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安,傅文婷
(江西省豐城市人民醫院骨一科,江西豐城331100)
高頻超聲在骶尾部肌骨疾病中的應用進展
熊國安,傅文婷
(江西省豐城市人民醫院骨一科,江西豐城331100)
對于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統解剖結構而言,十分復雜,并且其病變也較為多樣,對其展開相關影像學檢查,多以傳統X線、CT以及MRI檢查為主。近幾年,隨著肌肉骨骼超聲技術的應用,超聲醫師對肌肉骨骼疾病診斷水平得以顯著提高,更使高頻超聲在肌肉骨骼系統疾病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次研究中,出于對高頻超聲在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診斷研究情況進行了解的目的,從多角度進行了闡述。
高頻超聲;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統疾病;診斷;臨床價值;應用進展
近幾年調查發現[1],隨著超聲診斷儀器、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和日漸完善,以及臨床需求的不斷增加,使得高頻超聲在臨床診斷中,特別是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診斷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傳統的X線而言,其對軟骨骨折時很難發現骨折線;針對CT而而言,其對組織間毗鄰關系無法進行清晰的顯示;而磁共振成像的費用相對較高,存在明顯的局限性。近幾年,在國內外,關于高頻超聲的研究報道越來越多,但是,關于高頻超聲在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統診斷中的報道則相對較少[2]。本次研究中,出于對高頻超聲在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診斷研究情況進行了解的目的,從多個方面展開了綜述,詳見下文。
1.1 良性腫物在良性腫物中,包括有囊腫樣病變、骨巨細胞瘤、海綿狀血管瘤、良性畸胎瘤、良性神經源性腫瘤、脂肪瘤等多種病變。其中囊腫樣病變種類較多,其中表皮樣囊腫比較多見。研究證實,表皮樣囊腫在任何年齡段均可能發生,并且可以發生在任何的身體部位,先天性表皮樣囊腫在中樞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的發生率最高。后天性的多在磨損處、易受傷處發生,多處在頸背部、頭皮、陰囊、腰骶部的真皮組織、皮下組織內。多數情況下,腰骶部表皮樣囊腫可分成先天性胚胎殘余瘤,有一小部分是由于腰椎穿刺所導致。研究中發現[3],表皮樣囊腫超聲聲像圖呈現出明顯的圓形、橢圓形腫塊,邊界清晰,包膜完整,內回聲與其囊內所包含物質的多與少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部分表現出“洋蔥樣”回聲,也有呈現類實性回聲。經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內部為觀察到彩色血流信號,此為表皮囊腫與淺表軟組織實性腫瘤鑒別的關鍵,后者會表現出豐富的血流信號。
臨床上,將良性畸胎瘤又稱作是胚芽細胞瘤,為骶尾部比較常見的一種先天性腫瘤,現階段,國內外針對骶尾部畸胎瘤的報道,多局限在產前診斷。國內曾有學者指出,產前診斷畸胎瘤超聲聲像圖的表現會由于畸胎瘤良惡性的差異而存在很大的不同[5]。良性多呈現出囊性,形態比較規則,包塊內能夠觀察到脂質分層征象、面團征等一些特征性的圖像。而惡性腫瘤則表現出明顯的形態不規則,多數表現出實性或者是囊實性混合結構,內回聲比較紊亂;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觀察到畸胎瘤合并動靜脈瘺的患者,其血流速度會發生顯著增加,呈現出五彩鑲嵌血流。
海綿狀血管瘤其是經過多條血管組織伸延、擴張所產生的海綿狀腔隙,這一疾病多在四肢、頸部、軀干、面部、腹腔內發生,超聲聲像圖特征呈現出明顯的形態不規則、大小不一等,低或者是無回聲區,其內可觀察到網格狀或者是蜂窩狀分隔,邊界不清,不存在包膜。加壓試驗為對海綿狀血管瘤進行診斷的一種有效手段,探頭加壓時,彩色多普勒圖像顯示,其彩色血流多為藍色,血液背離探頭,提示血流自瘤體內流出。目前,在我國,關于骶尾部血管瘤彩超檢查多在產前診斷。曾有學者指出,產前超聲診斷聲像圖會呈現出實質均質性光團,回聲、胎盤回聲類似,部分瘤體內可觀察到囊性無回聲區域,彩超可探測到血流信號,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時可發現,動靜脈瘺存在時,可證實瘤體較大,會造成胎兒心力衰竭甚至是死亡[6]。
