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繼2013年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后,中國連續3年占據榜首位置。不過,世界貿易組織(WTO)12日發布2016年全球貿易統計報告稱,2016年美國的貨物貿易總額超過中國,重新成為全球首位。
WTO的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貨物貿易總額為3.706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5萬億元),超過中國的3.685萬億美元。美國的進出口額均同比減少3%。中國的出口額同比減少8%,進口額減少5%。13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表示,我國2016年進口額為1.6萬億美元,出口額為2.1萬億美元,占全球份額13.2%,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稱,中國退居第二位的最主要原因是2016年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明顯減速等,需求變得低迷。不過,面向發達國家的出口額也均出現減少,中國作為出口基地的競爭力本身的降低也不容忽視。此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貶值情況也拉低了按美元換算的貿易額。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中國此前作為發揮低成本優勢的“世界工廠”擴大了貿易額,但現在工人的人工費上漲和地價暴漲齊頭并進。不僅是外資企業,中國企業也出現了向越南等海外轉移工廠的動向。
雖然貨貿第一被美國取代,但據中國海關總署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對外貿易向好。數據顯示,按美元計,3月貿易順差為239.25億美元。
澳新銀行13日發布分析報告稱,中國3月貿易數據說明全球供應鏈正在復蘇,中國的出口有可能保持強勁復蘇勢頭。WTO預計2017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2.4%,高于2016年實際增速1.1個百分點,但仍低于國際金融危機前年均5%以上的增長率。▲
環球時報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