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菲
摘要: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為主要內容,辨析高等職業教育中茶藝課程教育概念,闡述設計理念與實施方法,并從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全新的茶藝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71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136-02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在學習和借鑒歐美等國職業教育模式之后,在多個領域嘗試了模塊化課程設計、項目化課程設計、CBE能力本位課程設計以及工作導向課程設計等改革實踐與探索,不斷的總結成功經驗,取得了諸多成果。本文所論及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茶藝課程,是在基于以上多種改革的嘗試,尤其是“工作過程導向”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和總結出茶藝課程全新的教學實施方案。
一、工作過程系統化特征的解讀
姜大源教授在《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中提到:“所謂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1]”(姜大源,2008)以往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進行課程開發的茶藝課程,是依托茶藝師這一職業在行動領域中的整個工作過程進行教學。要么模塊課程做工作過程導向,要么項目課程做工作過程導向,要么實訓課程做工作過程導向,每一模塊、每一項目、每一實訓都是作為獨立的個體任務完成,僅僅做到的是理論與技能“1+1=2”的效果。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茶藝課程開發,要從不同的學習領域出發,設計合理地學習情境,以平行-遞進-包容的層次重構排序,達到理論與技能“1+1>2”效果,即與價值觀的學習融合到一起。
任何一門課程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都需要一個基準,而應對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茶藝課程的開發與探索的基準就是茶藝師這一職業資格。源于茶藝師職業資格要求,但又不能固守資格標準來選擇課程內容、設計理念,要有職業發展的前瞻性,做到與時俱進。有了基準和基礎,要有序的進行開發和探索,做到茶藝課程內容結構序化,突破以往課程開發中模塊化、項目化知識技能節點分散,不能合理排序銜接的缺點,通過基于整個茶藝師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讓知識和技能在有序的結構中有效的傳遞。
二、茶藝課程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
本茶藝課程開發所依托的基準定位就是結合茶藝師職業這一行動領域,通過學習領域下各學習情境的學習,以期達到:在知識點上,系統性學習中外茶文化基本概論與茶藝基礎知識;在技能點上,一方面能熟練操作掌握茶藝技法,尤其是六大茶類中國名茶的沖泡技藝,了解一些民俗茶藝特點,另一方面能經過技巧的訓練,提升茶藝表演、茶文化講解、茶葉推銷等能力;在職業素養和價值觀培養上,通過茶藝的服務禮儀,獲得從事茶藝師工作和服務的職業能力。
(一)課程內容的選擇上
高職教育的茶藝課程在課程體系構建和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都注重“適度”和“應用”兩個基本點。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在此基本點上,又增加了一“基礎”,即:依據茶藝師職業標準與工作實際的需求,突出茶藝師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課程教學內容選擇的“適度”指的是能夠合理體現出高等職業教育知識的“夠用”的原則,即專業學科知識與茶藝師職業崗位的知識、技能以及職業道德價值觀要系統化相銜接融合。而在“應用”方面,以職業資格標準作為課程開發設計的思路,但又必須聯系實際,與時俱進,著手于理論知識的應用性、技能操作的職業性、創新開發的先進性,將江西推銷茶文化思想的推廣,茶藝的解說宣傳,茶藝表演的藝術魅力以及茶葉店的銷售經營,突出茶藝技能訓練和茶藝師職業能力培養,體現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特色。
(二)課程設計的序化上
茶藝課程以服務禮儀課程的學習為基礎和中心,從茶藝服務與管理能力、旅游景點茶文化的講解服務能力、旅游商品中茶葉的銷售能力三個領域,十六個學習情境依次排序構建課程體系。創新教學過程,以中級茶藝師職業技術崗位能力為主線,根據茶葉行業的職業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適度”、“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理論教學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有針對性開發設計學習情境環節,體現實用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整合知識形成三模塊多人無語驅動式教學。如[表1]課程精心設計了每一個學習領域,以工作過程系統化來劃分,每一個領域又設計出若干學習情境。各情境的教學都分為告知、引入、展示、講解、操練等方面,深化教學內容、歸納總結,以達到綜合訓練,培養學生自主訓練能力。
(三)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
鑒于高職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的差別,課堂教學重點之一就是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設計,教師根據所教學習情境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完成情境任務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講解示范、訓練糾正、共評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精講多練。充分利用互聯教育、移動環境教育、網絡微課、仿真實訓室實操進行教學,重在實踐性教學,更為直觀具體地展示茶藝師職業能力的技能與素養要求。在“茶意如斯”、“茶父茶母”、“妙手生花”等學習情境中,以引導、演示、討論、模擬為主,將茶藝師職業能力的基礎知識點融入茶文化知識、茶藝服務禮儀、茶席設計等具體環節中,注重茶室、茶葉店工作過程服務情境的模擬訓練,實現教學做練一體化。在“巧奪天工”的各分學習情境中,著重于依托各情境的講解與演示,切實培養學生各情境工作過程的實踐應用技能、創新變革能力以及茶藝師職業道德素養,通過“無我茶會”等茶事活動的展開,讓學生真正融入到各種茶會活動情景中,與茶藝師職業崗位實現無縫對接,從而提高茶藝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在課程考核上的創新
采用過程化考核與以證代考相結合、理論知識考核與實踐技能操作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尤其突出實踐操作過程化考核,旨在開發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創新能力。采用中級茶藝師實踐考核的模式進行,綜合考核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茶業識別鑒賞能力、茶席設計能力、解說溝通能力、茶藝服務禮儀、茶藝技能表演、茶葉銷售推廣等。
對茶藝課程工作過程系統化開發設計重點突出學生“做”的重要性,整個教學模式在教學實施中把課堂教學轉向于基于職業工作崗位的學習領域中,在領域的每一個學習情境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對學生職業崗位理論基礎、操作實踐能力以及敬業精神都得到更高的鍛煉和評價。
(作者單位: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課程開發案例匯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9(4).
[3]岳勝男.能力本位教育理論在旅游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8.
[4]黃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高職課程模式的理性選擇[J].中國成人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