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華,魏建麗,梁麗平,閆淑蘭,龍雅云
(陜西省洋縣縣醫院五官科,陜西漢中723300)
延續護理對鼻內鏡手術患者康復質量的影響
任文華,魏建麗,梁麗平,閆淑蘭,龍雅云
(陜西省洋縣縣醫院五官科,陜西漢中723300)
目的探討延續護理對鼻內鏡手術患者的遵醫行為及康復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鼻內鏡手術患者41例運用延續護理模式,分別在住院期間和出院后對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健康指導,實施動態管理,評價患者實施后的效果。結果患者出院后6個月的復診率為87.8%(2014年為61.3%),鼻內鏡檢查結果評分≤1分的患者35例,占85.36%(2014年為62.1%)。結論延續護理模式能夠提高鼻內鏡術后患者的依從性,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延續護理;慢性鼻一鼻竇炎;依從性;康復質量
鼻內鏡術是當前治療慢性鼻一鼻竇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的主要手術方式。然而手術只是治療CRS的一個階段,術后還需要定期復診,進行鼻內鏡下術腔清理,才能促進疾病康復。目前,很多患者由于對疾病的治療過程缺乏了解,只重視手術治療,對術后康復護理重視不夠、或沒有得到有效的康復指導,或因經濟條件制約等原因,術后不能遵醫囑定期來院復查,導致術腔粘連、竇口狹窄或閉鎖,形成息肉等。近年來隨著延續護理作為一種開放、連續護理的健康教育形式,得到護理界的認可和使用,其主要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確保患者從醫院到家庭或社區醫院受到協作性、連續性護理,包括醫院制訂的出院計劃、轉診、患者歸家庭或社區后的持續隨訪與指導[1]。為進一步加強與出院患者的聯系和溝通,本科對41例CRS患者進實施延續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提高了患者的遵醫行為及術后康復效果,減少了并發癥發生。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本科住院的41例CR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CRS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年,昆明)[2]的診斷標準;有明確的鼻科原發病診斷,首次入住鼻科接受鼻內鏡手術;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年齡≥18歲;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有嚴重的認知、精神、語言障礙者。
1.2 方法
1.2.1 成立延續護理小組2015年本科在責任組護理的
基礎上成立延續護理小組,由護士長、主管醫生和主管護師組及責任護士組成。其中1名主管護師為專職人員,要求6年以上專科護理經驗,專業知識豐富,勤奮好學,責任心強,良好的表達及溝通能力,能很好了解患者病情,更好地指導患者進行康復指導[3]。主要承擔出院后康復指導工作,科室配備專用電話一部,由專人負責管理。責任護士4人,主要負責患者的選取、評估與在院期間的健康教育。小組成員均經過專項培訓,對患者出院后的康復依從性通過定期的隨訪進行監督,隨訪中進行問卷評估。
1.2.2 延續護理的實施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住院期間的健康宣教和檔案建立,第二階段為出院后的延續護理服務。
(1)第一階段:住院期間管理。①建立護理檔案:責任護士在患者住院期間建立護理檔案,出院時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記錄內容有病因、病史、機理、手術記錄、組織愈合情況及有效聯系方式。②制訂個性化護理方案[4]及健康教育指導。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不同治療階段進行指導,隨時解答患者及家屬疑問,對圍術期患者重點教育。并根據患者個體情況等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使用觀看圖片和視頻方式使患者掌握正確的鼻腔給藥,鼻腔沖洗等操作的方法,最大限度的達到用藥的治療效果[5],并用愛心、耐心指導患者全面有效地實施。通過專業術后指導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③患者出院前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單,宣教單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常識、用藥知識、鼻內鏡知識、疾病知識、心理情緒調節5個方面的內容。責任護士在發放時,根據內容耐心解釋,同時進行適當的舉例幫助患者建立康復信心。④主管醫師根據每例患者的病情,制訂出院后復診計劃表,一式2份,1份交給患者并告知患者回訪頻率、并告知其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及遵醫囑復查的重要性,另1份放在專職電話回訪的護士處,便于通知和記錄出院后患者復查的情況。
(2)第二階段:出院后管理。①復診提醒:根據主管醫生制定的復診計劃表,由專職護士在患者需復診的前3 d,電話通知患者復診,以便患者提前安排工作與復診時間,并由門診鼻內鏡室護士登記患者實際復診情況。②電話隨訪:由專職護士在患者出院后第1、4、7、10周電話隨訪,并根據患者出院時間,向每例患者告知術后不同時間段的康復注意事項,如術后1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等。對康復中出現問題的隨時進行診斷指導或督促患者來院復查。并在患者出院后1、3、6月來院復查時收集患者信息[6]。③心理支持:隨訪中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及目前遇到的困難,關心、支持并鼓勵患者,并客觀分析患者目前的病情及治療效果,與患者分享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鼓勵照顧者參與,指導照顧者在日常生活者鼓勵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強化患者在生活中的角色地位,并對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給予指導[7]。
1.3 效果評價
1.3.1 患者依從性評價采用自行設計的康復依從性凋查表、電話采訪、復診形式進行調查,整理患者依從性資料,在患者出院后6個月對患者遵醫囑用藥情況、鼻腔沖洗情況、生活方式改變情況進行調查。調查表共7個條目,選項分為“是”和“否”。其中遵醫囑復診情況通過查閱門診鼻內鏡室每例患者復診計劃表與實際復診情況記錄進行統計,其余資料均在患者門診復查時或電話隨訪時收集。共發放調查表41份,收回4l份,回收率為100%。
