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永和中學(362235) 蘇子欣 ●
淺析如何加強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
福建省晉江市永和鎮永和中學(362235) 蘇子欣 ●
數學在高中教育階段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要不斷地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但是在現階段的高中數學高校課堂建設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地了解高中數學高校課堂的內在含義等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高校課堂的建設與開展,不利于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對此,本文對如何有效的增強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展開了討論.
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建設
開展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質量與教學效率,在根本上減輕高中數學教師的整體教學負擔,保障教師在同等的精力下,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通過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活躍課堂的整體氛圍,全面地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在根本上提高課堂的整體效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與模式,活躍高中數學課堂,通過生動直觀的授課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開展有效學習.
現階段,高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可以有效地保障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開展.在現代教育系統,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模式,通過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通過互相幫助、學習以及監督的方式,共同增強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也可以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開展數學學習小組,學生通過學習小組,開展課前預習、課堂學習以及課后復習等學習內容.教師要對數學學習小組進行積極地引導,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要通過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解決.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強數學課堂的高效性,可以有效地實現數學高校課堂的構建.學生也會通過數學學習小組,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小組,提高自身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即便學生在沒有老師指導的狀況下,也可以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開展學習.所以,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高中數學高效課堂開展的有效途徑,在今后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要進行不斷地探索.
要想保障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開展與建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現有的教學方法與思路上不斷地進行開拓創新,滿足現階段的教學需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入全新的教學理念與觀點,全面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新型教學方法的學習與踐行,轉變自身的教學角度與內容,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有一種新奇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可以緊隨教師思路開展學習,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現階段的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在教學思路創新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不斷實踐與努力,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需求,及時轉變教學思路與方法,保障教學方法與現階段的教學形勢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要吻合.也就是說,在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
在網絡時代,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普及.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也要適當地引入此種教學手段,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開展多媒體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簡化教師的任務量.例如,教師可以計算機開展立體幾何以及相關畫圖教學.在課堂實踐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開展數學課件教學,這樣可以有效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便于學生對數學概念以及數學模型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地利用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構建系統的教學框架.對于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來說,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教學結果上來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開展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建設的過程中,不要局限于書本的知識學習,要提高對學生的自身的素質能力的培養與重視,對此,要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總結反思的綜合能力,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中融入此種教學觀念.也就是說,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模式與習慣,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
高效課堂的開展與建設,是對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全面貫徹與有效落實,是現階段高中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因此,在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過程中,要綜合自身的教學環境與特點,通過多角度、多方法的教學模式,全面構建高品質的數學課堂,保障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增強自身的素質能力.
[1]羅軍.淺析新課標下建設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途徑[J].現代交際,2013,02:169.
[2]金麗萍.淺析新課標下建設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途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6:256.
G632
B
1008-0333(2017)06-0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