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鳳凰小學(225300) 錢建和 ●
物理教學中如何讓“教”轉為“學”
江蘇省泰州市鳳凰小學(225300) 錢建和 ●
物理來自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老師的教,為的是學生的學,教師要學會運用各種物理課堂教學形式,把教學的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化到學生的學上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創造性的完成學習任務,走上會學、樂學的道路.
初中物理;“教”較為“學”
物理課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教學理念是:物理來自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源自于生活的抽象的物理問題,是激發我們解決問題的動力源泉,這便是物理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老師的教為的學生的學,如何教會學生學是教師的本質所在,學生學會學習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不會學的學生會讓我們教無所措,所以,我們在物理教學中要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去研究學生,從學生的根本出發,發掘學生的本質,從根源出發,運用多種物理課堂教學形式,把教學的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化到學生的“學”上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實驗探究,創造性的完成學習任務,走上會學、樂學的道路.
學生剛接觸物理學,充滿好齊和熱情,具有較強的新鮮感.絕大多數學生對物理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不會持久,如果教師不及時做好引導,這種興趣是很快消失.所以,作為物理老師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幾節課,創造性的設計一些有關物理的演示實驗,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持久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走進物理學,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使學生好學、樂學.例如“彩虹實驗演示”、“紙盒燒開水”、“覆杯實驗”、“吞蛋實驗”、“土電話的應用”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持久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也可以用學生生活中的常見事例激發學生的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例如:“硬幣的重現”、“小孔成像”“照相機”等等,使學生感覺到物理知識應用廣泛.為今后運用所學知識應用生活,服務于生活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當然,教師的教學藝術體現在每一堂課上,要在每一節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優化課堂設計,創設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性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
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創新整合的過程.什么樣的教學過程才能更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去探究,去創新呢?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用學生生活實際中的熟悉的物理現象、物理原理來進行物理教學,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服務于社會的意識.例如在講浮力知識時,生活中的鹽水選種,輪船的排水量,小學課文中的皮球浮上來了等知識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動手做如何讓橡皮泥浮上來的探究性實驗,讓學生體會探究的過程,理解浮力知識的生活應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的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探究的熱情,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課上不理解的自己課后可以通過實驗探究,完成自我學習,自我升華的過程.
課堂上是師生互動的場所,要創造出民主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學生可以在愉悅的氛圍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引發爭論,在爭論中獲取知識,在爭論中,學生提出各自的觀點,傾聽、理解、支持或反駁別人的意見,讓課堂成為學生的主體.這樣可使傳統的物理課堂更加開放,更具有活力.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性,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只是課程的引導者,學生是課程的主體參與者,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課程,學生真實體驗探究過程,共同分享探究的結果,這樣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當然,在探究式的教學過程中,創新設計較多,但主創者老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組合作探究要考慮各方面因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好的實驗探究設計對落實新課程標準、發展學生自我創新意識、發掘學生的探究能力、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
作為新時代的物理教師努力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會學生優秀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是當今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總體要求.我國目前的教育教學改革是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會學、樂學這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也是最高目標.從中國的教育實際和從外國借鑒的優秀教學經驗,指導我們的當今教育,讓教育教學成為學生人生的重要指揮棒,教師在加強業務學習的同時,還應及時了解國內外初中物理教育的發展趨勢,將啟發式的教學思想應用于課堂教學中,讓探究式教學成為主體,努力的啟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
作業的優化設計,分層布置作業是目前的趨勢,因地制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提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案,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產生創新思維和創新的能力.習題教學不能再運用題海戰術,我們努力布置創新作業,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運用不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從固定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這樣學生再見到不同類型的題目時,學生就能夠運用發散思維想出創新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例如講密度知識,老師提供不同的實驗器材,讓學生自我選擇,進行密度的測量,為了測小石塊的密度,學生自己動手實地操作,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創新,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學會了學習的方法.
許多的物理知識講解比較枯燥,利用生動的多媒體,把學生帶進一種最佳的學習意境,例如在講微觀粒子和宇宙時,我們不能做實驗,也無法直接觀察,這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起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許多的物理知識學生上課時不能較好的理解,可以在課后觀看“泰微課”資源網重復學習,生動有趣的泰微課資源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重復學習,不同風格的講解,可讓學生的學習達到最佳效果.
教學的藝術和策略是在廣大教師不斷研究、不斷提高的過程,也是廣大教師相互學習和借鑒的成功經驗的過程.物理的教學是以探究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我們要提倡使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進一步深入研究這種教育教學的方法.爭取在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效果上找到最佳的融合點,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法,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樂學、好學,開創初中物理全新的教與學的模式.
G632
B
1008-0333(2017)03-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