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CT影像診斷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研究
劉穎
(遼寧阜新市中醫醫院,遼寧 阜新 123000)
目的 針對按照CT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診斷的綜合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共計納入病例樣本4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進行診斷,并將針對結果與最終病理學檢測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經過診斷可知,本組患者中共計有27例表現為水腫型急性胰腺炎,其余20例患者則表現為出血壞死型胰腺炎。在CT影像分級上,本組患者中20例為B級,C級患者涉及25例,D級患者為15例,其余患者均為E級。經過采集本組患者病變樣本進行病理學檢測發現,CT影像診斷準確率高達100%。結論 針對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CT影像學技術 進行診斷,可有效保障臨床針對該部分患者診斷效率,能幫助患者在短時間內進行確診,便于對治療方案進行制定。
CT影像;急性胰腺炎;診斷價值
急胰腺炎一直為外科常見病種,該癥病發較為突然,且在發生前,多數患者不存在有其他不適感,一般難以在早期進行診斷,且病癥發展速度較快。胰腺出現炎性反應為該部分患者最為典型臨床表現,患者多以急性腹痛到院就診。若未采用科學、有效方式幫助該部分患者盡快得到確診,在很容易誘發患者出現呼吸衰竭、休克等方面癥狀,嚴重時更可能導致其死亡[1]。盡早確診,在幫助該部分患者迅速找到病因的同時,便于后續診治操作更加具有針對性。而常規X線等診斷技術中,因無法對胰腺病變部位進行準確顯示,使得該癥的臨床診斷效率偏低,無法使得該部分患者在入院短時間內得到確診[2]。目前,采用CT影像學技術對該部分患者進行中診斷已在臨床得到推廣。本研究就主要針對該檢測方式的具體價值加以評估。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共計納入病例樣本47例(本組患者均為2015年1月~2017年4月所接診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進行診斷。綜合觀察本組患者基本情況可知,共涉及到男23例,女24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5.33±1.97)歲。入院時已患病3~12 d,平均患病時間(6.84±1.82)d。且因出現不同程度嘔吐、腹痛以及惡心癥狀而入院。經過檢測可知本組患者均被確診為急性胰腺炎,且無患者出現凝血功能障礙,更不存在有血液系統疾病。
1.2 方法 本組患者均按照CT影像技術進行診斷,所用設備為16排螺旋CT,型號為SIEMENS EMOTION 16。檢測中需要指導患者維持仰臥位,側重針對患者肝平面到十二指腸部位進行掃描,檢測中對應參數設置為,電壓是130 kV,毫安自動調控,層厚5 mm,1 mm重建。針對需要進行增強掃描檢查患者,可在檢測前將70 mL非離子造影劑靜脈團注,速度不得低于2.5 mL/s。再次從患者膈頂部開始進行檢測,確保患者整個胰腺組織均完整呈現在視野中,檢測中需要對胰腺組織各方面情況(包括信號強度,腹腔積液情況等)詳細進行記錄。所有患者均采集病理樣本用于病理學檢測,并將檢測結果與CT診斷結果進行對比。
1.3 CT影像分級情況[3]結合患者胰腺組織壞死情況以及胰腺整體侵犯情況進行綜合性評估。若經過檢測發現,,患者胰腺組織各方面均正常,不存在有胰管擴張或者囊腫的情況,則評定為A級。若經檢測發現,患者胰腺組織存在有彌漫性擴張的情況,且在CT診斷中密度不均勻,伴隨存在有胰管擴張的情況,胰腺與臨近組織部存在有明顯界限,則評定為B級。若患者存在有B級相同影像特點,同時伴隨存在有炎性反應則為C級。若患者存在有與B級相同影像特點,同時存在有胰腺積液的情況,則評定為D級。若患者存在有與B級相同影像特點,且積液區域在2個以上,則評定為E級。
1.4 觀察指標[4]將CT診斷結果與病理學檢測結果進行對比。
過診斷可知,本組患者中共計有27例表現為水腫型急性胰腺炎,其余20例患者則表現為出血壞死型胰腺炎。在CT影像分級上,本組患者中20例為B級,C級患者涉及25例,D級患者為15例,其余患者均為E級。經過采集本組患者病變樣本進行病理學檢測發現,CT影像診斷準確率高達100%。
在各類急腹病癥中,急性胰腺炎屬于臨床較為常見一種,且在不良飲食習慣連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居民各方面抵抗力均存在有一定程度下降,且在內分泌系統逐漸紊亂情況下,各類病癥的發生率也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結合本院近幾年接診情況可以發現,急性胰腺炎臨床數量于近年在不斷增加,占據著急腹癥中絕大比例。經由臨床檢測可知,胰腺內胰酶活性異常提升,并在外界多種因素作用下,導致胰腺組織本身被消化,最終誘發胰腺組織出現壞死、出血等癥狀[5]。該癥發生較為迅速,患者在早期幾乎不存在有典型臨床癥狀,多因腹痛癥狀到院接受治療。在急性炎癥作用下,將促使患者體內炎癥介質異常釋放,進而使得毛細血管通透性異常增加。結合臨床實際可知,主要將該癥按照病癥嚴重程度以及胰腺組織細胞侵襲情況,將其劃分為2種,即急性出血壞死型以及急性水腫型。在上述兩種類型中,以出血壞死型存在有較高致死率,若患者未能及時得到診斷,并給予針對性治療,則很容易導致患者因水腫、缺血等方面因素而促使患者出現器官衰竭,最終導致患者死亡[6]。為有效保障該部分患者生命安全,更需要采用更加科學、有效方案進行診斷,促使其在短時間內得到確診。
