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瑞云
[摘 要] 繪本作為一種圖文并茂的獨特文學形式,在繁多的出版物中脫穎而出,其內容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將繪本引入中小學不同學科中,不僅起到優化課程資源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思維訓練、閱讀理解、美術欣賞、作文表達等方面的提升,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實現校本教學,挖掘地方傳統文化。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運用理解與閱讀、文化與導引、音樂與欣賞、美育與創作等具體方式來融入課堂,通過相應的繪本進行學科間的融會貫通,在不同學科中進行結合和實踐,增強知識的互相融合。在多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增強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熱情,提升中學素質教育的質量與效果。
[關鍵詞] 繪本;創新運用;中學美術課堂
繪本(Picture Books)作為一種圖文并茂的獨特文學形式,在繁多的出版物中脫穎而出,其內容極其豐富,主題廣泛,既有引導認知親子關系、家庭成員、品德培養、生活瑣事類型的貼近孩子的生活小故事,也有講述歷史典故、科學原理、生命意義的大題材。一些經典的繪本作品,突破了語言國籍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能運用到不同領域的中學教育中,受到兒童文學作家和中學美術教學研究專家的認可。繪本中精練的語言和生動精彩的畫面互補互融,具有高度濃縮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提升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成長都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許多一線教師開始嘗試將繪本與主題課堂結合,作為一種新型創作課型的延生,不斷嘗試中產生不同的創新運用。
一、繪本在中學美術課堂中的重要性
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閱讀的形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實體圖書的魅力卻有增無減,特別是在早期閱讀習慣的養成上,全球優秀的教育專家都一致認為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增強腦內思維和想象能力的形成,改變其一生。繪本的題材豐富多樣,分類的方式并不統一。按照教育意義來分,包括科學認知、情緒管理、愛與分享、品德培養、創意創造、語言表達等方面;按照知識學科分類,包括數學認知、語言認知、美術欣賞、英語讀本等;按照內容題材來分,包括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童話幻想及現實寫真等等。更多的繪本是創作者經過創意的匯集、精心的編排來表達內心對故事的情懷,傳遞給讀者的不僅僅是故事本身,更多的功能是閱讀中的思考和回味。
繪本的普及性極強,線上線下都能隨時獲取繪本資訊。線上主要指網站、手機應用軟件、公眾號和一些專門的自媒體平臺,如“凱叔講故事”“悠貝繪本館”“咔噠故事”等。線下主要是城市繪本館孕育而生,例如北京蒲蒲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沈陽等地設立了線下繪本館;孕育出了一批優秀的繪本閱讀推廣人,如臺灣的“花婆婆”方素珍,“愛講故事的鳥老師”向華,浙師大兒童文化研究院彭懿教授、中國首屆原創圖畫書大賽評委余治瑩等,他們有些是從自身對繪本的熱愛逐步走上繪本推廣的專家,有些是從翻譯文字工作到原創繪本作者,在繪本的推廣之路上,能結合兒童創想教育和繪本創作工作,為中國的繪本閱讀助力。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中學生美育的重要性,美術是素質教育過程中不可替代的課程,課程性質中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文化與生活,注重創新精神。在中學美術課堂中,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繪本作為載體引入課題,理解繪本內容,加入引導方法,充分發揮繪本在不同知識中關聯探究的功能。不同的繪本對中學生的生命教育、情商教育、科普教育等各個方面都有幫助,老師可以帶領學生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促進學生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會欣賞、理解和表達,這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和美術學科的特點。
二、繪本在中小學課堂中的創新運用
語文課堂中引入繪本,是結合了繪本補充課外閱讀量,文字精練畫面想象空間大的特點。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繪本時是采用教內容為主的方法,其過程為:采用跟隨圖片看故事情節,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入課題;然后教師和學生共同閱讀繪本,理解繪本內容,往往是教師一幅幅引導學生讀懂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教師的引導代替,只能圍繞繪本小范圍地想象;最后是拓展延伸。單一的引導內容教學的模式牽制了學生的閱讀主動權。通過課后反思,學生問卷調查,進行課程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與閱讀
在碎片化信息時代,知識的獲取方式快捷且簡便,但同時失去了對閱讀的重視和閱讀方式的培養。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是讓孩子獨立閱讀,去思考問題,發現線索,探求答案,其中鍛煉他們的思維方式,使他們能靜下心去欣賞文字、畫面的美,能展開想象去遨游書中的世界。小學低段的孩子只具備具體形象性的表象思維,繪本的導入,以畫面來傳遞故事情節,比一般純文字的讀本更有利于激發孩子的興趣,也符合早期教育閱讀的特性。繪本往往是兒童文學作家和優秀插畫師的創意碰撞,他們經過反復推敲,用孩子能理解的詞匯語法,巧妙融入主題,與畫面一起匯聚成完整的故事。讀者們從認知、吸收、思考、發現、轉化到理解、想象,培養了語文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辨別能力。繪本閱讀,通過聲音、畫面等傳遞,幫助學生們進行口語訓練和書面語言的順利轉化,獲得閱讀欣悅和審美體驗,這些都能提升他們對書的興趣,激發對閱讀的熱情,從思考中產生心靈的頓悟,打下終身閱讀的扎實基礎。
2.文化與導引
