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可
(江蘇省鄭集中學城區校區 221100)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探
李 可
(江蘇省鄭集中學城區校區 221100)
文章簡要分析了現當代我國高中數學教學中遇到的教學壁壘和各方面的挑戰,針對時下的熱點問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以期為我國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略盡綿薄之力,為培養當代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可借鑒方案.
新課改;高中數學;創新能力
新課程改革不斷在全國范圍內推進,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方法,在學習中不斷的創新,自主學習取代被動學習,成為新時代的“主人”.教育教學改革為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師教給學生的除了數學公式和數學知識之外,更要培養學生課堂內外的自主創新能力.高中數學教學迎來了新的出路.
現下高中數學教學當中尚且存在著許多不足,面對時代的變遷,學生思維的轉變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儲備更新,學校教育迎來了巨大的挑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明確規定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應當成為師生關系當中的主體,老師起到主導作用,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在共性中發展個性,在個性培養中促進共性發展.
然而,由于許多老師觀念陳腐,還沒有做好接受新思想的準備,上課內容依舊照本宣科,紙上談兵,填鴨式應試教育帶給學生的依然是枯燥呆板的數學理論和公式,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慘淡,導致高中數學教學一度陷入瓶頸,成為高中眾多學科當中最難教最難懂最不得人心的學科.在這一情況下,傳統教學觀與新興教學觀產生激烈碰撞,是對高中數學老師教學的一大挑戰.
新課程還要求高中數學教師要具備基本的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和課程意識,要在課堂上自動自發的培養學生創新發散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以及長久以來學校對學生刻板印象,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老師普遍缺乏創新意識,教學手段單一、課程單調、教師對學生主觀能動性不重視,常常傳達給學生一種“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錯誤觀念,導致很多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不嚴謹、不思考,只追求答案和效益,最后學成了“書呆子”.教師缺乏創新觀念,難以適應時代的需要,造成學生的集體喪失創新求知精神,這是當代高中數學教學帶給教師的又一大挑戰.
1.營造創新型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創新思想
激發學生自主創新思想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一步,只有學生對創新這個概念有了自主意識才能順理成章地進入創新思考,發散思維的階段.高中數學課上,老師是激發學生創新思想的關鍵因素,在授課期間,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創建一種輕松和諧充滿趣味性的數學課堂,將學生對數學的排斥心理漸漸消解,潛移默化中接受數學,改變對數學的看法.在這一基礎上,老師逐漸引導學生自主自發地對數學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對老師講解的數學題提出疑問和自己的解題思路,舉一反三,創造性思考.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講解書上的知識來舉例子,啟發學生思考.比如老師在講解書上的例題時,在腦海中生成多種解題方案,轉變思路,先將最簡單的方法寫下來告訴學生,再要求學生給出其他的解題思路.還可以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對每一道數學題都可以提出質疑,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學生將自己以往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融會貫通,逐步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2.構建創新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思路
現當代許多的高中數學教學還處于簡單教學的階段,老師教學模式比較傳統.板書教學難以滿足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對高等數學人才的需求,只有構建出一種新型的創新型教學模式,才能確保最大限度的施展高中生獨特個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風格.高中數學的教學也可以豐富多樣,就看教師如何掌控,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取百家之所長,補一家之短,將多種教學模式融入到數學教學中,合理化、科學化地拓展數學課堂的教學.老師可以不斷地升級自己,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博采眾長,更好地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同時,更要優化自己的教學理念,跳出文本教育,設置情境教學和多媒體教學,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填補數學抽象難懂的空窗.例如,在講解數列之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生動形象地將數列的變化和規律展現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開發了學生大腦,發散了學生思維.創新高中數學教育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思路的關鍵一步.
3.利用校內外資源開發校本課堂與活動課程雙互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光說不做是行不通的.只有將行動和思維相互結合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校本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啟發創新思維,創設出一個身心愉悅適宜思考的環境,啟迪學生的自我表現力和自我成就感,引導學生發揚自己的獨特思維魅力.而實踐活動能夠切實的教給學生動手能力,在實際操作下知道自己的想法與實際之間的出入,從而完善自己的思維,動手能力的增強也是創新能力增強的具體表現.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國家奧數比賽、圍棋大賽等有益于身心發展的數學競賽活動,還可以邀請數學大師到學校進行講座,讓學生發現數學與邏輯,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奧妙,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提升自己對數學的思考,在學習數學的歷程中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4.轉變學習方法與考評方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專注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傳統的學習方法難以適應當代社會的需求,因而轉變學習方法是學生目前面臨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多維度的對學生學習進行評估,而不是僅依靠分值定性,合理合適的考評機制能及時地發現學生的短板,適時調控,查漏補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由此可見,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合理地利用高中課堂,借助高中數學課堂的優勢,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更好更健康地成長,讓學生熱愛學習,勤于學習.
[1]高加華.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探[J]. 中國校外教育,2013(S2):81.
[2]孫楊. 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和方法研究[J]. 才智,2014(02):168.
G632
A
1008-0333(2017)33-0024-02
2017-07-01
李可(1984.06-),男,江蘇省徐州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事數學教學研究.
楊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