1.2 惡性腫物惡性腫瘤多以脊索瘤、尤文肉瘤、骨平滑肌肉瘤、神經母細胞瘤、軟骨肉瘤為主。其中,脊索瘤為在胚胎時期殘留的脊索細胞低度惡性腫瘤,多在中軸骨附近發生。曾有學者指出,這一類疾病在骶尾部比較常見,研究證實,骶尾部脊索瘤多在骶骨中線水平發生,第二骶椎以下的發生率最高[7]。經高頻超聲檢查可發現,骶尾部實質性腫塊,并且其邊緣清晰,內部回聲不均勻,可觀察到強回聲骨塊影,經彩超可觀察到內部無明顯的血流信號,或者是血流信號豐富。
骨平滑肌肉瘤為具有平滑肌分化傾向的一種惡性梭形細胞肉瘤,因骨骼本身缺乏平滑肌組織,因此,骨原發性平滑肌肉瘤細胞的組織來源目前無法定論。調查顯示,原發性的平滑肌肉瘤相對較少,發生骶骨的更是少見。曾有學者對1例骶骨原發性平滑肌肉瘤進行報道。另有學者指出,原發性平滑肌肉瘤的X線多會呈現出骨質破壞、周圍軟組織腫物。經高頻超聲檢查,可對骶骨骨質是否造成破壞、周圍軟組織病變予以明確,此為高頻超聲診斷骶尾部原發性平滑肌肉瘤的關鍵[8]。
尤文肉瘤屬于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研究證實,此腫瘤為來源于骨髓的,沒有發生分化的網狀細胞,在青壯年中發病率較高,調查顯示,有85%的尤文肉瘤發生在20~30歲之間,發病部位多集中在四肢、脊柱旁軟組織。尤文肉瘤超聲表現出,皮下軟組織內低回聲團塊,邊界清晰,邊緣不規則,回聲不均勻,彩超顯示團塊內部、周圍存在少許點狀、短線狀血流信號[9]。
在損傷性疾病中,包括有肌肉損傷、骨骼損傷、神經損傷、韌帶損傷、筋膜損傷等,骶尾部肌肉損傷比較常見的為梨狀肌綜合征,多會對坐骨神經產生壓迫或者是刺激,進而造成臀部、大腿后外側疼痛、麻痹等[10]。
超聲在軟骨骨折診斷中,優勢明顯。曾有學者[11]對260例地震中受傷患者展開了便攜式超聲儀診斷,結果發現,相對于X線檢查,超聲對細小骨折的診斷存在較高的敏感性。因超聲儀攜帶方便,可在地震等自然災害等情況下,快速準確的做出診斷。高頻超聲的應用,使得其在骨折損傷手術治療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其可以對傳統手術CT引導產生的輻射予以避免。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為超聲成像新技術,其可以大大的擴展超聲的診斷范圍,進而使現代超聲技術逐漸完善,因此被視為E型模式。超聲“螢火蟲”成像技術,為目前新近被研發出的專門用于對組織微鈣化進行探測的應用技術。除以上骶尾部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外,高頻超聲對炎癥性疾病的診斷效果也十分理想,臨床價值顯著,成本較低,特別適合基層醫院推廣。
[1]郝軼,柳莉莎.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及其臨床應用[J].醫學綜述,2010,16(3):453-455.
[2]陳潔怡,楊祿坤.19例表皮樣囊腫超聲表現回顧性分析[J].醫藥前沿,2013(11):380.
[3]孫建霞,倪曉霞,吳雪松,等.超聲診斷骶尾部表皮囊腫1例[J].中國介入影像及治療學,2011,8(5):427.
[4]王霆.骶尾部皮樣囊腫誤診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11(3):590.
[5]劉洪濤,盧漫.皮樣囊腫與表皮樣囊腫的超聲診斷[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3):82-83.
[6]倪瓊,趙尚開,楊豫貴,等.骶管內脊膜囊腫超聲表現[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0,26(10):2011.
[7]閆鳳琴,秦麗,王曉艷.超聲診斷骶尾部皮脂腺囊腫1例[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19(11):821.
[8]張潔,薛勤,鄒大中.51例皮脂腺囊腫的高頻超聲表現及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25):5214-5215.
[9]苗苗,趙明明,榮陽.超聲診斷海綿狀血管瘤的價值與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7):50.
[10]鄭力鵬,曹紅,梅劉偉.產前超聲診斷胎兒骶尾部海綿狀血管瘤1例[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8,17(2):132.
[11]楊娟,申志揚,趙娜.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在肌肉萎縮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22):12-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