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鋼,姜健夫,胡軼
(鞍山市第三醫院骨科,遼寧 鞍山 114031)
負壓封閉引流治療患者骶尾部褥瘡療效分析
李世鋼,姜健夫,胡軼
(鞍山市第三醫院骨科,遼寧 鞍山 114031)
目的 觀察負壓封閉引流(VSD)治療骶尾部褥瘡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6例骶尾部褥瘡患者行一期清創手術后放置負壓封閉引流裝置7~10 d,聯合藥物及營養支持等治療。結果患者經負壓封閉引流治療2~3個周期后,5例患者創面愈合,12例患者創口肉芽生長良好,經中厚皮片植皮后愈合,剩余6例患者經臀部穿支皮瓣轉移,創口一期愈合。結論VSD是治療骶尾部褥瘡非常有效的方式,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負壓封閉引流;褥瘡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患各種內科疾病及車禍等所致的臥床患者越來越多,對于這類患者,骶尾部褥瘡是常見的并發癥。褥瘡形成后,由于局部滲出多導致了營養物質的丟失,細菌在局部滋生,感染引起全身消耗,甚至出現敗血癥及菌血癥等,往往給患者帶來非常嚴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其中,Ⅲ、Ⅳ期褥瘡由于感染比較深,創面大、組織破壞嚴重,病程長,創口細菌耐藥等原因,給治療上帶來很多困難。負壓封閉引流裝置(VSD)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褥瘡方法。選取26例應用(VSD)治療各種原因所致骶尾部Ⅲ、Ⅳ期褥瘡患者,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7月鞍山市第三醫院骨科26例骶尾部褥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15例,女11例;年齡38~78歲,平均(59.00±11.45)歲,均為截癱患者。所患褥瘡根據NPUAP標準均達Ⅲ、Ⅳ期,大部分伴有中重度感染 ,經長時間換藥未愈。入院時查體可見創緣呈紅腫,創口中可見大量的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局部有較多膿性滲出,伴惡臭,部分患者可見外露。褥瘡面積12 cm× 10 cm~17 cm×13 cm。
1.2 手術方法 麻醉起效后,患者取俯臥位,局部消毒后,局部徹底清創,至局部軟組織有血性滲出,用骨刀切除外露壞死無活性骨質至骨面滲血,以稀釋聚維酮碘溶液及雙氧水反復沖洗創面,選擇適合創面大小的VSD敷料(由武漢維斯第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覆蓋創面,不留死腔,生物透性黏貼膜封閉創面。通過連接管接負壓吸引器,檢查不漏氣后,術畢。
1.3 術后處理 患者臥氣墊床,按時翻身,盡量避免褥瘡處受壓,根據術前及術后創口分泌物細菌培養的結果,應用敏感抗生素6~8 d,觀察患者體溫,血常規,C反應蛋白的動態變化。負壓保持在100~400 mmHg(1 mmHg=0.133 kPa),注意壓力是否持續有效,VSD是否漏氣,吸引管是否通暢等。7~10 d后取下VSD敷料及生物膜,創口換藥3~4 d后根據創口的情況決定是否再次使用VSD,方法同前。
26例患者于治療3~5 d后,體溫逐漸降至正常范圍,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等指標明顯好轉,治療7~10 d后取下VSD,見所有創口紅潤,肉芽組織生長良好,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明顯減少。經兩次VSD負壓吸引治療周期后,3例患者創面1期愈合,經3次VSD負壓吸引治療周期后,5例患者創面愈合,12例患者創口肉芽生長良好,經中厚皮片植皮后愈合,剩余6例患者經臀部穿支皮瓣轉移,創口一期愈合。經半年隨訪,無患者復發。
褥瘡是因患處長時間持續受壓,局部血流障礙,導致局部無血流,組織嚴重缺血缺氧,營養物質代謝障礙引起的局部軟組織代謝障礙、壞死、細菌滋生及感染等形成。褥瘡目前分為四期 ,而Ⅲ期褥瘡為淺表潰瘍期,軟組織受損深度達真皮層以下,范圍為包括皮膚、皮下脂肪層等;Ⅳ期褥瘡又稱壞死潰瘍期,損傷范圍廣泛,除皮膚缺損外,還伴有皮下脂肪、肌肉、肌腱、關節囊及骨等深部組織的部分或全部壞死。Ⅲ、Ⅳ期褥瘡的傳統治療方法是通過給予創口反復清創消毒、抗感染等,待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后行植皮或皮瓣轉移。
