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程城
(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海淀 1000800)
“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研究
□馮程城
(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海淀 1000800)
市場營銷是企業經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好了市場營銷工作,才能創造更大的收益。本文從“互聯網+”戰略背景入手,分析了“互聯網+”對市場營銷模式產生了影響。然后,從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的必要性入手,對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策略進行了具體分析,僅供參考借鑒。
“互聯網+”;市場營銷;影響分析;模式創新;主要策略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經濟社會迎來了互聯網經濟時代,互聯網及其相關的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為經濟增長模式和商業模式帶來了重大變革,使企業發展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企業經營模式隨之發生變化,對市場營銷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市場營銷模式逐漸落后,處于被淘汰的邊緣,亟待創新市場營銷模式。一個企業離不開市場營銷,要想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必須注重并創新市場營銷,不斷擴大業務,促進自我發展。為此,企業要抓住“互聯網+”這一戰略,加強市場營銷模式創新,適應新時期經營發展需要。
21世紀,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人們在互聯網上消費、娛樂、交流、工作等,各種購物平臺、交友軟件不斷涌進,生活和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企業而言,互聯網帶來的影響也不小,首先經營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其次辦公方式發生了變化,此外,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相應變化,企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發展階段。就目前而言,企業任何一個方面都離不開互聯網,社會同樣如此,儼然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市場營銷勢必受之影響發生相應的變化,“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應運而生,成為企業市場營銷組成的一部分[1],甚至決定著企業發展方向。
互聯網信息量十分龐大,吸引著每一個網民,每一個網民都可能成為消費者,這對企業市場營銷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是企業市場營銷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傳統的市場營銷模式已經不能再適應“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更不能滿足客戶需求,進行“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是企業的最佳選擇之一,也是企業適應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必備條件。所以,當前企業進行“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對企業當前及今后發展都有著重大影響。
在“互聯網+”戰略背景下,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模式創新是必要的,利于滿足互聯網經濟時代下的消費者需求,利于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利于提高企業市場營銷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從整體上看,企業進行“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
第一,我國經濟市場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要求企業進行“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搶占市場先機。當前經濟環境下,各個國家的大型企業都放眼全球,積極改進與創新自己的市場營銷策略,力爭搶占市場先機,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由于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和“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我國企業參與國外投資和外資企業進入國內的情況越來越多,無形中增加了國內企業生產與發展壓力。面對全球化競爭,企業必須積極開展“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擴大市場營銷效果,與各地消費者建立聯系,發展潛在客戶,以擴大銷售額。
第二,網上信息量大、信息傳播快,企業市場營銷反應要更迅速、更準確,方能適應當今信息傳播環境。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更快,人們獲取信息方式更便捷,消費者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企業產品信息,同樣企業也可以針對市場上的新情況、消費者發布的信息做出最迅速的反應,做好市場營銷工作,對企業市場影響力提升和品牌形象提升是有好處的。企業通過互聯網進行市場營銷,向外傳播企業、產品的信息和一些相關活動,可以借助網絡信息傳播特點提高市場營銷效果,同時也減少了消費者篩選和選擇的時間。
第三,互聯網已經成為商業活動實施的重要載體,它為企業市場營銷提供了新渠道,企業必須利用好互聯網這一載體,圍繞互聯網進行市場營銷模式創新,迅速建立起自身在互聯網營銷上的優勢,只有這樣才能應對好“互聯網+”帶來的挑戰,實現平穩和良性的可持續發展。
3.1.1 精確營銷模式。在當前的“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中,精確營銷模式應用是比較常見的,采用這種市場營銷模式可以讓企業比較準確的找到目標客戶,制定確切的營銷方式,提高營銷內容的針對性,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3]。
