做什么。課程游戲化不是將游戲代替其他課程實施活動,不是將幼兒園所有活動都變成游戲,而是確保幼兒基本的游戲活動時間,并將游戲理念、游戲精神滲透到課程實施的各類活動之中。
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更好地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戲是快樂的學習,幼兒園是發展良好契機的殿堂。我們只有徹底轉變觀念,讓教育回歸生活,把游戲還給孩子,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
(江蘇省徐州開發區第一幼兒園)
[1]虞永平.《課程游戲化與專業能力》,2015
[2]韓秀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初探》[J],中國期刊網,2014
[3]詹姆斯·約翰森,詹姆斯·克里斯蒂,弗朗西斯·華德.《游戲、兒童發展與早期教育》,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