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歡+寧春芳+吳玉華+譚書竹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外部經濟環境給醫院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壓力,而醫院作為國家事業單位的一部分,其醫院會計核算又是會計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提升醫院的價值,原有的醫院會計制度也已經過時且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為此,我國在不斷地對醫院會計制度進行改革。本文從我國醫院會計制度改革歷程出發,針對目前“看病貴、就醫難”的現象,在新醫改的背景下,對醫院會計作深入探討研究,并對其還存在的問題作進一步的分析,并得出結論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 新醫改 醫院會計制度 改革 存在問題 建議
一、我國醫院會計制度改革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看病就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國醫療衛生體系不斷的完善,醫院會計制度進一步改革。從1988年以來至2012年間,我國醫院會計制度都在不斷地探索和發展更新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到繁的過程。2010年12月,我國財政部修訂印發了新的《醫院會計制度》,這對于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可謂是質的飛躍。
二、新醫院會計制度改革帶來的新變化及實施情況
新修訂的醫院會計制度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在資產負債計量、收支核算、財務分析、成本核算以及財務審計等重大方面都有相應的改善和加強,出現了新的變化。
1、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收支核算規范化
權責發生制是確認收入、費用的基本會計基礎,采用權責發生制是新醫改的成功之處。新制度提出根據收支來源劃分類型,而按支出用途劃分類型。
2、加強資產負債計量,資產負債信息的完整化
新醫改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并對相關科目做了調整,主要包括:一增設科目“累計折舊”,對固定資產按期計提折舊,對固定資產進行準確計量,限制非流動負債等,不得高估資產和低估負債,體現了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二將基建項目納入醫院會計核算體系,這是區別舊醫院會計制度的重要特點,將基建納入醫院“大賬”,有利于增強醫院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性。
3、成本核算內容的深化及成本控制的強化
醫院的成本核算主要分為科室、病種、診次、醫療服務項目及床日成本核算,按照規定,醫院成本核算的對象一般是床日、診次和科室,而三級醫院和其他有條件的醫院還包括醫療服務項目和病種。
4、凈資產內涵的修正
醫院凈資產主要包括:專用基金、事業基金、財政專項補助結轉(余)、待分配結余、科教項目結轉(余)。凈資產內涵的修正主要體現:一新的《醫院會計制度》將固定基金科目以及專用基金中的修購基金予以取消,并在專用基金科目中增加了醫療風險基金明細,有利于防范風險;二是增加代沖基金科目。
5、醫院財務報告體系的完善
在新醫改背景下,財政補助收支明細情況表、現金流量表、會計附注及財務情況說明書的新增,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醫院會計財務報告體系。
三、新醫院會計制度改革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預算重要性,全面預算體系不健全
隨著新醫院會計準則的出臺,對醫院預算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更加細化和更加完善。該點要求則需要醫院對全面預算更加精細,加大預算力度,擴大預算范圍。同時,不斷改善管理方法,提高醫院預算水平。但實際情況中,醫院在執行該準則時,多數醫院中心在提高醫療水平和醫生技能上,對預算管理工作缺乏重視,所以導致對全面預算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全面預算體系不健全,全面預算考核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2、會計人員素質不高,會計制度不健全
由于醫院對會計財務的忽視以及醫院會計對自身要求的欠缺,醫院缺乏與時俱進高素質管理會計。相對于企業,由于醫院性質的特殊性,醫院的會計管理信息化建設相對較為欠缺。有些醫院在會計管理制度處于低水平,使會計核算系統性不足。同時,我國大部分醫院會計工作還缺少全面的監督,醫院以及工作人員都缺乏對會計管理工作的重視。這些都將嚴重阻礙我國新會計制度的推行。
3、對公立醫院改制、公益性推展較慢
實現對公立醫院的改制改革是新醫改的重要內容之一。新醫改使新會計制度適用范圍有所提升,延伸到非盈利性醫療機構,甚至基層衛生機構,實現對公立醫院會計制度的全面覆蓋,促進公立醫院更好的發展。政策的落實,醫院的響應進度需要進一步提高。
4、醫院財務內部控制漏洞百出
