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伊藤信吾是日本“男前豆腐”的創始人,短短10年時間,他制作的豆腐年銷售額便達到100億日元(約合6億元人民幣),迅速成為這一產業的一匹黑馬。伊藤信吾的成功,全在于他一心想做大“小生意”的執著理念。
在“男前豆腐”創立之前,豆腐產業早已淪落為日本的一個夕陽產業。在過去的30多年,超過三分之二的豆腐生產商倒閉,就算沒有倒閉的店鋪,也苦苦掙扎在生死線上。就在眾人對豆腐產業退避三舍的時候,伊藤信吾卻將全部資金砸到豆腐坊里,鐵了心要在豆腐上做出大文章。
伊藤信吾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實力無法和京都那些百年豆腐老店相抗衡,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最關鍵的一步,便是給自己的豆腐起一個叫得響的名字。
經過深思,伊藤信吾終于為自己生產的豆腐起了一個“男前”的名字?!澳星啊痹谌照Z里是“男子漢”的意思,還被引申為風度、氣度等。除了這個與眾不同的名字外,伊藤信吾還打造出了特有的視覺體系。
他改變了傳統豆腐的四方形狀,將豆腐放入船形或半球形容器里,制作出形狀不同的異形豆腐。而且,每種口味的豆腐包裝也不一樣。除了在外形上下大功夫外,在豆腐的口味上,伊藤信吾也做了大膽的嘗試。他分別研發出酸、甜、咸等各種口味的豆腐,同時給這些不同口味的豆腐配上了各種風趣的名字,比如豆腐的搖滾樂、厚炸豆腐隊長、豆腐丸隊長等。
在制作豆腐的食材上,伊藤信吾也反其道而行之,他采用普遍認為不適合做豆腐的原料——北海道大豆。這種大豆甜度非常高,水分多而蛋白質含量低,所以難以凝固。但伊藤信吾認為,豆腐能不能凝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取其中極致的鮮甜口味,才能讓產品更出彩。僅憑這一招,便徹底顛覆了大眾對于豆腐的認知。
靠著產品的不斷創新,“男前豆腐”在經營了5年之后,一天最多能賣8萬盒;而現在,它每天的平均銷售量都保持在13萬盒左右,成為日本銷量最強勁的豆腐企業。
如今,“男前豆腐”通過跨界營銷,已經從一家食品公司逐漸成為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小小的豆腐延伸出各種衍生品。例如,發行屬于自己的漫畫,在其官網上,人們可購買印有“男前”商標的T恤衫、鑰匙鏈以及杯子等。
(摘自《中國花卉報》)
【素材解讀】
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卻讓伊藤信吾做出了大文章。究其原因,是因為其抱定只做一種產品的信念,同時努力將這個產品的市場橫向擴散,并銷售到世界各地。而他的這種堅守和逆勢而行,最終讓他大獲成功。
【適用話題】
堅持;執著;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