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高三(10)班(225003) 陳翰玄 ●
“牛頓運動定律”物理演示實驗設計的研究
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高三(10)班(225003) 陳翰玄 ●
高中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演示實驗能鍛煉我們的思維能力.本文從“牛頓運動定律”的演示實驗設計入手,對如何提升物理演示實驗效果的幾點措施進行了研究.
物理;實驗;牛頓運動定律
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科主要是一門以探索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必須要輔以相應的實驗知識,從中發現物理規律.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演示實驗的運用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也可以在實驗的同時,形成直觀的物理思維,進而鍛煉了我們的思維能力.本文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前提,對其進行了演示實驗設計的研究.
1.所需器材
小車1輛、打點計時器1個、木板一塊、紙帶一條.
2.實驗過程
為了探討加速度與質量之間的關系,我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將小車放置于木板上,在小車后固定一條紙帶,將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將木板其中一側墊高,以此協調打點計時器在小車阻力以及其他方面的阻力.隨著實驗的進行,我們將木板的傾斜度進行調整,讓小車可以在完全不受牽引的狀態下,自動拖動紙帶沿著木板勻速運動.隨后,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小車處于運動狀態下的加速度,并通過反復的實驗證明,小車在運動狀態下,通過增減重物能否實現小車質量的改變.
3.實驗結論
通過上述實驗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得出以下猜想:物體加速度和其本身所承受的力與質量之間存在十分直接的聯系,也就是加速度和力成正比,和質量成反比,即a∝.我們通過多次實驗證實了這個猜想,由此得出牛頓第二定律概念與公式,即物體加速度的大小和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和其質量成反比,且加速度方向與作用力方向一致.表達式即或是F∝ma.
1.加強與生活實際的結合
因為物理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特點,所以我們為了理解物理概念與知識,必須要通過實驗的形式獲得.但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知識或是觀察教師實驗過程時,難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所以導致物理演示實驗缺乏理想的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除了要集中注意力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其他的方式降低物理實驗的抽象性,加強與生活實際的結合,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我們在進行“靜電平衡導體內部電荷”相關實驗時,便可以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物件進行實驗,比如易拉罐.或是在研究壓強相關知識時,也可以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氣球作為實驗材料,無需實驗室、實驗器材等環節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的研究物理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運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廢棄材料進行實驗,也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拓展思維,從不同角度看待物理認知
因為物理本身在知識邏輯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在聽教師講課時難免會出現“溜號”這種問題,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無法用更為開拓的思維進行思考,看待問題過于單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不斷拓展自身的思維,敢于提出質疑,在興趣的基礎上了解物理這一學科.例如:我們可以在解答一些問題時,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回答,鍛煉自己思維的多樣性,并對自己提出的解答方案進行質疑,激發對問題的求知欲,從而提高物理學習的興趣,為順利的開展物理演示實驗奠定基礎.
3.建立模型,分析實驗操作流程
因為物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對于一些物理知識只能通過實驗的形式加以了解,加之教材中一些物理實驗的描述過于模糊,所以導致我能在學習時并沒能理解其真正的含義,面對這種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建立物理模型,分析實驗操作流程的形式,使實驗演示過程更為詳細.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二定律”相關實驗演示時,我們可以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用自己的語言對實驗的過程加以表述,或是在實驗結束之后,書寫一份詳細的實驗演示報告,將自己所做實驗以報告的形式上交給教師進行檢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提升物理建模的能力,同時也加強了物理問題的分析能力與創新性.
4.加強物理實驗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我們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主要是應用于生活,正所謂“知行合一”,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物理演示實驗效果,我們還要全面突破思維的限制,加強物理實驗過程中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將一些物理原理應用于生活中,解答生活中的疑惑.例如:我們可以根據電學和光學的基本原理,自己動手制作音樂賀卡,這樣一來不僅鞏固了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同時也以實踐的形式加以鞏固和運用,實現了理論與實踐兩者的統一,這不僅對提高我們物理實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使我們的學習興趣、思考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科主要體現的是知識實踐性,所以想要獲得更為深刻的物理原理與知識,就必須付諸于“實驗”.本文從“牛頓運動定律”的演示實驗設計入手,對如何提升物理演示實驗效果的幾點措施進行了研究.通過文章中的研究發現,我們的學習興趣、基礎知識儲備以及思維等都是影響實驗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斷完善自我,擴大知識儲備量,提升物理操作水平,才能進一步實現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G632
B
1008-0333(2017)06-00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