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建英
楷模MODELS
勇立改革潮頭,鑄熔教育輝煌
——記北京市延慶區第三小學校長段金星
文│路建英
一位好校長確實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好的校長能夠找到適合學校個性發展的路徑,并且把個人對教育、對學校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使一所普通的學校得以超越千人一面的模式,而顯現獨特的精神氣質。好校長不僅能引領學校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奠定學校發展的精神起點,為教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平臺,引領相互探究、敏于學習思考的學校氛圍,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有意味的和諧空間,讓他們的童年充滿著智慧和快樂。好校長不僅是師生成長所依,也是時下一個學校發展的重要源泉與動力。如今,北京市延慶區第三小學就迎來了這么一位好校長—段金星校長,雖入職不久,就已經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制定了宏偉的藍圖,延慶三小的未來大有可為!

>>靈動的學生
在延慶,有這樣一位“神奇”的校長,他管理過的學校,無一例外,都能取得極大地進步。基礎薄弱的農村校,在他的點撥下,從各項指標排名靠后到成為延慶區教學成績前列的優質校;基礎條件好的學校,也因為他治校有方,變得特色鮮明。這位神奇的校長究竟有什么樣的秘訣,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和榮譽呢?
顧明遠先生曾說過:讓教育家辦教育。讓教育家辦學的意義就在于讓真正懂得教育規律的內行人來辦學,只有教育家辦學,才能讓教育回歸本質,才能按教育規律辦事,辦出人民滿意的學校。段金星校長自1984年從延慶師范學校畢業后至今,一直投身在教育領域中,身處基礎教育的第一線,他18歲開始擔任小學班主任,25歲就開始在教育局小教科工作,31歲至今,擔任過多所學校的校長,他的從教經歷和教育管理實踐經驗十分豐富,這種經歷讓他能很自然地站在教師、校長、教育局的角度,從整體上來研究發展教育。
1997年10月,他到張山營中心小學擔任校長,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提倡無為而治”“以德育德、以智培智、以全促全”的管理理念,用了4年把一所全縣排名靠后的學校帶到前列;2002年1月,他被調到井莊中心小學,提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的辦學理念和“以人為本、以理代管,讓學校活起來”“寬以待人、管理之道”“我的微笑管理法”等管理理念,把學校建成延慶縣第一批農村中心小學優質校;2006年4月,他被調到第四小學,根據學校實際把辦學理念發展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全面主動地提高”,經過近10年努力,學校成績全面提高,德育、教學、體育、科技等均在全縣名列前茅,生態課堂、多彩課程、校園足球、生態教育、象棋特色成為縣內乃至北京市教育品牌。

在老師們眼里,段校長是最平易近人的領導,他踐行賞識教育,不做古板嚴肅的管理者,允許教師“失誤”,堅持笑對老師;在學生眼里,他是像長輩一樣可親可愛的校長,他推崇“無為而治”,秉承生態教育,做一個放手的教育者,讓學生成為主人。作為土生土長的延慶人,樸實親切成為段金星校長給人的第一印象,在育人理念上,他提倡回歸本真,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會學習的人。”他獻身事業走在前、執行制度做在前;個人利益放在后、待遇享受落在后;教師提高記心中、學生成長記心中、學校發展記心中。他辦學思路明晰,敢于創新,大膽實踐。如今,他正在摸索打造適合自己學生的“合作學習”教學,要讓三小孩子不出國門就能感受國際化的教育。
段校長于2012年參加了加拿大皇家大學碩士研究生班的脫產學習,只有初中英語水平的他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倔勁兒,刻苦練習,在極短的時間里適應了全英文的授課環境。這次特殊的經歷給段校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自主、靈活的課堂模式,使得搞了半輩子教學的段金星校長對教育教學又有了全新的領悟,并由此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創造性地提出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他長年堅持各種形式的業余進修,學習不輟,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和業務水平。他堅持在實踐中進行科研、寫作,又通過科研與寫作提升實踐,他的論文分別在《北京教育》《現代教育報》《語文建設》《語言文字報》《北京教育教學研究》《教育家》等報刊上發表。
功夫不負有心人,段校長獲得了國家級德育科研工作先進個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北京市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工作者、延慶縣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延慶縣課程改革先進工作者、延慶縣教育系統優秀教職工之友等眾多榮譽稱號,這些榮譽也在昭示著,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日積月累地努力與辛勤工作換來的。

