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婭萍
立足現實 改革創新 放眼未來
文方婭萍
我園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深化課程改革,提升師資水平,培養“美麗幼兒”。本文從教育管理、教師素養、幼兒個性發展、園本課程等方面,闡述如何構建一所有文化底蘊、有辦園特色的園所,在管理中滲透了園所發展的新思路、新設想、新感悟,共同為建設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前行。
教育管理 改革創新幼兒園發展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四、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深化課程改革,提升師資水平,培養“美麗幼兒”。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課程游戲化建設》,為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
1.明確工作思路
堅持依法辦園,明確辦園思想,加強制度建設,堅定不移地在傳承與創新中促進幼兒園的發展。積極爭取鎮財政的支持,在物質環境上不斷改善,為師生創設更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在精神環境上,本著多年來積淀的“生態智慧,實踐精神,和諧教育”的后幼文化主題,著力在校園特質“樂園”、后幼精神“向上”、文化氣質“活潑”上引領教師、培養幼兒,通過日常管理、特色活動等途徑,不斷優化美麗校園。
2.凝練行政班子
加強行政人員的學習、實踐和思考,進一步提高個人修養,確立全心全意為教職工服務、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幼兒發展服務的思想,嚴于律己,率先垂范,奉公守法,努力做好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在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基礎上通力合作,形成合力,使學校管理日益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高效化。
3.整合團隊力量
幼教聯盟:以教育局建立的聯盟化辦學為契機,在“萬紅幼教聯盟”的引領下,在堅持已有特色化辦園的基礎上,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宗旨,通過聯盟成員園之間的交流、共享、互助、合作,推動園內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幼兒核心素養等方面的發展。
杏壇先鋒:以保稅區(金港鎮)建立的“杏壇先鋒”為抓手,一方面主動邀請專家為我園及金港鎮幼教進行指導,另一方面積極參與金港鎮其他園所共享的專家資源,加大教師的培訓,提高師資的整體水平。
教育督導:以教育督導為載體,主動與片區督導組成員取得聯系,定期接受或邀請督導人員進行項目督導,切實從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出發,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1.師德建設
加強“師德建設”:認真落實市教育局關于教師師德建設的相關文件精神,把師德建設作為優質教育的載體。深入開展“師德建設專題教育月”活動,提高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整體水平。開展“勞模精神進校園”和“美麗教師事跡進學校”宣傳和巡講活動。結合第32屆教師節活動主題,以培養具備“優雅、高雅、文雅”特質的后幼美麗教師為目標,開展《我們快樂幸福在一起》系列活動,豐富教師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教師的從業幸福感。加強教育行風建設,鼓勵教師愛崗敬業、廉潔奉公、為人師表。
落實“兩學一做”: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將鞏固學習教育成果與嚴格黨員日常教育管理緊密結合,并將學習教育全面推進到每一位教職員工,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人文環境。緊密結合精神文明建設“張家港市文明校園”的創建工作,開展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志愿服務等活動,切實提高黨員和全體教職員工的思想道德素養。
2.建設協同共進學習文化
營造讀書氛圍:書是最美的語言,教師只有與書為伴才能不斷豐厚自身的文化底蘊,才能不斷反思與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成為時代發展需求的教育工作者。本學期由邵局長贈書活動開啟教師的讀書之旅,園長室每月為教師推薦一本值得學習的書籍,辦公室每月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活動,從推薦、讀書、交流、分享中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建設書香校園。
依托園本教研:繼續加強園本教研的建設與管理,運用教師的智慧解決教師的問題,實現互助學習中的共贏。建立在滿足教師的個體發展需求,從問題調查、信息反饋、資源整合等多方面考慮,采用現場培訓、論壇交流、主題研討等多種形式來增強教師的問題意識,促進思維碰撞,實現逐步突破。另外,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學科組的群體力量,采用同課異構、學科組特色展示課的課堂教學研究模式,優化學、思、教、研一體的教研機制,促進教師多方面的發展。
