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發展經濟、實現“中國夢”的需要。我國培養出的大學生雖然品質優良、基礎知識扎實,但大多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可以通過對以往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經驗的總結,進一步闡述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理論基礎及意義,探索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一些方法和途徑,為今后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一些理論根據。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精神;高校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1-0042-02
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現今社會衡量優秀人才的重要指標,高等學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創新型人才是指富于開拓性,具有創造能力、實踐能力,能夠開創新局面,對社會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人才。我國的高等教育現今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在謀求數量增長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重質量的建設,而我國高校是否具有創新性,能否培養出創新型人才,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1]
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在意義
(一)創新型人才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強勁動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2]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而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是人才,基礎在教育。創新型人才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而創新型人才培養則為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進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
(二)有利于促進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人格、創新能力和創新知識結構五種基本素質的新型人才。[3]高校通過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為社會源源不斷輸送新鮮血液的同時,也擴大了學校對社會的影響力,得到社會的認可,為高校的升級、學生資源的涌入提供無可爭議的事實依據。而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在邁出校園的那一刻起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代表著學校,對尚未畢業的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有利于促進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策略
(一)采用互動啟發教學模式調動學習積極性
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中互動啟發式教學無疑是最有效可行的教育教學模式。互動啟發式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對新知識的積極思考與探索并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學生是否具有學習的積極性是體現“學生為主體”的關鍵,而學習的積極性又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因此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對培養創新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我們還可通過采用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方法幫助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夠始終保持創新性思維,面對問題能夠沉著應對,處理問題能夠充滿創新性和高效性,成為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如我們在講授本校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系的專業課無機非金屬材料物理性能時,涉及p-n結部分時,先把p-n結的構建原理、能有效分離電子和空穴的特點交代給學生。在科研課題“設計、構建新型光催化劑以光催化效率”中,光激發產生的電子與空穴的有效分離和遷移是提高光催化效率的關鍵,可讓學生結合教材的相關概念、原理,大量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開展科研調研,設計合理的p-n結以解決實際科研問題。學生們因此對科研課題產生濃厚興趣,課外及時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既有了對所學材料的深刻認識,又加深了對相關概念、原理等理論的理解。
(二)采用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學生綜合創新能力
所謂產學研合作教育就是把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作為培養重點,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之間建立起紐帶,達到教育環境和資源充分利用的目的,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各顯其能,把只以單一的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能夠獲取實踐經驗、創新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單位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5]產學研合作教育可以促進高校科研成果產業化,而同時產業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能促進學校的發展,并反哺教學和科研;能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素質和適應未來工作的能力;使教師和學生都會意識到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實踐過程中需要到的知識的差距并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有助于教學的實用化并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們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會在理論課教學、實驗教學、教學輔導以及畢業設計指導和學生競賽指導中加強本校與其他單位尤其是地方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生產實踐的機會和科研機會。參與試點的學生畢業設計題目的擬定來自于企業的攻關課題或科研單位的科研項目;安排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到相關企業或科研單位,加入不同的課題科研小組,面向科研前沿參與科研或技術攻關。通過“雙指導教師”的方式聘請一些具有較強的科研工作能力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共同指導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工作,讓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的同時,切實而直觀的感受到通過創新來實現自我價值所帶來的巨大成就感,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進而引起學生對如何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效提高了學生把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的應用能力。
(三)積極組織課外活動增強創新型人才的實踐能力
課外活動是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工作者挖掘學生興趣所在的重要途徑,教育工作更應該充分合理的利用好這一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通過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并在實踐當中追溯理論,把實踐與理論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高校要想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更應注重課外活動對培養大學生的重要意義,堅持利用開放式、疏導式與其他教育方法的有效結合,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此外,課外活動還便于使單線教育與多渠道教育相結合,融合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利于培養出全面創新型人才。
我們在講授本校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系的專業課材料制備原理時,鼓勵學生課后加入各類科研訓練小組,讓學生明白,在科研和工作中如何正確使用材料以及改善和提高材料物理性能,以充分發揮材料性能潛力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在講到光學材料時,把熒光材料的發光原理和特點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到熒光是物質吸收光照或者其他電磁輻射后發出的光。然后結合日常生活,讓學生了解熒光顏料的最早及最廣泛的商業應用是各色各類的廣告。接著多媒體展示商店內外的廣告招牌,高速公路旁的巨幅廣告,各類商品包裝,各類雜志封頁和廣告插頁等,讓學生思考耀眼奪目的熒光在哪些領域還能應用,以及如何應用。通過將教師的課題融入教學,使學生對所學基本理論和規律有了更形象、深刻的了解,這樣,學生既了解了所學學科專業的前沿知識,又有利于學生科研素養的形成,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設計創新課程,探索實驗室開放
實驗室開放涉及實驗室資源的配置、隊伍建設和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的建設等,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組織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建立核心實驗教學團隊,融入科技創新和實驗教學改革成果,實現開放實驗項目的不斷更新。以校級實驗示范中心建設為契機,將院系的實驗室進行整合,推進實驗資源共享,破除過去設在各專業實驗室之間的資源共享壁壘,建立共用開放型實驗室。加強師生互動,讓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順暢,并且學校定時統計教師輔導學生實驗工作量,對工作積極且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師給予適當獎勵。同時,利用校園網絡及時發布實驗室開放的信息,使學生及時了解相關實驗室開放的信息,盡快與相關人員取得聯系,盡早走進實驗室與教師合作,開展創新實驗學習。
(五)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滋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
良好的校園文化既包括良好的校園環境,優越的教育設施和科學的教學、生活管理制度,還包括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校園文化活動等。良好的大學校園文化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能夠營造良好的學術氣氛,激起學生對創新實踐的熱情。我們必須遵循科學的發展規律,為科學發現和發明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
三、結語
隨著現代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社會需要大批的創新型人才來適應這樣的發展速度與規模,創新型人才培養已成為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題。高校教育必須緊隨時代步伐,吸納、借鑒古今中外合理的教育思想,創造性地運用當代素質教育的研究成果,全面改變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 注 釋 ]
[1] 許青云.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3):11-14.
[2] 張立明.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時代意義和操作實施[J].考試周刊,2008(26):183.
[3] 王青耀,周瑛.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教育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3):184-186.
[4] 宮偉力,彭巖巖.互動啟發式教學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繼續教育研究,2014(5):111-113.
[5] 徐金梧.校企零距離對接,產學研合作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5):31-32.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