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欽先,程 鵬(.遼寧大學 國際金融研究所,遼寧 沈陽 0036;.遼寧大學 經濟學院,遼寧 沈陽 0036)
經濟理論與實踐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回顧與展望
白欽先1,程 鵬2
(1.遼寧大學 國際金融研究所,遼寧 沈陽 110036;2.遼寧大學 經濟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近年來,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和金融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參與國際金融事務逐漸增多,在國際金融領域話語權也進一步提升。2016年1月,中國正式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股東。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各項配套措施逐步完善,人民幣在結算、計價、儲備、債券和外匯交易中均取得了重要進展。2016年10月,人民幣正式加入SDR籃子,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官方認可,開啟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新征程。盡管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并不是一個短期目標,其過程也可能會有所起伏和波折,但展望未來,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和“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人民幣有望繼續提升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金融體制改革;人民幣國際化;跨境人民幣
自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2009—2014年期間,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同比增長30%以上,2015年結算量達到7.2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43%[1]。據環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1月,人民幣首次成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2015年8月曾一度躍居第四。目前,人民幣在支付領域排名第六,2016年11月的市場份額為2%。“十三五”期末,預計人民幣跨境收支占中國全部本外幣跨境收支的比例超過1/3,人民幣成為一種國際性貨幣[2]。
(一)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
亞洲金融危機以后,中國開啟了對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銀行體系抵御風險的能力得到增強,并為應對經濟金融領域的波動打下基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市場主體逐漸產生了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客觀需求。為順應市場需求,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2009年4月,國務院批準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至此正式拉開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帷幕。2010年6月和2011年8月,試點地區進一步擴大到包括遼寧在內的20個省市和全國所有地區。隨著業務的發展,跨境人民幣政策逐漸擴展到資本項下,對外和對內直接投資等業務相繼鋪開。同時,為進一步探索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框架,在上海、福建、天津、廣東自貿區和一些試點地區開展了對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個人跨境人民幣等業務的先行先試。創新業務試點為政策的全面鋪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16年5月,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在全國推廣,不僅整合了本外幣和中外資機構外債管理方式,而且進一步提高了業務開展的便利化程度。目前,跨境人民幣政策已覆蓋境外放款、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經常項下集中收付、跨境貿易融資、境外項目貸款、跨境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進一步完善。
(二)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
一是涉外經濟管理部門在統計核算中開始使用人民幣計價。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采用人民幣來計價、核算和管理我國涉外經濟,體現了我國貨幣主權[3]。2013年2月,海關總署增加了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及貿易差額的數據發布,并于2014年起全面實行以人民幣計價的統計數據。2014年1月,國家外匯管理局開始公布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銀行結售匯、代客涉外收付款、國際收支平衡表、金融機構直接投資和外債等國際收支相關統計數據。同年3月,商務部增加以人民幣計價的方式公布外國對華直接投資和中國對海外投資的金額總額。涉外經濟部門以人民幣計價公布數據有效引導了市場主體開展本幣計價結算業務,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是推動大宗商品期貨及國際版人民幣計價。國際大宗商品以美元定價為主,中國作為主要的大宗商品消費國,提升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在國際計價領域中的地位也將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2013年以來,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一直在籌備原油期貨交易。2015年7月,人民銀行對境內原油期貨交易跨境結算管理做出具體規定,明確了境內原油期貨交易以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目前,原油期貨的正式上市仍在等待合適的時機。與此同時,黃金國際版交易于2014年9月正式啟動交易。2016年4月,全球首個以人民幣計價的黃金基準價格“上海金”集中定價合約正式掛牌交易,這將逐步提升中國在國際黃金市場計價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三是離岸市場人民幣計價產品不斷完善。包括人民幣計價的存單、債券、股票、外匯期貨、基金、信托、保險、衍生產品等陸續推出。離岸人民幣計價產品的推出,有利于提升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也有利于人民幣逐步成為全球避險貨幣。
