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燕,龔雪蓮,徐瑾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門診部,江西南昌330006)
門診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熊春燕,龔雪蓮,徐瑾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門診部,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分析門診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護理對策。方法選擇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門診部2015年3月~4月采集的血液樣本60 000例,分析血液標本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同時提出有針對性的護理對策。結果在全部60 000例血液標本中,不合格血液標本共有20例,導致門診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為溶血7例、血凝固7例、送檢不及時2例以及不合理應用抗凝劑3例、藥物因素1例。結論對采集血液標本的流程加強控制,對血液標本的質量控制體系進行不斷規范,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等,能有效提高門診血液標本的合格率。
門診;血液標本;不合格;護理對策
臨床中在診斷和治療患者時,采集和檢驗門診血液標本的作用非常重要。血液標本的檢驗結果會對疾病的診斷產生直接影響,進一步影響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所以提高門診血液標本的合格率就顯得尤為關鍵[1]。本研究對2015年3~4月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門診部收采集的60 000例血液標準進行了合格性判斷,主要分析了20例門診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具體原因,并從護理的角度提出有效的護理對策,現做如下總結。
1.1 臨床資料選擇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門診部2015年3月~4月采集的血液樣本60 000例,血液標本采集選擇抗凝血管;女57 506例,男2 494例;采集血液標本后及時送檢。
1.2 方法選擇專業的檢驗工作人員來檢測和核對血液標本。結合實際的檢驗項目來檢驗血液標本,對血液標本的相關信息進行認真核對,觀察血液標本是否存在凝血和溶血現象,并觀察凝血劑的選擇是否合理。
在全部60 000例血液標本中,不合格血液標本共有20例,導致門診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為溶血、血凝固、送檢不及時以及不合理應用抗凝劑、藥物因素等。其中溶血發生7例,占35%;血凝固發生7例,占35%;送檢不及時發生2例,占10%;不合理應用抗凝劑發生3例,占15%;藥物因素致標本不合發生1例,占5%。
應用血液檢驗能為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可靠和準確的血液檢驗結果,能讓醫生對患者的基本情況更加了解,進而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治療干預。臨床醫務人員如果在采集血液標本時存在不合格現象,就會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進一步影響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的治療。所以臨床中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要想讓臨床治療方案的有效性提高,就需要讓血液標本采集的合格率提高,在日常工作中,臨床醫務人員應嚴格遵照血液標本采集的相關操作流程,進而讓血液標本的檢驗結果準確性得以有效提升。在現代醫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臨床檢驗技術也在快速更新和完善,試驗方法也正向著自動化、多指標、超微量以及高精度的方向發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門診血液標本依然存在不合格現象。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全部60 000例血液標本中,不合格血液標本共有20例,導致門診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為溶血、血凝固、送檢不及時以及不合理應用抗凝劑、藥物因素等。其中溶血發生7例,占35%;血凝固發生7例,占35%;送檢不及時發生2例,占10%;不合理應用抗凝劑發生3例,占15%;藥物因素致標本不合發生1例,占5%。
3.1 門診血液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1)血液凝固:血液從能夠流動的液體轉變為不能流動的凝塊則為血液凝固[2]。在血液發生凝固現象后,纖維蛋白的狀態也會從可溶變為不可溶。所以如果血液標本出現血液凝固,就不能開展相關的凝血檢查和血常規檢查[3]。在血液注入到抗凝試管中時,如果沒有及時將其混勻或者晃動的時間、次數不夠,就可能發生血液凝固現象,導致部分血液凝固;除此之外如果使用的抗凝劑不足也可能導致血液凝固。
(2)溶血:當血液標本出現溶血現象時,血液標本中的血紅細胞就會出現破裂,導致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流出,進而和血細胞中的其他物質融合,進一步影響血液標本的檢驗結果[4]。分析發現,引起血液標本溶血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在對血液標本進行采集時,注射器和針頭之間的連接存在縫隙,導致空氣混入到血液樣本中,產生氣泡,進而導致溶血。②在采集血液標本之后,如果長時間保存在冰箱中,也可能引起溶血。
(3)血液標本送檢不及時:在門診采集血液標本后,送往檢驗科檢驗的時間不能超過24小時;對于急診患者來講,則應將血液標本馬上送檢[5]。如果血液標本在采集后,長時間沒有送檢,就會改變血液標本中的成分,如血液標本中的葡萄糖濃度等。如果血液標本在采集后并沒有按照相關的規定時間送檢,就可能影響血常規檢驗結果[6]。
(4)不合理應用抗凝血劑:臨床中在對血液標本進行采集時,采血管中都存在一定劑量的抗凝血劑,這樣就能讓一定劑量的血液標本不會出現凝固現象,如果在對血液標本進行采集時,采血管中的抗凝血劑的作用劑量比采血量小,就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凝血現象[7];如果采血管中的抗凝血劑的作用劑量比采血量大,就會對血液標本造成稀釋,進而對臨床檢驗結果造成影響。
(5)藥物因素:如果患者在血液標本之前服用過某些特殊藥物,就可能引起一系列不正常現象;患者服藥的藥物不同,對血液標本產生的作用機制也會存在差異,所以在檢驗血液標本時,相關檢驗指標受到的影響也會存在差異[8]。