1.3.2 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評價患者6個月復診時,由鼻內鏡醫師針對患者鼻息肉大小、水腫程度、鼻漏情況、瘢痕結痂情況對術后康復效果進行評定。采用Lund-Kennedy評分法[2]對鼻內鏡檢查結果進行量化,以此評估患者術后鼻腔及鼻竇康復情況。息肉大小:0=無息肉,1=息肉僅在中鼻道,2=息肉超出中鼻道;水腫程度:0=無,1=輕度,2=嚴重;鼻漏:0=無,1=清亮、稀薄鼻漏;瘢痕、結痂:0=無,1=輕,2=重。每側鼻腔0~10分,總分0~20分。術后鼻內鏡檢查結果評分≦1分為病情完全控制;2~3分視為明顯改善。
2.1 患者出院后依從性情況患者出院后無漏用藥物的患者37例,占90.24%,無擅自增減藥物劑量的患者38例,占92.68%,遵醫囑進行鼻腔沖洗的患者34例,占82.92%,戒煙限酒的患者29例,占70.73%,避免劇烈運動的患者38例,占92.68%。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的患者40例,占97.56%。根據患者復診計劃表,41例患者出院后6個月內計劃復診總次數為287例次,實際復診248例次,實際復診率為86.41%,較本院2014年CRS患者術后復診率60.7%顯著提高。
2.2 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患者出院后6個月復診,單側鼻腔鼻內鏡檢查結果Lund-Kennedy評分≤1分的患者為33例,占80.48%,較本院2014年CRS患者出院后6個月單側鼻腔鼻內鏡檢查結果評分≤1分率61.81%顯著提高。
3.1 對患者遵醫行為和康復依從性的影響延續護理作為整體護理的一部分和住院護理的延伸,使患者回到家中仍能得到持續的康復指導,隨訪又對患者進行反復、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和督促監督,提高了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自覺遵照醫囑,逐漸養成了按時服藥、按時復查、規律飲食的習慣[8]。相關指南[2]要求,鼻內鏡術后定期術腔清理要持續3~6個月。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出院后6個月復診時,鼻腔及鼻竇康復效果良好,說明使用延續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可以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
3.2 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患者對醫療機構的滿意度延續護理使醫護人員充分的了解患者需求、及時發現病情的變化,為后續治療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使患者之間、醫患之間能夠及時有效溝通,醫生能夠及時了解出院后患者的康復情況,并及時解決康復問題,提高患者出院后遵醫行為[9]。減少了鼻內鏡術術后導致的術腔黏連、竇口狹窄或閉鎖,形成息肉等,降低了患者治療的經濟負擔,提升了患者對醫療機構的滿意度。
3.3 對患者心理的影響手術只是治療CRS的一個階段,術后還需要定期復診,進行鼻內鏡下術腔清理,才能促進疾病康復[10]。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精通、全面掌握系統全面的疾病相關知識,
3.4 電話隨訪是現階段延續護理的有效方式隨著電訊事業的發展,我國電話座機、移動通訊普及率較高,且費用低、快捷可靠,通過電話交談,拉近了護患之間的距離,建立了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尤其目前我國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分布不均,社區醫院、康復機構又較少的條件下,電話隨訪可將優質醫療服務延伸至家庭,幫助患者從生理、心理、環境適應變化,提高患者依從康復的意識,不斷完善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更好地為患者服務[11]。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模式不僅有利于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還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提高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及護患溝通能力。
[1]Van SG,Fongwa M,Mockus DE.Continuity of care and quality care outcomes for people experiencing chronic conditions:A literature review[J].Nurs Health Sci,2006,8(3):185-195.
[2]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慢性鼻一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年,昆明)[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2):92-94.
[3]樊旭燕.電話回訪卡在婦科出院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4,18(7):1283.
[4]袁愛玲.個體化延續護理在急診高血壓患者中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6,22(6):80-81.
[5]李楊鳳,羅萍,程龍,等.我國移動醫療及相關APP使用的現狀研究[J].現代醫院管理,2016,14(2):65-68.
[6]李萍,付偉,鐘銀燕.延續性護理研究綜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27-30
[7]夏振蘭.全髖關節置換術連續性護理模式的構建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8):687-691.
[8]俞桃英.電話隨訪出院患者的現狀與進展[J].上海護理雜志,2009,9(1):75-80.
[9]李強.應用醫療APP協助管理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觀察[D].吉林: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2015.
[10]周芳,李卓,劉歡華,宛玉歡延續護理對先天性巨結腸患兒行為心理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5,21(1):79.
[11]李建軍,趙亮,肖春霞,等,電話隨訪對手部皮膚脫套傷出院患者功能鍛煉的干預與效果[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3,27(4)427-4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