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心蕊
摘要:在現代化教育中,除了關注學校的教育質量之外,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關鍵點。隨著我國教育擴招工作的開展,大學生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并且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缺乏實際關注。文章主要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進行分析,并且依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完善措施,希望能夠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238-01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對于社會的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在全球化的不斷推進過程中,一些外來思想逐漸融入到校園中,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一定影響。就現階段來說,大學生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對其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積極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采取相應的措施,能夠使得學生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從而形成一種健康的心理。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不具備完善的工作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并且需要一定的時間。在實際的工作開展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具備完善的工作機構,主要包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輔導和治療機構等,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開展。但是,就現階段來說,我國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開展過程不具備完善的工作系統,從而不能開展相應的工作。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設置的課程不夠合理,導致相關工作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就目前來說,一些學校都是將心理健康教育當做輔助教育,并沒有將相關的課程納入大學生教育課程體系;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課程內容也不規范,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多樣,內容以及質量參差不齊,從而不能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質量。
2.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就現階段來說,我國高校教師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較低,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師不具備專業的心理知識,所以不能采取合理的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導致工作效率較低。同時,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師不能積極進行創新,從而導致相關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科學性
在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過程,教學內容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直接影響,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積極對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合理。通常來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工作的開展可以分為:心理咨詢、人際交往、性心理、情緒管理、自我認識、生命教育。但是大多數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片面的認為心理咨詢一定是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疾病的人才能進行心理咨詢,同時,不能正確的對自身進行評價,不明確自身優缺點。因此,教師在相關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設置相應的心理咨詢環節,解答學生的心理困惑,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以及正確人生態度觀念,督促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生觀,才能促使學生積極的進行評價,才能接納自己,從而推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加強對心理教學方式的創新
在實際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應該積極對相應的心理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采用靈活多變的心理教學方式,向學生講述一些實際生活出現的現象,對其進行分析,從而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另外,還要積極鼓勵大學生不斷的進行參與體驗,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假如自己處于某種環境中,遇到某些事情,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等,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從實際出發,基于實際,能夠從內心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認識,能夠接納自我。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引導其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從網上找一些心理健康的資料或者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學習其中一些重要的健康心理培養方式,能夠使得學生接納自我,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3.加強對大學生日常心理的教育
在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積極開展大學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能夠防患于未然。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輔導員應該積極對學生進行走訪,依據學生實際狀況構建不同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關注一些特殊學生,例如:父母離異、單親家庭、學業困難、家庭經濟貧困、身體有缺陷、對宗教存在濃厚興趣的學生。依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開展有找針對性的談話,并且及時的進行輔導,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干預,能夠有效避免惡性事件的出現,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將相關工作和班級工作進行結合,保證心理委員、學生黨團干部的作用最大化,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向上的生活。并且還應該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調節,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溫暖,能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4.教師做好觀察工作
在整個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貫穿于整個教學,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對學生的日常心理狀況進行觀察,積極的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融入到學生中,才能和學生進行心靈之間的溝通,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糾正,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理發展方向,而且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得學生能夠從內心接受教師,能夠自覺的調整至自身的心理,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校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積極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工作開展時,教師應該積極的從實際情況出發,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完善教育機制,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潘石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4):236-236,237.
[2]趙娜.新時期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對策探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154-156.
[3]劉娜,冉靈涵.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4,12(19):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