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春
巧用鄉(xiāng)土科技教育資源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文楊 春
眾所周知,在人的各種素養(yǎng)中,科學素質是創(chuàng)造性人才所必需的素質。而早期教育是教育系統(tǒng)的基礎工程,開展早期兒童的科學啟蒙教育,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興趣,發(fā)現(xiàn)他們的科學潛能,以及對于他們將來學科學、掌握科學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資源 鄉(xiāng)土 教育 科學探究



《指南》提出,幼兒科學學習即科學探究和數(shù)學認知的對象都是客觀世界,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因此,我們竭力去挖掘園所周邊的鄉(xiāng)土資源,建立各種科學探究營地,為幼兒提供真實的、自然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環(huán)境。這些環(huán)境中蘊含著豐厚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幼兒進入現(xiàn)場和情景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成為現(xiàn)實情景中的一員,獲得親手操作,身臨其境感受的機會,引導幼兒經歷科學探究過程,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
潤揚幼兒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臨近的長山、身邊的農田是我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因此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幼兒的活教材。長期居住在農村的幼兒,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生機勃勃的萬物存在于他們的周圍,是孩子們的歡樂的源泉。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竭力去挖掘大自然所賦予的優(yōu)勢,與《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有機融合開展我們的主題教育活動。
(一)善用周邊的資源,開展游戲活動
無論是野菜飄香的三月、桑樹碧綠的五月、棉花雪白的九月,還是稻谷豐收的十月,我們的孩子無時無刻不被農田里的景致所感染。九月份我們結合《秋天真美麗》這一主題開展了“采摘花生”的活動。孩子們參觀花生地、了解了花生的生長特點——果實埋在泥土里,并開展了一系列采摘花生、洗花生、煮花生、剝花生、嘗花生的活動,還進行了認識花生的集體教學活動,對花生的營養(yǎng)作用有了初步的認識。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將花生地的資源引入課程中,圍繞花生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公共區(qū)域的鄉(xiāng)土材料創(chuàng)意工作室,老師從提供單一的在鵝卵石、貝殼、樹枝、狗尾巴草等主材料,到增加顏料、彩泥、別針等輔助材料,再到孩子主動尋找中國結、卡紙、蛋殼、蛋托等各種各樣的輔助材料,孩子始終保持著高昂的興趣熱情,同時不同的材料觸動孩子運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制作,得到不同層次的提升。老師追隨孩子的興趣點,追隨孩子的已有經驗,追隨孩子的互動方式就能促進不同水平的發(fā)展,真正達到提供的材料符合孩子的發(fā)展,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符合孩子的需要。
(二)巧用人力資源,鼓勵參與勞動
我園的阿姨、師傅是農活方面的行家里手,在我園開展的種植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開辟天臺小菜園,我園的嚴阿姨是蔬菜種植能手,在我園的天臺帶領大班的小朋友種植了西紅柿、辣椒、黃瓜、莧菜、筍瓜等蔬菜,孩子們每天去給蔬菜澆澆水、除除草、施施肥,看著他們開花、結果,并且收獲果實,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看到了這些蔬菜的生長過程,增強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責任心。
讓孩子參與簡單的田間勞動。田間勞動是成人們的事,孩子們有參與的必要嗎?我們的回答是“有”。春天,我們要求家長帶孩子參與播種;夏天,讓家長帶孩子采摘絲瓜、蠶豆;秋天讓家長帶孩子一起挖芋艿、摘花生;冬天,家長帶孩子們找薺菜。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孩子們逐漸發(fā)現(xiàn)了四季種植的一些秘密。
動員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種植。我園的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當?shù)氐拇迕瘢依锒加修r田,家長們都有些種植的經驗,本學期,我園開展了親子種植活動,讓幼兒和家長在園內和家里共同種植一盆花草,和孩子一起澆水、施肥、除草。讓孩子們在親身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以及親自然、親社會的情感。
(三)利用社區(qū)資源,激發(fā)探究興趣
我園的友鄰——蔣喬小學也是我們幼兒學習科學的“重要陣地”,我們帶領幼兒參觀蔣喬小學的科技室,參加他們的科技節(jié),聆聽有趣的科學小故事,觀看“四驅車競速比賽和遙控汽車比賽”,在了解自然科學的基礎上,接觸了現(xiàn)代科技,增強了科學探究的興趣。
走進“農田基地”體驗勞動。每當農忙季節(jié),我們組織孩子們來到田間、蔬菜大棚,觀察農民伯伯的勞動,并參與拾稻穗、摘花生等勞動實踐,感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品嘗豐收的果實!
周邊農村鄉(xiāng)土資源成為我們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基地,各類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為幼兒的教育開辟了另外一片新天地,更詮釋了幼兒園課程的內涵,使教育有了新的方向與涵義。
(一)科學游戲探究營
玩是幼兒的天性,玩應貫穿于科學活動的始終。鄉(xiāng)土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玩中幼兒主動探究,在小班“紙的秘密”科學區(qū)游戲中,老師投放了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紙,幼兒在玩紙片過洞洞、水中的小紙片等游戲中了解了紙的厚薄、軟硬、吸水等基本特征,甚至還在自主的游戲中發(fā)現(xiàn)有顏色的皺紋紙在水中浸泡的時間長短會影響紙的顏色的濃淡。我們還在“農家小樂坊”“科發(fā)室”“鄉(xiāng)土創(chuàng)意工作室”“木趣工作室”“農趣屋”的公共科學游戲區(qū)里投入了許多鄉(xiāng)土元素,讓孩子看一看、說一說、問一問,在潛移默化中走進科學、走進鄉(xiāng)土,萌生動手操作的興趣。
(二)菜地農田野外營
我們的孩子時不時地被田野上傳來的“轟隆隆”的收割機聲所吸引、在挖野菜采桑葚中所沉醉,孩子們追逐著收割機奔跑,扎草人、跳草垛,孩子們對身邊的一切充滿好奇……三月份我們結合《我找到了春天》這一主題開展了“參觀春天的田野”活動。孩子們在參觀中對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產生了興趣。此時中班即將進入《我們身邊的科學》主題,該主題目標之一為:對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感興趣,能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會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將門前的菜地——油菜花資源引入課程中,有助于達成主題目標,圍繞油菜花可以開展哪些活動?我們根據(jù)幼兒的興趣與需要,立足于菜地農田野外營地生成了如下活動,并與其他領域的活動相互整合。

在野外營地里,我們還開展了參觀秋天的田野、采摘花生等科學主題探究活動,科學活動是點動成線、線動成面的關系,野外營地有著源源不斷的資源等待我們去挖掘和探索。每一次的活動都給予了孩子們豐富的生活體驗,讓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的孩子們感受到了這片土地賦予我們的愛。
幼兒在科學探究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fā)展形象思維,而且初步嘗試歸類、排序、判斷、推理,逐步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江蘇省鎮(zhèn)江市潤揚幼兒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