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英
(江蘇省蘇州市吳縣中學 215151)
優化教學策略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
吳桂英
(江蘇省蘇州市吳縣中學 215151)
目前,部分教師仍然將成績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乏味的課堂內容造成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教學效率低下,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策略也應隨著新的目標進行變動,通過實現學生個性發展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實現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教學策略;高中化學
教學策略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手段這三方面因素的最優化的集合整體,也是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而制定的計劃.一個好的教學策略是教師實現課堂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捷徑.
1.了解差異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要了解并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并對此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創造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可通過課堂表現、課下作業、考試狀況、總結概括能力等對學生進行評估,把握學生學習現狀,并大致劃分層次,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制定教學任務,不斷地激勵學生,幫助學生邁向更高的層次.
2.因材施教
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分層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待化學基礎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點撥式教學,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總結,讓學生逐漸掌握屬于自己的化學學習和思考方式.對待化學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可進行提示法教學,分組進行化學學習,鼓勵基礎一般的學生展示思維過程,引導學生積極討論.
同時,在布置作業方面教師也可進行階梯式作業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
3.發展式評價
“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教師評價的新導向,尊重每一位學生及其學習成果,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分層評價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以激勵為主,激發競爭意識,調動其學習創造力.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要以鼓勵為主,培養學習化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中各種現象可以被教師充分利用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每次上課前的幾分鐘,教師可做一些簡單的小實驗為課堂做熱身.如在教學“有機化合物”這一章時,教師可做一個小木炭跳舞的實驗.教師準備一只實驗使用的試管,將3~4 g的固體硝酸鉀裝入試管中,之后在鐵架上用鐵夾豎直地固定試管,然后用酒精燈加熱.經過一段時間硝酸鉀會逐漸熔化,教師可取出一小塊木炭投入試管中,之后持續加熱.接下來就會觀察到小木炭在試管中液面上躍動起,不停翻轉的同時發出耀眼的紅色光芒,好像是在跳舞一樣;學生被眼前的現象吸引,就會快速進入到學生這個身份中,仔細聆聽教師講解,這就是所說的注意力集中.教師可在教學多開展各種簡單的實驗,以實驗中的各種現象來吸引學生,集中其注意力,以達到讓學生高效地聽課這個目的.
1.展開課外實踐活動
學生是受教育對象的同時又是學習的主體,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思考去獲取的知識比被動地接收教師灌輸的知識要扎實得多.化學在作為一門學科的同時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師可把二者聯系起來,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取知識.如教師可以開展化學知識競賽,化學與生活中的物品發現展覽,化學在生活中的實踐等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每個學生都參與探究化學的學習氛圍.如在“綠色化學”這一課中,教師就可讓學生在進行水質調查,自己設計并分發調查問卷并走進各個場所詢問人們對近幾年水質的評價.并可自己取樣,通過課堂上的知識來分析水中的成分,形成書面報告.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學習了課本中的知識,也培養了生活實踐的能力,同時也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為創建高效課堂奠定牢固基礎.
2.提出問題引導討論
引導學生發現,思考,解決問題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工作.在學生沒有大量時間去做課外調查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一些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組成小組,共同分析解決.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拿出一根鎂條,向學生提問如何不用火將鎂條點燃.這個問題教師可以作為每個小組的討論作業,分析其原理并整理成書面報告交給教師.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制造障礙,故意誤導,促成多個觀點的形成,鼓勵大家辯論.在這個分析討論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參與進了課堂,產生了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推動了高效課堂的創建.
3.進行總結提高學生學習邏輯性
在經過前面兩個階段的學習后,學生急于鑒別自己的探究問題的結果.教師要抓住學生這類心理活動,從旁觀者歸于主導地位,深刻剖析,推導出正確的結論.從生活回歸課堂基礎,準確系統地講述論題的知識及其內涵.仔細理解學生的思路,指出其漏洞和錯誤,對于正確的地方要加以表揚,不可以結果一概而論,打擊學生自信心.課堂總結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步驟.但與傳統的教師自我總結不同,不是泛泛地對書上的知識點進行總結,而是對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總結,分析其現狀及發展方向.讓學生能動性和教師的推動作用實現有機統一.
化學高效課堂一是要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二是達成教學效益的最優化.只有教師在貫徹了效率效益二者統一這一概念的時候,才算打造了化學高效課堂.
[1]唐慶. 論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3, 10(5):151-151.
[2]楊劍春. 論新課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內容的整合[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09(5):18-21.
G632
A
1008-0333(2017)33-0073-02
2017-07-01
吳桂英(1981.12-),女,江蘇蘇州人,本科,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