今年年初,段校長被調到了延慶三小,可以想象得到,延慶三小一定會因為這位“神奇”的校長的到來而取得更大的進步。這不,剛來到學校,就一刻沒閑著,他抓緊一切時間盡快熟悉三小的環境文化,以便能及早地為三小的發展導航指路。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磨合,段校長在原來的基礎上調整學校的辦學理念,把學生的培養目標定為“健康、儒雅、靈動、負責”,把學校的辦學目標定位為“育儒雅的孩子示范全區、建靈動的學校享譽京城”。
日益繁重的課業抹去了孩子們臉上的微笑,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個性,什么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國際化的人才?能讓孩子們在學習的同時有一個快樂陽光的童年?段校長創造性地提出了“還教育原生態,培養活的學生”的教育理念,通過打造靈動的管理培養靈動的教師,打造靈動的課堂和靈動的課程培養靈動的學生,打造靈動的校園建設靈動的文化,以此來彰顯靈動特色。
建設靈動校園。走進延慶三小的校園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片片郁郁青青的花草樹木,這里種有適合北方生長的二十多種樹木和花草,形成了一所天然氧吧。校園里,山水樹路,樓臺亭榭,構成渾然一體的美麗畫卷。在三小,一邊是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教育氛圍—教學大樓設施齊備,實驗室、音樂室、科技室、活動室等一應俱全,一邊則是古樸雋永的書香亭和讀書廊,讓人于都市的喧囂中尋找到了一處休憩心靈、升華思想的凈土。在三小的校園,傳統與現代就是這樣相融相合,并行不悖,學校也因此成為北京市首批校園文化示范校。
倡導靈動管理。游走在三小的校園,老師們自信的笑容、神采飛揚的面龐感染著每一個訪客。他們在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你:三小就是一個溫暖、和諧的教育大家庭!這樣一種融洽的氛圍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原來,自建校起,學校的領導班子就著力營造一種民主的氣氛,使全體教職工都能有一種家的歸屬感。段校長上任以來,更是提倡“無為而治”,他充分尊重并信任老師,給予老師們極大的自由。學校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不斷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始終把提高每位教師的師德素養、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并在工作中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創造條件,搭建舞臺。心中有數,腳下有根,老師們的工作怎能不舒心,生活怎能不愉悅?
建設靈動課堂。“師本的優秀課堂層出不窮,生本優秀課堂卻少之又少”“課堂如果再不改變,就是在浪費學生的生命!”很難想象出這樣前衛大膽的理念會出自一向以溫文爾雅著稱的段校長嘴里。身處教育一線幾十年,他對基礎教育的弊端了如指掌,在加拿大的深造的經歷,更讓他深感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提出,是他大膽的嘗試求索,也讓他成為勇立教育改革浪頭的弄潮兒。
他親自走上講臺,給老師們親自上“探討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生態課堂”示范指導課,鼓勵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冒尖的老師,優先評優晉級,優先外派參加培訓,小組合作學習校內評優課等同于縣級評優課給予獎勵。在三小的課堂里,學生們4人成一個小組,小組成員是學校綜合考慮學習成績、性別、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情況組成的,每個小組都有一個響亮的組名,繪制組徽,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組員們分成小組長、記錄員、操作員、計時員、噪音控制員,各負其責,并不斷調換。
“活”的課堂上教師把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還給學生,自己從講臺上退下來,讓學生走上來,自己的話停下來,讓學生辯起來,自己“閑”下來,讓學生忙起來。形成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發展與共同分享的課堂。慢慢地,學生敢于大膽走上舞臺,合作意識增強了,遇到困難能知難而上了,學會了尋求不同的解決辦法,與同學在思考、辯論、交流、補充、展示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提高綜合素養。小組的智慧得以展示,個性特點得以張揚。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學校的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在全校各年級、各學科開展起來,課堂真正地“活”起來了。教師正在由原來的“演員型”向“導演型”轉型,教師的關注由傳統的怎么教變成學生怎么學,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真正釋放“教”的智慧。學生走上課堂的舞臺,充分表現自我,孩子們更膽大更自信了,思考越來越深入了,表達越來越生動了,學習的勁頭越來越足了,學習效果也越來越好了。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激發了每一個孩子自身潛能,真正體現了“學”的智慧,更好地實施了素質教育。僅一個學期,學校教師論文獲獎114篇;評優課獲獎市級14節,區級41節;基本功競賽獲獎12人次,有2名教師代表延慶區參加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展示,其他項目獲獎75人次,獲得榮譽23個。學校也獲得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先進單位、北京市基礎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先進單位、北京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北京市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北京市首批文明校園、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學校、全國家長學校示范校、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慶“六一”文藝匯演
“愛心鉆研加示范,諄諄囑咐意深含。遵循總理憂國舉,奉獻終生亦心甘!”這是段校長有感于溫家寶進課堂之作,也昭示了他對教育的一片赤誠之心。衷心希望,延慶三小在段金星校長的帶領下勇立潮頭、不斷進取,為了中國教育的真正騰飛而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