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中山市橫欄醫院內科,廣東 中山 528478)
急診綠色通道在突發性腦出血患者臨床搶救中的應用效果
李 敏
(中山市橫欄醫院內科,廣東 中山 528478)
目的 探討急診綠色通道在突發性腦出血患者臨床搶救中應用效果。方法 中山市橫欄醫院于2015年5月開始實施急診綠色通道,分別于實施前后選取本院急診科收治突發性腦出血患者80例作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比較2組患者發病到急診科時間、急診科初步處理時間、送達相關科室時間、搶救總時間及搶救成功率、死亡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發病到急診科時間、急診科初步處理時間、送達相關科室時間、搶救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搶救成功率(85.00%)高于對照組(62.50%);死亡率(15.00%)低于對照組(3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診綠色通道在突發性腦出血患者臨床搶救中應用可縮短患者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效率,從而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
突發性腦出血; 急診綠色通道; 急診科; 搶救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習慣改變,高血壓及相關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為目前臨床引起患者死亡主要病因,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突發性腦出血為心腦血管系統常見危急重癥,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點,為臨床中引起患者死亡主要因素[2]。急診科為突發性腦出血首診科室,承擔著疾病診斷、搶救工作,有效搶救措施能提高搶救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3]。中山市橫欄醫院于2015年5月開始在急診科實施急診綠色通道,為探究急診綠色通道在突發性腦出血患者中搶救效果,筆者作了一些探索,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中山市橫欄醫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突發性腦出血患者40例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實施前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40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6~79歲,平均(64.4±6.2)歲;基礎疾病:高血壓32例,糖尿病24例,高脂血癥21例。研究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5~78歲,平均(64.2±6.9)歲;基礎疾病:高血壓34例,糖尿病24例,高脂血癥20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急診救治模式,接到120急救電話后,安排醫生、護士、救護車到達快速接診患者,接診后對患者進行初步搶救,送入院后根據患者病情實施搶救,同時通知相關臨床科室、輔助檢查科室做好準備,協助完成相關檢查和臨床科室轉運。研究組患者采用急診綠色通道,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建立綠色通道制度。綠色通道針對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工作,具體疾病包括急性外傷、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等。針對不同危急重癥實施不同搶救措施和搶救流程,由急診科為搶救主要科室,要求臨床相關科室、輔助科室積極配合,對患者輔助檢查、救治工作優先。綠色通道從院外急救開始,堅持以最快速度讓患者接受檢查、治療,堅持先搶救后繳費原則,保障患者搶救工作順利開展,避免延誤患者病情搶救。2)突發腦出血綠色通道實施。當接到120報警電話,初步了解患者為突發腦出血開始開通綠色通道,急診科醫護人員快速趕往現場進行初步搶救,同時急診科準備腦出血患者搶救設備、藥品,請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血管內科醫師迅速到場準備配合搶救,同時聯系放射科做好準備工作,確保患者一到醫院能快速實施搶救和檢查。院外醫師到場對患者病情進行初步判定后,如有手術指征,立即通知神經外科、手術室做好手術準備工作,為患者贏得寶貴搶救時間。3)具體急求措施。院外醫護人員應快速、準確判定患者疾病,如有嘔吐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適量給予利尿劑,降低顱內壓,避免嚴重并發癥發生。護理人員配合將患者取平臥位,頭部偏向一側,清理口腔中異物,有活動性假牙應取出,必要時給以機械通氣預防窒息。4)強化急診科醫護人員觀念。以“時間就是生命”為指導原則,讓急診科及全院醫護人員在面對危急重癥患者搶救時能有較強責任感、緊張感,確保在患者各個搶救環節中能快速、順利開展。培訓醫護人員較強專業技能,在理論和操作能力方面需要有扎實技能。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并比較2組患者發病到急診科時間、急診科初步處理時間、送達相關科室進行治療時間、搶救總時間。2)統計并比較2組患者搶救成功及死亡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2.1 發病到急診科時間、急診科初步處理時間、送達相關科室時間、搶救總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發病到急診科時間、急診科初步處理時間、送達相關科室時間、搶救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發病到急診科時間、急診科初步處理時間、 送達相關科室時間、搶救總時間比較 ±s,t/min
2.2 搶救成功及死亡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搶救成功率(85.00%)高于對照組(62.50%);死亡率(15.00%)低于對照組(37.50%),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搶救成功和死亡率比較
突發性腦出血為臨床中常見危急重癥,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習慣改善及我國人口老齡化到來,突發性腦出血在臨床中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為導致患者死亡重要原因[4]。急診科為危急重癥搶救主要科室,承擔著危急重癥首診、檢查及轉運工作。研究指出,突發性腦出血、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突發疾病在搶救工作中重點在于準確對疾病判定、爭取搶救時間[5-7]。有學者統計指出,對突發腦出血患者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相關性進行分析,得出發病5 min 內搶救成功率為95%以上,10 min內搶救成功率為80%,20 min以上搶救成功率可顯著降低,僅為50%[8]。可見,在突發性腦出血患者搶救中,搶救及時性至關重要。
急診綠色通道在急診科中實施旨在為提高患者搶救效率、縮短患者搶救時間,從而保障患者搶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9-11]。急診綠色通道從接到120電話開始實施,從院外搶救、院內準備工作開始實施綠色通道,圍繞患者搶救做好積極準備和搶救,提高搶救成功率。本院于2015年5月開始實施急診綠色通道,分別選取實施前后40例突發性腦出血患者分別作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得出研究組患者發病到急診科時間、急診科初步處理時間、送達相關科室時間、搶救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急診綠色通道在突發腦出血患者中應用可提高搶救效率,縮短患者搶救時間。張密香等[12]在突發性腦出血患者搶救工作中采取改良搶救流程,顯著縮短患者搶救時間,并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本次研究同樣得出,研究組患者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急診綠色通道在突發性腦出血患者臨床搶救中應用可縮短患者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效率,從而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
[1] 劉明蓉,李立為,張東友,等.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急診的CT表現及手術選擇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4):14-16.
[2] 劉紅升,蘇琴,趙曉東,等.神經源性肺水腫早期形式的急診識別及治療[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5,37(3):343-347.
[3] 趙良梅,劉曉波,王思念,等.42例腦出血合并應激性潰瘍出血的急診內鏡下診治體會[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3):287-289.
[4] 李海燕,高崇恒,樊丹娜,等.急診干預對防止腦出血后早期血腫擴大的臨床意義[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0):1572-1574.
[5] 馬丹,侯麗,蔡媛媛,等.全程優化急診護理在急性腦梗死中的搶救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8):756-758.
[6] 朱海暴,張艷利.心源性腦栓塞靜脈溶栓致腦出血轉換1例并文獻分析[J].臨床薈萃,2015,30(7):834-836.
[7] 竺興霞.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3,39(14):1734-1735.
[8] 來麗萍,夏文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后致腦出血開顱手術搶救成功一例[J/CD].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6):177.
[9] 鄒月蘭.現場系統急救對重型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71-72.
[10] 崔淑霞.重癥高血壓腦出血32例急性期急救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81-83.
[11] 施立海,張楠,左峰,等.抗凝治療與腦出血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藥,2013,35(15):2274-2275.
[12] 張密香,石義紅.改良急救護理流程對腦出血手術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5):3105-3107.
(責任編輯:劉大仁)
2016-09-25
R743.34
A
1009-8194(2017)01-0030-02
10.13764/j.cnki.lcsy.2017.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