3.助燃教師成長的原動力
抓好骨干教師隊伍:通過搭建外出培訓學習、參加各類公開活動和競賽等平臺,使在實踐中有成效的教師脫穎而出,鼓勵已有市級骨干稱號的教師向高一級別骨干教師晉升,鼓勵還未取得市級骨干教師稱號的教師向市級骨干邁進。
重視新教師的培養:為了讓新教師能夠更快地了解、適應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針對新教師的成長需求,與骨干教師簽訂一對一師徒結對幫扶指導協議,有計劃地開展師徒專項教育引領活動,對新教師的課堂教學、游戲組織、班級管理等進行全面的業務指導與培養,加快新教師成長的步伐。
幼教聯盟支管支教:以萬紅幼教聯盟為載體,通過支管支教、跟崗學習等多種途徑助推教師專業成長。萬紅幼兒園骨干教師來園支教,我園青年老師到萬紅幼兒園跟崗學習,通過聯盟園際之間教師的交流活動,更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素質。
1.注重品德培養
教育局提出了聚焦以能力為目標的“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我園在國學經典課題科研過程中提出了“弘揚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并以此作為培養幼兒的一個目標。德,主要體現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引導幼兒有禮貌地與人打招呼,同伴之間友好合作,收拾整理游戲材料,愛護周圍環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2.關注學習品質
實施《指南》應把握的四個方面中提出了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我園繼續緊密結合教育局下發的《好習慣》教材,將好習慣課程化,實現養成教育的目標達成。依托家園從會生活、愛學習、善交往三大塊面,在小、中、大三個年級組逐層落實,讓每一個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
3.重在能力發展
“實踐 體驗”是我園在長期的課題研究下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園本特色理念,重點是注重孩子的能力培養:小班自我服務、中班認知能力、大班社會交往。主要通過一日基礎活動、主題實踐活動、年級組專項活動、班級藝術體驗活動等多元活動的開展,促進孩子的各項綜合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
4.體現個性教育
我園的辦園宗旨是“體驗式教育,親情化服務,個性化發展”,旨在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發展需求。落實《指南》精神,以《課程游戲化》為指導,在區域、游戲等活動的組織上給予幼兒更多的自主空間,把主動權交給孩子,通過過程性評價、多元評價和個性化評價,為學生的健康、全面而個性的發展提供指導和保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宜的成長空間,得到最適合他的生長的道路。
1.明確目標,構建課程體系
基于幼兒的“核心素養”,圍繞貫徹落實《指南》,明確目標,積極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構建具有地域性、本土化的園本課程體系。以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編寫的《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為藍本,注重幼兒能力培養、個性發展。結合“實踐 體驗”園本特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通過一日基礎活動、主題實踐活動、組內專項活動、班級體驗活動等,創造性地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多元的、多層次、可選擇性的課程內容,形成課程的整體性。
2.設計框架,實施課程開發
緊密結合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培養“美麗學生”之系統推進地方特色課程建設。中大班繼續深化開發和利用的地方特色課程《沙優情結》《雷溝情懷》,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地方物質課程資源與人力課程資源,豐富孩子的課程內容。小班,從《甜甜的后塍美食》入手,與家長攜手,著手調查、了解后塍美食的課程資源,采取聞一聞、做一做、嘗一嘗等多種實踐體驗活動來落實課程內容,培養有后塍情懷的孩子。
3.完善機制,保障課程實施
為充分發揮課程開發和資源利用的推動作用,建立以園長為首的課程管理領導小組,由業務園長具體分管,由教務處、年級組長帶領組內教師具體實施。建立了《課程開發制度》《課程實施管理制度》《課程建設制度》等機制,有效保障課程的實施。
行走在幼教的路上,立足現實,做著樸實無華的教育工作;改革創新,課程獨特價值正在被發現與延續;放眼未來,向著教育的更高處憧憬!讓每個孩子擁有歡樂幸福的童年,讓每個教師成為愉快幸福的師者,讓我們的校園成為孩子們向往、老師們依戀的家園!
(江蘇省張家港市后塍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