繪本種類繁多,選擇上要根據中小學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要適合孩子的知識范圍、情感認知、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在文化上、地域上、生活方式上,許多優秀的繪本都展示了全球各地不同的環境狀態。如埃利斯(Ellis)的《家》,繪制的是“家”的無限種可能性,有公寓,有神話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人建在水底的家,還有森林動物居住的樹洞、海底宮殿、月球人的家。翻開繪本,形形色色的家映入眼簾,一個多元化的神奇世界,在讀者的腦海中徐徐展開。再如英國探戈公司出品的翻翻書《各種各樣的人》,以立體翻頁的形式為主,介紹了不同長相、膚色、愛好等方面的人,能讓讀者深入了解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把贊揚的聲音傳遞給每個孩子。由此看出,繪本在語文課堂中的介入,比大量的文史素材顯得生動活潑,也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發現事實,迸發靈性,認識到世界的不同面;積累知識的同時,對寫作和評價也有很大的提升。
3.音樂與欣賞
繪本中的想象空間可以讓小學生獲得閱讀欣悅和審美體驗,課堂中的創新還運用在音樂和美術欣賞等課程。著名的臺灣繪本家幾米創作的《月亮不見了》《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鐵》等繪本都有相關的音樂專輯,在課堂上讓音樂與圖畫來一場美麗邂逅。線條變奏出了旋律,音符勾勒出了畫面,在這樣的聽覺里呼吸,在這樣的線條里涂鴉,在這樣的情緒里碰撞,以某種姿態解讀和聆聽生命的質感。在課堂上結合繪本凝聽音樂,自由地展開一場追尋想象、色彩與聲音的音樂旅程,情感上得到陶冶,藝術審美上得到發展,再結合自己的聯想,發表觀后感,每個學生的感受都不受束縛,絕不是單單的文字閱讀能替代的。可見優秀繪本在視覺和聽覺的感官上的運用,對藝術品位提升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4.美育與創作
拿起繪本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創作風格,也就是圖畫的畫面感,這是創作者給讀者的第一感覺。繪本的創作風格范圍廣泛,囊括了傳統繪畫的任何種類,如鉛筆、炭筆、水彩、油畫、國畫、丙烯等繪畫材料,還有獨特的創作嘗試,如剪貼、拼貼、攝影和綜合藝術的運用。隨著數碼科技的發展,繪本創作的風格上越來越多元,這些創作風格融入到美術課堂中,可以極大程度地拓展中小學生的美學閱歷,為學生們的美學素養打開廣闊的空間。翻閱不同創作風格、創作媒材的繪本,就如同與繪本創作者對話,走進貼近生活、接地氣的藝術殿堂。
5.案例分析
案例1:時值初秋,在初中一年級的美術課堂中,美術老師將德國作者安娜·莫勒的《風中的樹葉》帶入課堂,故事講述了在金秋十月,同一個柳枝上的十片樹葉分別落下后的不同歸宿。與同學們分享了這美麗的故事后,老師讓學生們走出教室,去尋找校園中的不同落葉,通過幻想和創作,拼貼出不同類型的樹葉創作畫,從形狀上認識了不同種類名稱的樹葉,從四季變化中認識到自然規律,也從作品的拼貼上訓練了色彩搭配和創意組合,大膽想象,動手操作,同時讓學生們進行文字講述,鍛煉了學生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從實地尋找材料的探索精神,激發了主動學習的創造力。
案例2: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下,各地以各種形式表達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理解。藝術創作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具有獨特魅力和極大影響的傳播媒介,既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又彰顯鮮明的時代內涵,既表達先進的思想文化,又體現瑰麗的地方傳統文化。繪本創作既能展示繪畫技巧,又能將所見所想繪制在畫卷中。2015年市教育局教研所推出“故事八婺”中小學師生繪本創作大賽,讓全市廣大中小學師生一起參與,共同用畫筆描繪“咱們的八婺故事”,展示宣傳八婺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發展之美,充分展現全市中小學師生愛國、愛家的精神風貌。通過積極的組織和收集,征集來的作品涵蓋了金華八縣市,媒材多樣,有彩鉛、水粉、馬克筆、國畫、丙烯等材料,甚至融合了地方特色的剪紙、套色版畫和數碼繪畫等多元媒材。有了師生共同參與,提升了學生們對繪本的結構認識,完整地制作出有封面、環襯、扉頁、正文、封底。優秀作品描繪了師生們眼中關于金華的特產、人文、傳說等各方面的原創題材,制作精良,內容生動有趣,在各縣市巡回展示,在中學美術課堂中掀起了一陣創作風潮,同時推動了繪本創作的持續性。
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經久不衰的推動力,而創造性思維又是創新能力的核心。繪本在中學美術課堂中的創新運用,在不同學科中得到了結合和實踐,搭建了音樂、美術、語文等多學科知識貫通和技能運用上的橋梁,增強了實踐探索的互相融合,融入了學生們的生活認知。在多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課堂的創新實踐教學是改革的主旋律,通過適當的繪本選擇,進行學科間的融會貫通,讓學生們充分浸入式地“學中玩,玩中學”,可以鍛煉學生們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這也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浪潮推動下呼喚的“創客教育”特點。繪本創新運用沒有“模板”,只有在不斷地嘗試突破,在我國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普遍偏低的現狀下,發揮中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可塑性“三強”的特點,開展繪本與多學科的共融,從不同類型的繪本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從教學過程的思想性、藝術性、團隊性、互動性、創新性等多角度評價,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課外學習拓展。基于繪本創新運用的中學美術課堂是在不斷地深挖和探究中逐步發展的,處處本著培養中學生發現美、勤于思考、大膽想象和追求創意的習慣,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對于中學生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鄭茜.創客背景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6,(02).
[2]劉樂.論美術設計對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世界教育信息.2011,(07).
[3][芬蘭]吉姆·索拉迪爾,碧雅·索拉迪爾.創造力——孩子成長的第一要素[M].洪梅譯.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
[4]索奕雙.中學美術教材插圖的媒材開發研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07).
責任編輯 藍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