(三)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跨境人民幣業務開展以來,英國、泰國、南非等國已明確表示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2014年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七大儲備貨幣。2015年11月,俄羅斯央行決定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2016年新加坡金管局、坦桑尼亞央行、菲律賓央行先后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與此同時,中央銀行間的貨幣互換交易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潛在的儲備貨幣。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有的國家主動希望與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以提振市場信心,維護金融穩定[4]。至2016年6月末,人民銀行先后與35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額超過3.3萬億元。同年12月,人民銀行與埃及中央銀行簽署了規模為180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并與突尼斯央行簽署諒解合作備忘錄。雖然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還很低,但是隨著人民幣加入SDR籃子,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認可和增強。
(四)人民幣債券和外匯交易
一是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和銀行間外匯市場對外開放,滿足了境外機構對沖人民幣利率和匯率風險的需求。2014年以來,銀行間市場先后推出利率衍生產品及人民幣標準化外匯掉期產品。2015年5月,境外人民幣清算行和參加行可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回購交易。同年7月和9月,境外央行(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先后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2016年2月,境外私人機構投資者可以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市場的開放程度進一步提高。同年4月,人民銀行發布了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具體操作流程,進一步便利了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二是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熊貓債是指境外(含港、澳、臺)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人民幣債券。2005年10月,國際金融公司和亞洲開發銀行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首發了人民幣債券,并依照國際慣例命名為熊貓債。但近年來熊貓債的發行始終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入推進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2015年下半年,熊貓債又重新煥發了生機。目前,國際開發機構、境外非金融企業、國際性商業銀行、外國政府已先后在中國境內發行熊貓債。2014年12月和2016年8月,韓國政府和波蘭政府先后通過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30億元人民幣主權債券。
三是離岸人民幣主權債券發行。離岸人民幣主權債券的發行顯示了發行國對人民幣資產及人民幣國際化的堅定信心,進一步促進了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2014年10月14日,英國政府發行了首支人民幣主權債券,規模30億元人民幣,票面利率2.7%,期限3年,這是西方國家發行的首支人民幣主權債券。2015年10月24日,蒙古國政府首次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金額10億元,票面利率為7.5%,期限3年。
四是離岸中央銀行票據的發行。2015年10月20日,人民銀行在倫敦成功發行了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期限1年,票面利率3.1%。這是中國央行首次在中國以外地區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央行票據。此舉豐富了離岸市場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管理工具、高信用等級的投資產品和抵押品,同時也可視為是中央銀行對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調節的嘗試。
五是人民幣直接交易市場發展。貨幣的直接交易可以促進我國與相關國家的雙邊貿易和投資,減少匯兌成本,擺脫美元依賴。2016年,銀行間外匯市場陸續推出人民幣對南非蘭特、韓元、沙特里亞爾、阿聯酋迪拉姆等12種貨幣直接交易。目前,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已經開展了與人民幣直接交易的品種已達22個。貨幣的直接交易將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的匯兌成本,促進與相關國家貿易和投資往來中的人民幣使用。
(五)人民幣股票及基金交易
一是建立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機制。2011年12月,證監會、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文件,允許符合條件的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香港子公司作為試點機構開展RQFII業務。2013年3月,進一步擴大試點機構范圍,放寬投資比例限制。2016年9月,單家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實行備案或審批管理。RQFII業務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投資人民幣資產的重要渠道,有利于人民幣資金的跨境循環。
二是建立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機制。2014年11月,人民銀行發布《關于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境內的合格機構投資者可采用人民幣的形式投資境外的人民幣資本市場。RQDII機制的正式推出,不僅有利于豐富境內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渠道,也有利于豐富離岸人民幣計價產品,促進離岸市場發展。
三是開展在岸與離岸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2014年4月,證監會正式批復開展滬港通試點,滬港通率先啟動。2015年7月,內地與香港基金實現互認。2016年12月,深港通順利開通,不僅擴大了上市公司覆蓋范圍,取消了交易總額的限制,而且擴大了機構投資者范圍。目前,上海正在積極研究滬倫通的建立。資本市場的雙向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了市場主體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一)人民幣清算行設立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開展以來,主要依靠清算行、代理行和NRA賬戶三種渠道開展資金的跨境結算,其中,以清算行模式為主。2003年以來,中銀香港作為首家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從主要服務與個人跨境結算相關需求逐步擴展至貿易和投資項下,香港作為主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一直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人民幣跨境業務的發展,倫敦、新加坡等地出現了新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清算行的設立有助于進一步推動離岸市場發展,2012年以來,臺灣、新加坡、英國、德國、韓國等地先后設立人民幣清算行。2016年9月至12月,美國、俄羅斯、阿聯酋人民幣清算行相繼落地。至此,全球已有23家人民幣清算行,覆蓋東南亞、西歐、中歐、中東、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非洲等地區。