隨著我國醫改的不斷深入,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弊端不斷涌現,漏洞百出。大多數醫院醫院管理者對財務內部控制認識不全面深刻,會計人員采用傳統的財務管理方法。管理人員素質低下意識不足,大多數局限于對現金和流動資產的管理。醫院財務內部控制不完善,缺乏專門的管理監督機構對其進行監督管理,缺乏詳細規章制度對內部審計提供制度保障,醫院行政建設工作不到位,缺乏團隊意識和服務精神。醫院財務內部控制的健全需要醫院各級部門各個領導各個員工共同規范約束。內部控制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我國醫院會計制度改革的成效大小。
四、創新及建議
1、重視全面預算作用,健全全面預算體系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現代醫院舊的全面預算管理方法已經落后,這就需要醫院順應新準則潮流,改變原來中醫療輕預算,重對業務收支預算輕對資本收支預算等落后管理方法。醫院應該完善改革組織結構體系,從定性定量方面完善考核體系,從而促進科學有效的全面預算管理方法實施。改變傳統模式,建立健全彈性的預算管理機制,使醫院面臨特殊情況,能靈活面對處置,同時將損失降到最小,將社會效益提升到最大。
2、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加強會計管理工作
醫院應提供一定機會平臺或者定期培訓,提高本單位會計人員素質技能、服務水平以及責任意識。這將對醫院提高會計管理工作質量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提高財會人員計算機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發展。其次,醫院應該加強內部控制與審計,加強監督,最大限度防止舞弊作假行為出現,促使管理會計工作健康正常運行。最后,醫院應該完善會計制度,加強會計核算,規范管理各個會計科目,為醫院的現代化發展和建設創造條件。
3、改革會計制度,充分體現新醫改公益性要求
為了響應新醫改公益性要求,醫院應該改革會計制度,增加公益性會計科目。為了將公益性收支和正常活動產生的收支相區分開來,醫院應該增設公益性支出和公益性收入等會計科目,創新設計固定資產的公益性資本化方式,避免財務混亂,同時為政府資金核算和政府審計提供便利,以及使醫院更加便利快捷得到對其公益性支出的補償。加快對公立醫院的改革,有利于實現國有國辦和個體、私立醫療機構并存互補的醫療體系。建立更多的公益性醫療機構,并確保大量的個體和私有醫療機構的建立發展。
4、完善財務內部控制
醫院應在新修訂會計制度規定的指導下,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內部控制再建設再完善過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體系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實施、信息溝通、完善監督。這是企業也是醫院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保障的機制。控制環境的優化需要內部控制條件和外部控制條件的優化,這需要政府通過體制改革法制完善以及醫院自身努力實現。風險評估需要醫院內部建立財務會計控制風險評估管理部門,系統地對財務風險進行評估。最后完善監督,需要充分發揮管理監督部門和內部審計的作用。同時,建立科學全面有效的管理系統和科學的考核環節與績效評估體系。
五、結束語
醫院會計制度改革是今年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政府會計改革的重要體現。醫院會計制度的改革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看病就醫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看病貴、就醫難”的困擾,并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并擬出解決方案,有利于醫院會計核算體系的完善和醫院經濟活動的有效運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此外,在以公立醫院為代表的,以公益性服務為基本原則的公立醫院會計制度,必須滿足市場經濟下的醫院投資多元化和經營多樣化的需求,針對醫院行業的不同性質,采取醫藥分離的手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醫院財務內部控制、預算管理、人員培訓和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監督力度,以實現公立醫院會計制度改革與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參考文獻】
[1] 崔學剛.我國醫院會計改革:內容、成效與問題——兼論對政府會計改革的啟示.會計與經濟研究,2015,(2):25-39.
[2] 韓曄.醫院會計制度改革發展30年.中國衛生經濟,2016,(395):86-89.
[3] 薛自君.探究新醫改對醫院會計制度及其改革的影響.財會研究,2016,(257):290.
[4] 任瑩.新財會制度下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體系建立與實踐.財會研究,2016,(220):259-362.
[5] 陸正洪.論現行《醫院會計制度》改革背景和存在的問題.中國衛生經濟,2006,(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