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暢+王佳佳
【摘要】會計信息是人們在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通過會計實踐獲得反映會計資金運動的價值方面的經濟信息。現就其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會計失真的表現形式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 信息失真 對策
會計作為一項以提供會計信息為基本職能的管理活動,同時作為重要的社會經濟信息和“商業語言”,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發揮這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必須滿足可靠、相關、及時、可比等方面的要求,然而我國會計改革這些年來,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從理論上探討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現狀以及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治理對策,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會計責任主體有責不守,利益的驅動是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目前,企業主管部門對企業的考核主要是針對幾項績效指標來進行的,在績效考核制度下,企業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會使產生的會計信息盡可能對自己有利。一些單位為了追求所謂“業績”,領導為了保住“烏紗”,上市公司為了是股價穩定太高;會授意、指使會計人員假賬真算或真賬假算,用以粉飾企業的經營業績,借以謀取私利,騙取榮譽,撈取政治資本。
2.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修養低、缺乏責任心,會計基礎知識薄弱,會計隊伍不堪一擊,是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1)會計計信息經會計人員核算后對外披露,因而免不了要對客觀經濟活動的一些不確定因素進行估計、判斷或推理,在此過程中會計人員的經驗和知識水平各有不同,一些素質較差的會計人員即使遵循了會計規范,但由于其認識水平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使計量出的會計數據脫離實際情況,使會計信息出現不實。
(2)部分單位在會計工作管理中對會計人員把關不嚴,導致會計科目混亂,業務處理不規范;會計人員更換頻繁,會計隊伍不穩定,會計基礎工作缺乏規范,在客觀上為會計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3)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社會不良風氣給會計人員職業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響。某些會計人員受個人利益的驅使,違背國家的法規和職業道德的要求,按負責人授意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或營私舞弊,侵吞國家資產,造成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
(4)業務不精,法律意識不強。有的會計人員墨守陳規,不求上進,缺乏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他們業務知識貧乏或知識老化,專業技術水平低,無法按照新規定開展工作,同時,他們不學法,不懂法,對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也知之甚少。他們既談不上遵紀守法,更不能依法辦事了。
3.根本源頭作假,是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
原始憑證是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時取得或填制的,用來證明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在現實生活中非法取得或填制、偽造或編造原始憑證以騙取收入,中飽私囊,會計人員依據不真實的原始憑證進行核算,結果導致一系列的會計信息失真。如:帳帳、帳實、帳證、帳表不符,會計科目使用不當,入賬的原始憑證不合法等。
二、會計信息失真表現形式
1.原始憑證失真。有些單位的原始憑證填寫不完整,不規范,甚至采取制作對原始憑證的方法進行“變通”,使一些非法收支變成“合法”的收支;票據為合法票據但反映的業務內容不真實。
2.賬務管理不清楚。在會計帳薄設置和會計科目使用上沒有嚴格按照財務部的有關規定來設置,會計核算缺乏系統性。帳目混亂,賬證,賬賬,賬表嚴重不符。
3.會計報表弄虛作假。具體表現在離開帳薄,人為地調整報表數字,甚至編報兩套報表,一套自用,一套對外提供,導致報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4.收入、成本、費用、資產沒有真實的表現。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現在截留,轉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過人為方式調整損益,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費用失真,是該項資金直接進行了生產成本,資產不實主要企業資產賬面價值不能反映企業各項獎金的實際擁有數額,資產管理混亂,造成賬實不符。
三、會計信息失真治理的對策、建議
1、明確會計責任主體, 加強單位負責人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作為單位負責人, 應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再者, 為了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 單位負責人必須要懂管理、懂業務、懂財務、懂會計, 熟悉有關經濟法規, 對自己、單位、法律負責。
2、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的建設, 是強化會計監督的根本要求。高素質的會計人員首先要有較強的法制觀念, 其次要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 并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綜合能力及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
3、治理造假, 應從原始憑證這一源頭抓起, 按照《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填制原始憑證。對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 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憑證應及時根據已編制記賬憑證入賬; 對于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有權不予接受, 并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對于真實、合法、合理但內容不夠完整的、填寫有錯誤的原始憑證應退回給有關經辦人員, 尤其負責將有關憑證補充完整、更正錯誤或重開后, 再辦理正式會計手續。
4 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機制以 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為出發點, 建立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組織管理機制, 強化企業內部管理與內部控制的科學化和有效性。會計準則實質是一份“ 社會契約”, 是企業的各外部產權主體與經營者通過談判達成的關于通用會計規則的約定, 是與企業剩余有關的各利益主體的代表進行博弈的結果。要求每個人必須不折不扣地予以遵守。
5、考核及用人制度科學化建立現行的企業績效考核機制, 嚴格施行政企分開, 斬斷企業業績與政治成分的聯姻。徹底打破鐵飯碗、砸掉鐵交椅, 樹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建立現代的市場化用人機制, 按照“ 四自”方針自主經營。
參考文獻:
[1]張新民.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
社,2001
[2]蘇州市財政局.會計法培訓教材.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
2005
[3]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