(二)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系統
隨著業務的發展,為進一步提高跨境資金清、結算效率,滿足各主要時區的人民幣業務發展需要,2012年4月,央行組織開發獨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經過3年的建設,2015年10月8日,CIPS一期正式啟動,并在上海成立了CIPS的專門運營機構。CIPS參與者分為直接參與者和間接參與者兩類,直接參與者在CIPS開立賬戶,可以通過CIPS直接發送和接收業務,間接參與者通過直接參與者間接獲得CIPS提供的服務。CIPS首批直接參與者有19家,均為境內中、外資銀行機構。2016年7月,CIPS新增8家直接參與者。經過一年多的發展,CIPS日間業務處理規模及筆數呈現大幅增長,CIPS正在積極向發揮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主渠道的方向努力。
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成員國繳納的份額為基礎分配給各成員國的賬面資產。國際社會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創設SDR是為了彌補美元及黃金儲備的不足。1969年設立初期,其價值與美元等值。然而,隨著美元貶值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為保證SDR作為儲備資產穩定的購買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用一籃子貨幣作為SDR的定值基礎,1974年為16種貨幣[5]。但由于計值煩瑣,1981年減少為5種,歐元誕生后又簡化為4種貨幣。經過多年發展,目前,SDR仍由一籃子貨幣計值,并5年審核一次。
加入SDR的門檻主要是在IMF 5年考察期內一國貨物和服務出口總額和其貨幣的可自由使用程度。2010年,人民幣未能加入SDR,原因是未能滿足其“可自由使用貨幣”的標準。經過了5年的努力,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使用份額逐步提高。同時,為配合人民幣加入SDR,相關部門也實行了積極的改革。一是提高了數據透明度,加入SDDS審核標準和COFER官方調查,進一步提高數據透明度。二是明確了SDR的代表性利率。自2015年10月9日起,財政部每周滾動發行3個月期國債。并將其收益率作為人民幣的代表性利率,用于計算SDR籃子貨幣的利率。三是明確SDR的代表性匯率,自2015年8月起,外匯交易中心每個交易日公布5個時點的參考匯率,并以下午4時的匯率作為人民幣代表性匯率,用于計算SDR交易的匯率。自2016年1月4日起,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系統每日運行時間延長7個小時至北京時間23時30分,同時相應延長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及浮動幅度、做市商報價等市場管理制度適用時間。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成為SDR籃子貨幣,并取得了10.92%的權重和1.0174的貨幣數量。這也是新興市場國家貨幣首次加入SDR,成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當前,人民幣國際化雖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并不是一個短期目標。縱觀美元、英鎊等貨幣變遷史,既是特定歷史階段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其背后主權國家經濟政治實力的體現。人民幣國際化順應了后危機時代的背景,滿足了市場主體的客觀需求,同時也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的表現。當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可能會面臨波折和起伏。短期來看,我們可能會面臨貨幣政策、匯率、跨境資本流動的“三元選擇”;長期來看,也會面臨主權貨幣作為國際貨幣的“特里芬難題”。尤其是近期在面對資本流出、外匯儲備下降和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背景下,市場上出現了一些質疑人民幣國際化的聲音。但是,金融改革本就不會一帆風順,我們不應該否定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的成績。可以看到的是,人民幣國際化仍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一)持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一是繼續推動利率市場化,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和自律定價機制,并逐步完善利率走廊建設。二是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形成機制,提升人民幣匯率彈性和透明度。三是繼續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按照IMF的標準,中國涉及資本項目可兌換的40個子項中,達到可兌換或部分可兌換的項目已有37項[6],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已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應明確相關法律法規及可兌換后的風險防范措施。四是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便利境外主體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和境內股票市場。五是繼續在自貿區開展金融改革與創新的先行先試,在遼寧等7個第三批自貿區建設中,進一步復制現有可推廣政策,逐步將政策紅利釋放到全國。
(二)深化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快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二期建設,CPIS二期系統將實現混合結算,實現與債券結算系統、中央對手等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對接,全面支持各類跨境業務。初步估計,CIPS(二期)有望于2017年底投入運營。二是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RCPMIS),滿足業務發展需要,使其逐步成為人民幣跨境交易的統計分析、監測預警及監管協調于一體的系統。三是繼續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離岸市場的發展對于貨幣國際化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盡管近期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有所萎縮,但從長期來看,香港作為人民幣最重要的離岸中心的地位不會動搖,隨著深港通的開通及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的進一步豐富,離岸市場發展將重新煥發生機。