在過去,企業的市場營銷數據主要來自客戶信息、廣告活動、市場促銷、展覽活動、企業官方數據等,這些數據信息僅能滿足企業市場營銷管理需求的10%,因為企業不能從這些數據信息中挖掘明顯的規律,無法為市場營銷策略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據。為了發現一個正確的規律,除了利用以上信息外,還要利用社交媒體數據、客戶反饋數據等,而這些數據信息過于零散,這就要求企業采用精確營銷模式,通過一系列信息處理手段進行數據收集、數據挖掘、規律提取等工作,最終從海量信息中挖掘出有價值的規律,為市場營銷管理提供可靠依據,準確確定目標群體及其需求,對其開展針對性的市場營銷,以達到吸引和擴大客戶群體目的。
3.1.2 催化營銷模式。為了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銷售量,企業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市場營銷,催化營銷模式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種市場營銷模式。催化營銷模式基于原有的客戶群體,通過向客戶群體介紹其他業務信息,增加客戶業務,從而達到擴大業務銷售的目的[4]。企業采用催化營銷方式,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施,一是交叉營銷,二是更新營銷。所謂的交叉營銷就是在客戶原有業務基礎上,讓客戶體驗其它業務方面,從而增加客戶業務;更顯營銷,就是針對客戶現有的業務,為客戶的業務提供升級服務,增強業務效果,留住客戶,建立相對穩定的客戶群體。
3.1.3 加固營銷模式。在市場營銷中,加固營銷模式以客戶體驗為中心,通過增強客戶的使用習慣和業務體驗,將客戶發展成為長期穩定的客戶,避免客戶流失。如果企業采用這一種市場營銷模式,必須以精確市場營銷為基礎,加強市場營銷與互聯網之間的緊密聯系,為客戶提供不斷更新的業務,增強客戶的新鮮感和滿意度,從而鞏固客戶群體。
面對互聯網經濟時代的沖擊,企業要加強市場營銷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系,積極開展“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為了做好市場營銷創新工作,將精確營銷模式、催化營銷模式、加固營銷模式等落實到實處,應當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對市場營銷理念進行創新。在全球化經濟下,企業的市場營銷理念對自身的經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企業要圍繞互聯網經濟的特點和要求,樹立與之相適應的市場營銷理念,用正確、積極的營銷理念引導企業商業活動,實現企業更長遠的發展。基于這樣的考慮,企業市場營銷應突破傳統市場營銷理念的局限,放眼全球,利用互聯網建立自己的網絡營銷計劃,擴大產品的覆蓋面,以挖掘潛在客戶[5]。進行網絡營銷的同時,要注意營銷內容的針對性,詳細闡述產品特點或活動特色,利用產品的知識來增強消費者的認同感,注重文化滲透,強化消費者的親切感,達到營銷目的。
第二,依靠互聯網組織設計各類市場營銷活動,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互聯網為企業提供了一個自我推銷的平臺,它拉近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企業應當利用互聯網這樣的優勢建立與消費者溝通交流的平臺,直接與消費者進行對話,能更清楚準確的掌握消費者的需求,使產品設計與服務更符合消費者審美和需求[6]。如,通過微博、微信等設立公共話題等,企業與消費者直接對話,聽卻消費者建議,更利于提高產品質量和優化服務。這樣的一種營銷方式不僅可以吸引消費者,擴大客戶群體,還能獲得消費者信任,通過他們的口碑宣傳來擴大市場營銷效果,在消費者群體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對企業長遠發展有很大的好處。除了與消費者直接溝通交流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各個網絡平臺進行市場營銷,宣傳產品或活動,也能達到良好的市場營銷效果。
第三,創新服務內容,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在市場營銷中,最大程度的滿足消費者需求是市場營銷的準則之一,消費者對自身產品、服務的滿意度是評價市場營銷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度,企業必須做好市場營銷制定者、執行者的選撥工作,對市場營銷活動的定位、策略等進行全面分析,確保市場營銷各個方面工作都合理,與其他企業市場營銷活動有明顯的差異化區別,從而保證市場營銷工作質量[7]。制定的市場營銷活動要盡量的個性化、新鮮化,保有自身的價值。
綜上所述,“互聯網+”對企業市場營銷產生了巨大影響,既有挑戰,也有機遇。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要想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定的優勢,不被市場所淘汰,既要抓住“互聯網+”帶來的巨大機遇,做好“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工作。基于此,提出采用精確市場營銷、催化市場營銷、加固市場營銷等新型營銷模式,適應互聯網經濟時代的特點和要求。進行“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時,要注意市場營銷理念、產品或服務內容等方面的創新工作,通過多方面創新以提高市場營銷的效果,實現市場營銷目的。
[1]王靜.“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5,(10):52.
[2]黃婷.“互聯網+”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市場營銷模式創新分析[J].南方農業,2016,(09):158+161.
[3]張偉,張麗.“互聯網+”時代下的電力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科技風,2016,(13):59.
[4]王桂蓮.大學生新創企業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研究——基于“互聯網+”背景[J].中國商論,2016,(20):189-190.
[5]朱健.“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7,(04):33.
[6]張蓓華.“互聯網+”市場營銷模式的創新研究[J].中國商論,2017,(15):186-187.
[7]陳蓉.“互聯網+”營銷模式創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
1004-7026(2017)14-0079-02
F27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