在影像學技術持續發展的情況下,CT技術已運用于臨床對多種疾病的診斷過程中。基于其極高的分辨率,能將病變部位特點準確顯現出來,促使患者在短時間內得到確診。此外,因該診斷方式具備有操作簡單、出結果快等方面優勢,在診斷急性胰腺炎中存在有較高準確率,同時,還能針對病變程度進行顯示,評估胰腺組織病變程度等[7]。早在袁元等[8]診斷中已經明確指出,按照CT影像學技術對該部分患者進行診斷,其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常規診斷方式。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就將CT診斷技術運用于47例患者的診斷過程中。針對病癥較輕患者,單純按照藥物保守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即能幫助該部分患者恢復。而對于胰腺病變面積較大患者,則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保障其生命安全,而借助CT影像技術則能準確對胰腺病變情況進行鑒定,便于對治療方案進行制定。結合檢測可知,就輕度胰腺炎患者而言,在CT診斷下,胰腺體積不存在有顯著變化,更不存在有明顯壞死區域,且在檢測中影像密度較為均勻,一般不存在有胰腺積液的情況,僅少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有少量積液。而針對病變較為嚴重患者,在CT診斷中,則可能觀察到胰腺體積異常增加的情況,且存在有大小不一的出血區域或者壞死區域。同時,其密度呈現出不均勻分布的特點,其中出血區域以高密度為主,而壞死部位則表現為低密度。此外,胰腺邊緣與鄰近組織不存在有明顯界限。結合臨床實際可知,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多存在有胰腺周圍組織細胞、器官損傷的情況。正式基于上述方面特點,在CT診斷下,能有效針對急性胰腺炎病癥類型進行區分,能使得后續診治操作更加具有針對性。
結合多年診斷經驗可知,CT影像技術在診斷技術的有點主要表現在,其具備極高的掃描速度,能針對容積實施有效掃描。同時,其存在有極強的抗干擾能力,針對腹部脂肪較厚,且存在有呼吸急促以及不均勻患者等,同樣具備極高的準確效率,基本不受影響。此外,其存在有極高的敏感性,可針對胰腺病變區域進行精確顯示,包括壞死面積,壞死程度等,更能為醫生評估患者胰腺出血情況提供依據[9]。此外,其存在有較強的預見性,能針對胰腺周圍器官連同有關組織病變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借此,存在有多年診斷經驗醫師,能結合其對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并發癥情況進行合理評估。雖然,CT診斷方式在檢測急性胰腺炎中存在有較為顯著臨床價值,但為進一步保障該診斷技術的綜合診斷效率,還需要對以下幾方面問題加以重視:①進行檢測的臨床醫師,必須對急性胰腺炎在CT診斷中典型影像特點進行掌握,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掃描;②針對需要進行強化掃描患者,更需要檢測胰腺周圍器官、組織病變情況,以免出現漏診;③在進行診斷操作中,需要對各方面診斷數據進行詳細記錄,為后續診斷過程提供重要指導,便于對病癥進行分期[10]。
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就將CT影像診斷運用于對47例患者的診斷過程中,結合實際可以發現,在本次診斷中,本組患者中共計有27例表現為水腫型急性胰腺炎,其余20例患者則表現為出血壞死型胰腺炎。經過采集本組患者病變樣本進行病理學檢測發現,CT影像診斷準確率高達100%。由此可見該診斷方式的準確性。
綜合本次研究可以發現,急性胰腺炎屬于臨床發生率較高的病癥,且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大,嚴重時,更可能導致患者喪失生命。因此,為充分保障該部分患者生命安全,更需要借助更加準確、科學的方式幫助該部分患者盡快得到診斷。基于CT影像技術在診斷該癥中的重要作用,可將該診斷方式作為臨床對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診斷方案,促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診斷,將病癥對患者所造成負面作用控制在最小。
[1] 景建超.CT對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價值探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7,26(2):428-429.
[2] 馬富華.CT對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價值研究[J/OL].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11):330-330.
[3] 劉剛.CT影像診斷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84):266.
[4] 龍然,邱麗華.CT影像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J].醫療裝備,2016,29(10):8-9.
[5] 宋澤.CT影像診斷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2):139.
[6] 王太杰.CT影像診斷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69):181,188.
[7] 劉金林,謝一平,馬周鵬.彩色多普勒超聲和多層螺旋CT檢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12):2222-2224.
[8] 袁元,黃子星,李真林,等.雙源CT雙能量碘圖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影像的診斷價值[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3(4):597-600.
[9] 武軍,李彥杰,孫萬興.CT窗寬、窗位在診斷急性胰腺炎中的價值[J].當代醫學,2011,17(32):84-85.
[10]傅劍雄,征錦,陳明祥,等.多期動態增強CT掃描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05,31(12):682-6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