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娥
(曾都市人民醫院,湖北隨州441300)
--醫院管理--
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對臨床醫師醫院感染病例上報依從性的促進作用研究
肖玉娥
(曾都市人民醫院,湖北隨州441300)
目的探討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對臨床醫師醫院感染病例上報依從性的促進作用。方法選擇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 345例患者入組觀察組,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0例患者入組對照組,回顧性分析兩組患者醫院感染情況,并就醫師醫院感染病例上報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有7例發生醫院感染事件,7例事件全部經臨床醫師上報,上報率100%;對照組18例發生醫院感染事件,但僅有14例經臨床醫師上報,4例因多種原因未上報,上報率72.22%,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院感染管理是當前我國醫院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基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應進一步加大對制度管理、重點環節管理的重視程度,加強人員培訓及衛生標準預防、規范技術操作、正確處理醫療廢品等措施;實施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以促進了本院醫療水平的提升。
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病例上報;依從性;醫院感染上報率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醫院感染不僅涉及到醫院的醫療水平和醫療治療,更涉及到社會穩定和諧。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高基層醫院上報醫院感染意識,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保證醫療安全[1],根據《傳染病防治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規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于2006年9月1日發布實施《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化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能夠有效監管醫院感染上報情況,提高醫院意識,促進醫療水平提升[2]。本研究對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實施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后,醫院感染病例上報依從性變化進行研究。
1.1 臨床資料選擇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 345例患者入組觀察組,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實施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后收治的780例患者入組對照組。患者分別來自本院ICU、產房、兒科、透析中心、口腔科及內鏡室等科室,對照組780例患者中男430例、女350例,年齡8~70歲,平均(39.7±5.8)歲,觀察組2 345例患者中男1 207例、女1 138例,年齡10~75歲,平均(41.2±6.8)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價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分析實施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前后臨床醫師醫院感染病例情況,并統計上報例數和實際感染例數。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有7例發生醫院感染事件,7例事件全部經臨床醫師上報,上報率100%;對照組18例發生醫院感染事件,但僅有14例經臨床醫師上報,4例因多種原因未上報,上報率72.22%,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32.2611,P<0.05)。
醫院感染管理的內容較為復雜,實施起來比較困難,其不僅涉及到許多環節和領域,更是多學科、多層面的管理工總。再加上管理人員未重視起醫院感染管理上報工作的重要性,不熟悉醫院感染病例上報的流程和工作步驟,導致醫院發生感染事件后,相關人員不能正確的進行操作。很多醫院為了保證自身的醫療名譽,當發生醫院感染時可能采取壓制、隱藏的手段,這些手段的泛濫也使得醫院醫師、工作人員對醫院感染情況不重視,導致醫院感染情況失控[3]。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醫院開始實施感染管理信息化,根據衛生部要求建立了感染控制管理信息系統。采用Cl ient server結構,將現有的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臨床信息系統等多個系統結合起來實現了醫院感染病例網上直報、醫院感染前瞻性監控和醫院感染控制質量信息發布等功能。突破了原有的手工上報方式,提高了及時性,在院內發生感染的24 h內,醫師便可通過工作站將感染病例情況通過直報窗口上報,并可針對特殊感染病例進行電話和網絡報告[4]。同時,為了能夠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專職人員可通過檢測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監控系統、對有前兆征象的患者進行監測,并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完成對醫院感染的前瞻性操作。另外,通過信息化的醫院感染管理系統,醫院可隨時反饋各類信息,便于醫護人員隨時查看,以此實現了對醫院感染控制質量信息的發布[5]。例如:可設立細化專欄,包括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專欄、醫院感染爆發報告及處理規范、每月質檢通報專欄、熱點關注專欄、交流互動專欄等內容。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7例發生醫院感染事件,7例事件全部經臨床醫師上報,上報率100%;對照組18例發生醫院感染事件,但僅有14例經臨床醫師上報,4例因多種原因未上報,上報率72.22%,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樣顯然說明,自實施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以后,醫院感染率顯著降低,且上報率也顯著提高。實施信息化管理之前,醫院感染監測與上報主要依賴現場調查、周轉病例分析、手工紙質報告等方式,并且在過去,醫院感染上報缺乏有效的前瞻性干預措施,再加上醫療任務較重,手工填寫會造成人員不足、上報漏洞等情況,也不排除有個別醫師和醫院為提高自己榮譽和醫療水平,可以隱瞞和壓制感染病例上報的可能。特別是低資歷的醫師,漏報是主要存在的現象,再加上醫院沒有認識到醫院感染的重要性,未準確掌握醫院感染病例上報流程和具體操作流程,致使感染病例不能及時、準確的進行上報,上報質量較差,從而影響到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患者滿意度也較低[6]。
自提出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建設以來,為解決醫院感染病例上報工作存在的問題和漏洞,通過前瞻性的檢測和預警管理,以專業化的信息軟件和系統,同時結合本院實際工作特點和要求,設立多個接口或模塊,于2013年12月后正式投入使用了信息化的感染管理系統。該系統投入使用后,我院各科室醫生無需到專業科室或機構領取上報名單,無需進行級層傳遞工作,僅需進入系統登錄相關端口進行操作,填寫、對照、確認后即可提交。此時,系統能夠按照預先設計的預警條件發現疑似醫院感染病例,形成預警列表。為改善臨床醫師醫院感染上報依從性,我們還制定了一眼感染管理信息化的干預措施[7]。首先,要充分發揮各個科室控制感染工作人員的職能,將其與醫院感染管理上報率綁定起來。其次,該系統還實現了感染病例上報情況信息提醒,所有感染病例負責的相關醫師必須在7 d內上報完成,否則會發出警報信息。而超時的病例或漏報的病例要與該科室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人員績效掛鉤。
除了信息化的建設意外,還應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促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員定期檢查和考核,如發現遲遲未上報的醫院感染疑似患者,應及時了解情況,幫助醫師進行處理,并上報,促使醫院感染管理科和臨床醫師做出共同的上報和處理意見。最后,逐步完善醫院感染管理績效考核制度,使其具體化,并向醫院領導建議設立權責制度,做到賞罰分明和人性化的制度。以此進一步提高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平臺之間的相互配合,提高醫院臨床醫師醫院感染病例上報依從性[8]。
綜上所述,醫院感染管理對于基層醫院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嚴格的制度管理、重點環節管理、人員培訓及衛生標準預防、規范技術操作、正確處理醫療廢品等措施,促使本院醫院感染逐漸降低。實施醫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后,醫院感染病例上報依從性逐漸提高,促進了本院醫療水平的提升。
[1]朱歡.綜合醫院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J].當代醫學, 2010,16(3):82-83.
[2]倫志堅,梁玉嬋,朱潔梅,等.信息化管理對醫院感染上報依從性的持續改善作用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14 (21):5406-5408.
[3]黃荔紅,游荔君,王佳,等.醫生自愿報告醫院感染病例認知情況[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3):231-232,234.
[4]殷瑾,張群,陸燕,等.醫院感染實時預警系統的實踐與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2):2531-2532.
[5]劉守成,王永輝,程華,等.影響醫院感染病例上報原因調查分析及對策[J].河北醫學,2013,19(9):1439-1440.
[6]趙會杰,王力紅,張京利,等.應用醫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統降低醫院感染漏報率[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1): 4836-4837,4840.
[7]張文梅.質控關鍵環節在推進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2014, 23(15):419-422.
[8]阮春香.質控關鍵環節在推進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6):124,封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