褥瘡病程長,治療頻繁,醫生及護士工作量明顯增加。患者身體消耗大,體液等營養物質丟失較多,對患者也是很大的打擊。解除長期受壓,且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創口組織有氧代謝,清除細菌及感染物,保持創口相對干燥,隔離與糞便等感染源的接觸,將會是一種非常有效方法。VSD能同時解決以上問題,其優點如下:(1)引流充分、持續、有效,防止感染持續存在。(2)生物貼膜的生物屏障作用隔離創口外感染源,VSD能封閉創口,并保持相對干燥的狀態。(3)VSD生物棉的良好輸縮性,使其對創面收縮及新鮮肉芽組織的生長無不利影響。(4)局部的負壓環境能促進血液循環的形成及再血管化,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創面愈合加速。(5)生物棉良好的通透性,使得創面的膿液及分泌物等通過負壓吸引,匯集到吸引管,通過引流管及時清除。(6)VSD減少創口內淋巴細胞浸潤,以至于內源性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減少,修復細胞凋亡減少[1],并促進膠原合成和修復收縮性纖維的合成[2]。
VSD技術的關鍵是:對創口中壞死物質徹底清創消毒后,保持有效持續負壓引流,引流通暢徹底無死腔,一次引流時間為 7~10 d,必要時更換敷料[3]。消除死腔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消除死腔后才能使引流更加充分,更加徹底。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后,壞死物質及血凝塊等經常堵塞引流管,引起引流不暢,因此需要經常沖洗引流管,以保持引流管通暢。另外還要經常檢查半透明生物膜是否漏氣,如果漏氣,VSD就失去了負壓吸引的作用。關于壓力的選擇,王學文等[4]的研究認為:維持壓力16.6 KPa左右,VSD能夠迅速緩解局部水腫,同時增加血液循環,有效促進肉芽組織生長,達到創口愈合的結果。 Taly等[5]的實驗顯示,創面負壓保持在 16.6 KPa的壓力下,創面下血流速度增加至基線血流4倍。但是對壓力的選擇應根據創口等情況選擇,如果壓力過大,則可能過多的引出營養物質及血液等,導致營養物質的流失,不利于創口的愈合;如果壓力過小,則局部壞死物質清除不徹底,對污染較重的創面可以采用高負壓,以達到清除壞死物質的要求,但對于局部滲血較多的創面,應采用低負壓,減少失血。
負壓引流技術的產生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方法簡便、療效可靠、痛苦小的有效治療措施之一。然而對于褥瘡的治療也不能只寄希望于單獨應用VSD引流即可讓創面治愈,局部感染控制后,對于較大創面我們需要采用皮瓣轉移直接封閉創面,而不是要等待肉芽組織形成后,創面逐漸緩慢愈合。并不能靠單一的VSD治療就能獲得最佳的治療結果,必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個體化的、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但是VSD可以清除創口的炎癥,壞死物質等,促進創口肉芽組織生長,也可以為后期直接縫合、皮瓣轉位等治療方法打下了良好的肉芽基礎,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1] 陳紹宗,曹大勇,李金清,等.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對創面愈合過程中原癌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5,21(3):l97,200.
[2] 李學擁,李望舟,李躍軍,等.封閉負壓引流對豬爆炸傷創面毛細血管新生的影響[J].中華燒傷雜志,2007,23(4):292-295.
[3] 王明程,王宇,毛鳳菊.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創傷修復機制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11,1(4):62—68.
[4] 王學文,范小淘.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骨科的臨床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操作雜志,2006,21(7):583-584.
[5]Taly AB,Sivaratman N,Mural KP,et al.Efficacy of multiwavalength ligh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 in subjects with disorders of the spinal cord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 [J].A rch Phys Med Rehabi J,2004,85(10):1657-16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