3.2 護理對策
(1)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讓其專業技能水平得以有效提升,讓其基礎知識更加扎實:在現代醫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血液檢驗項目也在不斷變化,新檢驗項目也越來越多,工作人員要想真正了解全部需要檢驗的項目非常困難。所以在血液標本的檢驗工作中,應加強交流和溝通,積極組織開展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讓其掌握相關的血液標本采集的基礎知識,同時讓其掌握新開展項目標本的留取事項,及時反饋當前存在的不足之處。定期組織開展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考核,讓護理人員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相關知識;最終讓護理人員的血液檢測知識更加豐富和扎實,并讓其操作技能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2)對采集血液標本的流程進行嚴格控制:在采集血液標本時,相關的耗材,如注射器、采血管等在使用前應保證干燥、潔凈,包裝密封也應保證完好。在進行血液標本采集盡可能選擇一次性采血管。采集血液標本后,不能進行劇烈晃動,防止出現溶血現象,而且檢驗科拿血人員應及時送往檢驗。采集血液標本時,相關的使用耗材應保證無菌,選擇酒精對采集部位進行消毒,在采集部位干燥后才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采集血液標本過程中,患者手臂不能過于緊繃,在對血液標本進行抽取時速度應緩慢,而且應保持勻速,采集血液標本后,在注入到試管中時也應緩慢,血液標本量應合理,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并進行認真標記。
(3)血液標本送檢應及時:在血液標本采集后,應盡可能在4小時內進行臨床檢驗;如不能及時對血液標本進行檢驗,就應對血液標本進行血清分離,然后放置在溫度適宜的冰箱中保存。采集血液標本后,采血人員需要間隔一段時間才能將血液標本送往檢驗科,但是部分血液標本的檢驗時間非常有限,所以就需要加強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的培養,讓血液標本的不合理率有效降低。
(4)加強和患者的交流溝通,讓藥物對血液標本的影響有效減少:臨床醫務人員應加強和患者的交流溝通,進而來有效提高血液標本的合格率。臨床醫生在將化驗單開好之后就應及時告知患者,血液檢查的相關注意事項,包括服藥藥物可能影響血液檢驗結果,血脂、飲食以及血糖對血液檢驗結果的影響等[9]。
3.3 采集標本和送檢的相關注意事項在對患者血液標本進行采集,應告知患者放松,環境則應保持溫暖,進而來對靜脈攣縮進行有效控制,不能對患者進行太長時間的束縛,也不能對患者手臂進行拍打,如果對患者手臂進行拍打,則可能導致凝血系統被激活或者局部血液發生濃縮;血液標本采集完成后,應對試管進行4~5次的倒轉,將其混合,但是在倒轉時應注意力度不能太大,放置試管時應讓其保持直立,不能在臺面上平放血液標本。第一管血液標本中常規存在組織液,出現凝血的幾率較高[10],不應選擇其進行凝血測定,因此應在后面采取存在抗凝劑的采血管,防止抗凝劑污染血清管。針頭應保持傾斜,讓血液能沿著管壁向下流,進而來對溶血現象進行有效控制。
3.4 特殊注意事項在進行血培養時,嬰幼兒、兒童的血液標本量應控制為1~5 mL,而成人則應控制為10 mL[11]。如果在特殊因素的影響下導致血培養不能及時送檢,就應在常溫環境下保持血液標本,不需要在冰箱中保存,采集工作應盡量在抗菌藥物服用前完成,進而來對假陰性結果進行有效控制。在發熱初期和寒戰時對血液標本采集,能讓培養結果的陽性率有效提高[12]。在進行血氣分析時血液標本量應為2~3 mL,完成血液標本采集后應在橡皮塞中及時對針頭進行封閉。
總之臨床中在對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時,血液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而血液標本的質量會對檢驗結果造成直接影響,進而對臨床疾病的診治產生影響;臨床醫務人員如果在對血液標本進行采集時不合格,就會影響檢驗結果。所以臨床在對疾病進行準確診斷,為患者制定科學和合理的治療方案時,首先就應保證血液標本的合格率,臨床醫務人員在采集血液標本時,應嚴格執行相關的操作標準,并正確保存,最終讓血液標本的檢驗準確性得以有效提升。
[1]李明芬.臨床檢驗不合格血液標本的分析與對策[J].中外醫療,2015,34(15):181-182.
[2]李會娟.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和對策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5,21(3Z):211-211.
[3]呂越.論述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及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25):5349.
[4]喬小霞,李慧群,楊光軍.血檢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6):93-94.
[5]婁冬冬.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和對策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2015,24(6):145-146.
[6]賀春霞.門診血液標本采集和保存過程中的影響因素解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3):1563-1564.
[7]劉惠濤.分析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及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19):3841-3842.
[8]叢虹.探討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原因和相應優化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2):86-87.
[9]楊毓.臨床檢驗中不合格血液標本的原因和對策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8):252-253.
[10]毛麗娜,孟文,陳明.門診血液標本采集患者檢驗咨詢服務需求的質性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1):129-131.
[11]羅付連.門診血液標本采集常見錯誤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18):2332.
[12]向艷,張侖,李立.門診血液標本采集和保存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5):63-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