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瑜,陳德林,劉雁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貴州遵義563000)
180例C反應蛋白增高患者的WBC分析
王婧瑜,陳德林,劉雁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貴州遵義563000)
目的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急性炎癥、組織損傷、心肌梗死、手術創傷、細菌感染、惡性腫瘤等疾病中其升高和WBC兩者是否一致,通過探索疾病時患者血清中C反應蛋白CRP明顯升高患者的血常規檢測WBC值,了解疾病時CRP和WBC兩者的變化關系來推斷其臨床價值和意義。方法采用Beckkman DXC800生化分析儀進行同時檢測患者血清中CRP檢測值,采用SystemXE-2100血常規分析儀檢測WBC并進行分析比較。結果C反應蛋白CRP明顯升高(CRP>10 mg/L)180例,而血常規分析儀檢測WBC升高(WBC>10×109/L)為90例,占50%,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性粒細胞增高(>7×109/L)為89例,占49.4%;淋巴細胞增高(>4×109/L)21例,占11.7%;白細胞正常(WBC 4~10×109/L)為81例,占45%;白細胞減低(WBC<4×109/L)為9例,占5%。結論通過此次研究發現:180例患者血清中CRP明顯升高,與C反應蛋白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標志物吻合。而血常規WBC增高50%,WBC正常45%;WBC減低5%;中性粒細增高49.4%;淋巴細胞增高11.7%。可以得出在急性時相反應中CRP更敏感、更廣泛。通過血清CRP升高和血常規WBC、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檢測結果發現,在患者疾病急性時,CRP優于WBC總數以及其分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
急性時相反應;C反應蛋白;WBC;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相關性
C-反應蛋白作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首先在急性炎癥患者血清中發現,它可以結合肺炎鏈球菌C-多糖的蛋白質。在各種炎癥、組織損傷、心肌梗死、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惡性腫瘤等患者迅速升高[1]。急性感染及炎癥是白細胞升高的常見原因,增高的程度與病原體的種類,感染的部位,范圍和嚴重程度以及機體的反應性有關[2],其次是中毒、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術后、惡性腫瘤以及異常增生性疾病。而白細胞WBC總數變化與中性粒細胞量變化基本一致,但是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數量上的改變也會引起白細胞總數的變化。
1.1 臨床資料
1.1.1 標本來源此次標本均來自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住院患者,C反應蛋白標本由護理人員抽取患者靜脈血3~4 mL注入BD促凝管后送檢;白細胞WBC由護理人員抽取患者靜脈血2~3 mL注入EDTA-K2抗凝管混勻送檢,30分鐘內檢測完成,本次共180例標本,其中男112例,女68例;年齡2月~91歲,平均(54.0±0.7)歲,且CRP和WBC標本均為同一患者同時抽送到檢驗科來檢測的血生化和血常規標本。
1.1.2 健康人群標本源本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的健康成人標本68份,抽取靜脈血2~4 mL注入BD促凝管后送檢生化和2~3 mL注入EDTA-K2抗凝管送檢血液組,標本處理相同。
1.2 檢測方法
1.2.1 C反應蛋白CRP采用Beckkman DXC800生化分析儀,試劑為Beckkman原裝生化試劑,檢測方法C反應蛋白用于以一種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濃度,在此反應中,抗C反應蛋白抗體涂層顆粒與患者樣品中的C反應蛋白結合,形成不可溶聚集物,引起渾濁。SYNCHRONR磷系統將按比例自動把適量體積和試劑分配到一個反應杯中,所用的樣品對試劑比例為1∶50,系統將監測600納米的光吸收變化,此光吸收變化與樣品中的C反應蛋白濃度成比例,來測量C反應蛋白濃度。
1.2.2 全血白細胞WBC測定將送達檢驗窗口來的標本接收后,上下顛倒混勻20次左右,放上SystemXE-2100血球儀上檢測。
