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苗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
□李 苗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基于高職會計教育在發展中出現的普遍問題,本文提出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實踐教學策略,以提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
高職會計;職業能力;實踐教學
企業需要會計能夠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包括了基本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一個企業需要會計能夠報稅,明細公司的分類賬目,編制公司的會計報表,分析公司財務等等,但是調查發現多數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會計的基本知識,也具備了高職會計專業必須具備的能力,但是在面對企業的實際情況時卻不知所措。
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出現所學知識與實際脫軌的問題,追根溯源是教學模式問題。高職教育一般是兩年半左右,會計專業的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既要學習好會計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兼顧進行實踐技能培訓,還要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這對教學工作者和學生都是一種挑戰。現有的教學模式雖然也有實踐技能的培訓,但是依然存在與社會脫節的問題。
會計在企業中具有特殊地位,這就要求會計的從業人員不僅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和實用的職業技能,還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所以在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培訓中,要培養其全面的素質。培養的學生是要進入企業,所以需要有企業化理念。熟悉企業的典型業務,實踐項目仿照企業的真實項目進行模擬,模擬企業真實的工作過程和管理方式,對每一個會計工作進行模擬[1]。最后,確立了培養理念,還需要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為目標,理論與實踐培養雙線齊行,培養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
提升實踐教學的模式,首先是要分析出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會計具有哪些能力。哪些實踐技能必須具備,建構一個需要學習的實踐技能體系。哪些理論知識必須具備,建構一個理論知識體系。哪些拓展能力必須具備,建構一個拓展能力知識體系。其次是結合會計專業現有的課程和所用的教材,將課程和教材所涉及的能力與實際所需要的能力體系進行整合,設計能夠將兩者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從企業理念出發改革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實行項目化教學。針對每一個建構的能力體系,知識體系設置相應的企業項目,一個項目的設置對應一個技能。
學校實踐培訓不夠貼近實際。很多職業高校以輸送具有實踐能力的學生為目標,也會在學校建立學校內的實訓室,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學校實訓的項目不具有代表性,不能代表社會中企業的典型業務。項目的運行和實施也都是為了學生的實踐而設置,管理程序的運行機制與企業真正的會計工作過程相去甚遠[2]。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相關項目的能力以后,需要利用實踐培訓基地來達到實際操作中的能力。所以學校的實踐培訓基地首先要在環境和管理流程方面與社會中的企業相類似,讓學生有進入真實企業的感受,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迅速進入會計的崗位角色[3]。其次在實踐教學中開發與企業相似的項目,形成能夠反應企業真實狀況的典型工作項目,讓學生們進行實際演練。
教學模式的提升需要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來進行。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要培養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發展會計行業,離不開好的師資隊伍。會計專業實踐能力的分析建構,教學項目的設置,都需要高素質教師。所以必須培養理論基礎扎實,有較強實踐能力,并且能夠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的師資。
重視實踐能力的大趨勢已經讓很多高校意識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只是還存在著實踐不足等問題,需要優化實踐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適應企業會計工作的能力。高職會計教學工作應該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從實際出發設置實踐教學模式,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1]張秀杰.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科教導刊,2016(35):104-105.
[2]黃秀南.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探討[J].商業會計,2015(8):123-124.
[3]高子惠.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33).
1004-7026(2017)14-0110-01
F230-4;G71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4.071
李苗(1989.8-),女,民族:漢族,籍貫:湖北天門,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公司財務管理與會計研究,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