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李逢霞+李立新
【摘要】高職高專院校數學教育的現狀已經不能滿足培養高質量、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過三個方面闡述了打破傳統教學理念、內容方法及考核機制,使之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關鍵詞】高職高專 高等職業教育 數學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各行業所需人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對推動我國合理的人才結構構架,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騰飛越來越彰顯其無法比擬和替代的作用,其“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更強調了所學知識的應用性和專業設置的職業性,貼近社會,注重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崗位專用能力”的培養。作為長期從事高職數學教學的教師,深感目前高職教育的狀況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形勢的要求,需要與時俱進,在多方面實行改革,為各行業的持續發展儲備可靠人才,為國家持續穩定的發展奠定基礎人才保障。
一、教師知識結構的轉變
目前,高職院校數學教師習慣于學科式教學,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專業化發展。而高職教育的特點,要求教師隊伍在業務素質上除了應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外,還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師應成為“理論型”與“實踐型”相結合的“雙師型”人才。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能力對高職院校的基礎課教師提出了比普通高校基礎課教師更高的要求,要更多了解專業課對高等數學的需求,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潛心研究高等數學和專業的有機結合。例如從事經濟管理專業數學教學的教師,就要努力使自已成為能在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統計等經濟部門從事經濟分析、經濟建模、系統設計工作的經濟數學復合型人才。
二、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的改革
縱觀目前絕大部分高職《高等數學》教材,基本上都是在原來大學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刪減,還是原有的學科理論體系,理論部分面面俱到,只是降低了難度與深度而已,不能很好地與高職院校的各個專業相結合,沒有突出其應用性與實踐性,缺乏與其它專業學科的相互滲透,學生消化吸收專業知識的能力、運用數學原理與方法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難以實現。因此,應提倡“教材內容模塊化、課程模式多樣化、內容講授實用化”的教改模式。
1、教材內容模塊化:應促使教師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對高等數學課程進行大規模整合。因為一方面各個專業對高等數學基礎要求不一樣,另一方面能力本位的指導思想不可能在基礎課程上花太多的課時。而為了達標,必須對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等模塊進行整合,使其能夠滿足不同的專業需求。例如,對于經濟管理專業,在講授導數應用時,應側重利用導數分析邊際問題和彈性問題等內容。
2、課程模式多樣化:雖然職高生是經過高考選拔后錄取的的學生,但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差異會很大,這就要求教師要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學法。從學生學習的認識理論的角度去分析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都有所進步。基于以上實際情況對于數學基礎較好且對數學又有興趣,以及希望能夠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或要參加專接本考試的學生,可繼續增設有關高等數學的公共選修課,選修的范圍可以覆蓋所有高等數學的內容。這樣既滿足了部分學生的學習愿望,也解決了部分學生專接本的問題。
3、內容講授實用化:教師在講課時首先要做到直觀化、通俗化、逐步抽象化,讓學生易于接受。其次要結合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數學學科的特點,根據具體的教材內容在引入時盡可能地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或與專業相結合的實例中引出,結合數學本身的魅力,突出數學的實用性,拓寬學生的視野,這有利于提高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模式、考評方式的改革
1、教學模式的突破:多媒體教育在數學職業教育中的應用使傳播方式多樣化。隨著現代教育思想的提高,課堂教學逐步向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發展。而現代教學模式則要求既能準確、迅速地傳輸教學信息,又能及時反饋調節,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這就是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在優化教學效果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選擇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數學教學也應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傳統的“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而必須創造出一種“粉筆+黑板+計算機演示”的新型教學模式。把運用數學軟件包求解高等數學問題,融入到高職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中,這樣將大大增強高職學生的計算能力,減輕他們用傳統方法進行計算的負擔。
2、考核方式多樣化:要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考核,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將教學與考試有機聯系起來,不僅能考察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而且更能檢測學生的高等數學應用能力。另外,可以取消期末考試,改變一卷定成績的傳統考試方法,推行閉卷考試與小課題、小論文相結合的考核制度。尤其要重視小課題的作用,通過教學過程中對小課題的討論、分析、撰寫、答辯,可以促使學生多思考問題、多查詢資料,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使這種能力得到強化,最終達到一種能力的培養,以便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總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要緊密結合社會需求培養高技能人才。而培養合格的人才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從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機制等入手以便適應新型人才發展、培養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完成為社會培養、造就合格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育鋒.面向世界的職業教育新探索〔G〕北京:北京理工大
學出版社 2009
[2]周建松.高職教育規范與創新研究〔G〕杭州:浙江大學出版
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