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靜
【摘要】本文就一些年來上市公司發生的一些財務造假問題發表一些看法。淺析其導致的影響,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通過加強監督和管理,增強會計資料的可信度,改善會計行業的發展現狀。
【關鍵詞】財務造假
在現實中,人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新的關于金融欺詐的案件,以及某些高級主管的新聞。某些公司的欺詐行為已使大眾對上市公司表現出反感,對股票投資失去了信心。大量的失真會計信息誘導了很多投資人和債權人作出錯誤判斷。失真會計信息指會計信息的表達結果不是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最合理表述,沒有完全達到會計質量的真實性、相關性要求。近幾年來,一些國家屢屢發生的大公司財務欺詐案,已使會計行業面臨著“誠信危機”的挑戰。
一、財務造假的影響
以安然這家能源公司為例,它在短時間內迅速宣告破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財務造假。它通過財務手段,來促使公司的盈利水平達到華爾街的盈利預測水平,使股民對該公司信心倍增,不斷地投資于該公司的股票。因此該公司破產后,股民損失慘重。不僅如此,為之審計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竟然為了隱瞞真相,銷毀了大量的審計工作底稿,這些行為已經對社會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要上市公司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以便決定是否投資。而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往往只從有利于本身的角度出發,不考慮投資人的利益,這就使得對外公布的信息中含有隱瞞、期騙投資人的成份。而安然的破產期詐使得廣大投資者達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只要發現財務報表中有未充份披露,或者有說明不夠清楚的項目,立刻傳遍市場成為警訊,仿佛每家上市公司隨時都在背地里搞鬼。
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安然公司的破產,使得人們對擔任獨立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也產生了不信任感。會計師事務所是獨立于政府、企業的民間機構,它負責審查公司對外公布的會計報表是否真實、完整、可靠,從而引導人們對公司的發展產生正確的認識。而安然事件使人們對它產生了懷疑,它使人感到民間自律模式不見得是最佳選擇。財務造假的影響面是極大的,除了以上幾點外,對公司的職員、政府部門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都產生了負面影響。所以對于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行為,我們應當嚴肅對待。
二、上市公司最常用的期詐行為
1.虛增收入操縱利潤
一家公司的收入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在公司的營業利潤中占具主要地位,所以增加收入是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主要手段。例如最常見的是通過偽造銷售合同,虛開增值稅發票,來虛構銷售收入;采用預收款方式銷售時,在沒有發貨的情況下,把收到的預收款提前確認為公司的銷售收入;將劣質的產品高價賣給關聯方,利用各種手段提高收入虛增公司的利潤等。
每一個學會計的學生都知道:寄售的貨物是不能當作收入入賬的。因為收入確認的條件沒有得到滿足——所有權和它所伴隨的風險都沒有轉移,并且這些貨物可能沒有被出售,可能也并不一定能夠收到貨款。但是,這些束縛并沒有阻止一些管理高層使用寄售的貨物來增加公司收入的上限。以安然公司為例,這樣擴大收入的好處表現為:在2002年,安然股票的價格是公司每股收益的70倍,而同一時期高盛股票的價格只有收益的20倍。
2.高估資產影響企業的市場價值
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當中,明確規定企業應當保持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但上市公司為了使本期的財務報表好看些,采用賒銷的方式,大量虛構銷售業務,增加應收賬款,但期末卻不計提壞賬準備,等到下期再做銷售退回,沖銷應收賬款,致使本期的資產虛增。另外,對一些已經沒有使用價值、報廢的固定資產不進行轉銷,一直掛在賬上,致使固定資產價值不實,虛增了公司的資產。本應當計入當期費用的部分,卻計入了公司的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固定資產等科目,甚至待攤費用一直不攤銷,使得資產總金額增加,費用減少,而費用的減少又使得上市公司當期的利潤虛高。
這些虛增收入、高估資產而產生的錯誤信息將嚴重地誤導各類投資者,破壞證券市場的規則,加劇證券價格的波動,影響證券市場的有秩發展。
三、我們如何防止財務造假的行為
第一,建立誠信信息公布與開放制度。將造假者的記錄列入“失信者名單”并向全社會公示,使受托的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能迅速觀察到失信者的造假行為,從而拒絕與其進行業務委托。每一個主體一旦有了不良記錄,就會影響其經營活動的開展甚至影響到它的生存狀態,這就迫使其重視自身的信用,規范自身的行為。
第二,用法律體系來約束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行為。在近幾年,雖然假賬事件不斷被曝光,但注冊會計師被處懲的卻很少,幾乎寥寥可數。所以作為“經濟警察”的注冊會計師不僅沒有作好監督工作,甚至還推波助瀾,出具虛假審計報告,誤導廣大投資者,造成投資者難以彌補的巨大損失。在安然、銀廣夏、藍田股份、鄭百文等事件里,雖然相關會計師事務所最終遭到了應有的懲罰,但還不足以威懾會計界,我們要從法律角度來規范該行業的行為。
第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公司內部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從填寫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直至編制財務報告,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公司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督審核機制,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由于管理層即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受約束者,所以企業權力不能過分集中,要進行適當劃分,保證各部門之間可以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使內部控制制度可以順利執行,從而全面防范財務舞弊。
第四,完善公司管理人員的賠償制度。公司管理人員的個人收益往往與公司的效益相掛鉤,致使管理人員為了從企業中得到更多的私利,會不顧企業的發展、不顧企業的信用,利用財務手段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造假。所以,我們應當盡快完善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的獎懲制度,對信息造假者小懲大誡,加重處罰力度,并加大公司承擔的責任,強化財務披露,使上市公司遠離造假。
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行為不能只靠人的覺悟來擔保,誠實、守信還需要人們長期努力共同遵守。只有將行為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律可行,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造假的產生。
參考文獻:
[1]梅萍,淺析安然財務造假對完善我國現代會計、審計制度
的啟示[J].價值工程,2016年10期
[2]應里孟、陽杰、林思涵,海聯訊財務造假案例分析及其審計
啟示[J].會計之友,2016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