1.3 操作步驟(1)C反應蛋白采用靜脈血2~3 mL注入BD促凝管,粘貼好患者信息條碼,進行采樣確認后由工人送達檢驗科標本接收窗口。(2)患者準備:空腹12小時后采血,避免高脂、高糖飲食使CRP活性增高。(3)由護士無菌靜脈穿刺術抽取靜脈血3 mL注入BD分離管立即送檢。(4)將血清標本放置室溫10min,待血液凝固后,以3000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后直接用分離膠管上入Beckkman DXC800生化分析儀上機進行檢測。(5)血清質量要求采血量足、無纖維絲、血凝塊、血細胞和絮狀懸浮物等,血清量不低于0.5 mL,6 h之內檢測完成。(6)質量控制:采用Westgard 1-3S/2-2S/R4S多規則方法進行室內質量控制。(7)靜脈全血白細胞WBC測定:將送達檢驗窗口來的標本接收后,上下顛倒混勻20次左右放上SystemXE-2100血球儀上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用SPSS19.0中文版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180例C反應蛋白升高患者中,白細胞WBC異常(WBC>10×109/L)為90例,占50%,中性粒細胞NEUT>7× 109/L增高為89例,占49.4%;淋巴細胞LYMPH>4×109/L增高21例,占11.7%;白細胞正常(WBC 4~10×109/L)為81例,占45%;白細胞減低(WBC<4×109/L)為9例,占5%。見表1。CRP組與WBC組異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68例健康人群標本檢測CRP、WBC、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標本全正常。
本研究中均為本院住院患者,患病種類為肺炎、關節炎、腫瘤、結核、骨折、膿毒血癥等C反應蛋白增高的各種疾病,測定C反應蛋白是因為CRP是一種能與肺炎鏈球菌多糖體反應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能激活補體、促進吞噬和其他免疫調控作用。在各種急性和慢性感染、組織損傷、惡性腫瘤、心肌梗死、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迅速增高,并有成倍增長之勢,其增高程度與感染的程度成正相關[3]。
從研究結果發現,中性粒細胞增高49%,而淋巴細胞增高12%,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炎癥時CRP水平增高程度明顯高于病毒感染時CRP水平,可以推斷出CRP可用于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而且CRP惡性腫瘤增高,不受放化療治療的影響,WBC檢測值在放化療后卻降低,可與腫瘤的聯合檢測,用于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在很多時候CRP與WBC呈正相關[4],在炎癥反應中起積極作用,是人體的非特異性抵抗力[5]。此次180例CRP增高患者中發現,WBC只有90例增高,占50%。得出在患者疾病發作時,CRP早于白細胞WBC上升,恢復正常也快,具有極高的敏感性。
WBC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變化的臨床意義基本一致,但是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數量上的變化也會引起白細胞總數的變化[6]。機體對各種病理性因素刺激產生應激反應,動員骨髓貯存池的粒細胞釋放和邊緣池的粒細胞進入循環池所致,造成反應性白細胞增高,急性感染及炎癥是中性粒細胞增高最常見的疾病,增高的程度與病原體的種類,感染部位,范圍和嚴重程度以及機體的反應性有關[7]。
通過此次180例CRP增高患者中發現,病毒感染時CRP水平大都正常;可以推斷此次研究的患者,主要是急性感染和炎癥引起,而白細胞WBC水平的變化只有50%,明顯低于CRP,說明急性時相時,CRP雖然與WBC正相關,但是CRP明顯早于白細胞WBC上升,具有極高的敏感性。傳統認為首先查血常規,看白細胞WBC和中性粒細胞變化來衡量,感染和炎癥情況[8-9],不要忽視疾病早期WBC正常時,而漏診,這一時期CRP的臨床價值意義更大,將CRP和WBC同時檢測才能避免早期漏診和誤診。編[C].2008.
[3]谷德權,代俊合,馬同敏.C-反應蛋白的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25):315-316.
[4]任華.80例CRP和WBC檢測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及探討[A]//中華醫學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C].2011.
[5]曲春紅,趙紅艷,王微,等.C-反應蛋白(CRP)與WBC聯合檢測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雜志,2010,18(3):110-112.
[6]陶芳,何丹.全程CRP聯合WBC、NEUT%檢測在下呼吸道細菌感染早期診斷及與真菌感染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0):63-64.
[7]戚茂超,唐柳生,李世立.艾滋病合并呼吸系統細菌性感染的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變化[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 (2):27-28.
[8]李彩紅.CRP、WBC及N%的聯合檢測在老年細菌性感染疾病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4):425-426.
[9]王軍梅.血清CRP及WBC聯合檢測在小兒氣管哮喘中的臨床意義[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14):93-94.
[1]阿提坎木.C-反應蛋白結果陽性與疾病的關系[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6):191.
[2]黃津,尚瑋,高惠云.WBC、CRP的檢測對創傷后細菌感染診斷的意義[A]//中華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