(三)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加強SDR的作用
盡管SDR作為國際儲備資產,還存在發行機制不穩定等問題,但國際社會一直致力于進一步發揮SDR的作用,減少單一主權信用貨幣作為主權貨幣所帶來的風險。2016年G20杭州峰會,國際社會對于加強SDR的作用已達成共識。2016年8月31日,世界銀行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首發特別提款權(SDR)計價債券,發行規模為5億SDR。這既是推動SDR金融工具市場化的有益嘗試,也是擴大SDR使用的標志性事件,有利于增強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因此,推動和加強SDR在私人交易領域的作用,提升SDR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可以間接提升人民幣在儲備和計價領域的作用。
(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金融合作
2016年7月,“一帶一路”規劃正式公布,沿線國家連接亞太及歐洲經濟圈,匯集了融資、投資、貿易等眾多國際經濟金融合作項目,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的機遇。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倡導者和主要的推動者,人民幣必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進一步發揮國際貨幣功能,加速人民幣區域化階段目標實現。應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配合企業“走出去”步伐,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人民幣清算行,完善人民幣直接交易機制。與相關國家開展貨幣合作,推動互換資金用于支持跨境貿易和投資,推動雙邊本幣結算。加強國際金融機構合作,進一步發揮中國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中的作用,利用絲路基金支持人民幣結算發展,實現中國金融資產的全球布局。
(五)完善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為人民幣國際化保駕護航
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但過快發展可能會帶來風險。跨境資金出于逐利的本質往往會順應經濟周期而波動,這將會導致資金的過度流入或流出,唯有實現跨境資金的雙向均衡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對跨境資金流動實行本外幣一體化的宏觀審慎管理能夠有效應對資金波動,為人民幣國際化保駕護航。同時,銀行機構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具體參與者和推行者,在開展相關業務中也應切實履行展業“三原則”,加強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審核,并結合反恐怖融資和反洗錢要求,規范經營操作。此外,人民幣國際化還需要考慮現鈔的跨境調運和反假識別等問題。總之,人民幣國際化應統籌兼顧,穩步前行。
[1]曾輝,趙亞琪.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與未來展望[J].中國發展觀察,2016(12):12-13.[2]周小川.深化金融體制改革[N].人民日報,2015-11-25(6).
[3]張新.推動涉外經濟采用人民幣計價[J].中國金融,2013(6):15.
[4]李波.人民幣跨境使用回顧與展望[J].中國金融,2014(23):17-20.
[5]黃海波,熊愛宗.特別提款權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J].國際金融研究,2009(8):47-54.
[6]中國人民銀行.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1-2.
Review and Prospe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aiQinxian1,Cheng Peng2
(1.Instituteof International Finance,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6;2.CollegeofEconomics,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6)
In recentyears,with the improvementofeconomic strength and thedeepeningof financial reform,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affairshavegradually increased,the discourse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ield has furtherevaluated.In January 2016,Chinahasofficially become the third largestshareholder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and theshareof theproportion increased to6.394%.Meanwhile,the levelofRMB internationalization,as well as the supportingmeasures,continues to gradually improve.RMB hasmade important progresses in settlement, valuation,reserves,bondsand foreign exchange transactions.In October2016,the RMB hasbeen officially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y joining into the SDR basket,also has opened a new journe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lthough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nota short-term objective,the processmay also riseand fall.None the less,RMB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and enhance its statu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future,accompany with con tinuous promotion of financialsystem reform,further improvementof infrastructureand the Beltand Road.
financial reform;RMB internationalization;cross-borderRMB
F822.2
A
1674-5450(2017)02-0064-05
【責任編輯:李 菁 責任校對:詹 麗】
2016-12-25
白欽先,男,山西太原人,遼寧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金融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