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彥東
【摘要】散打是武術格斗對抗形式之一,具有很強的對抗性。散打商業賽事是在武術運動體制改革中孕育而成的。當前,我國散打商業賽事處在萌芽起步期,武術散打賽事職業化、商業化、市場化還還存在很多挑戰。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我國武術散打商業賽事的研究,力求探索武術散打賽事運作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希望為今后武術散打商業賽事的運營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武術散打 商業化 發展
一、武術散打商業化發展歷程
(一)起步期
散打又稱散手,是武術運動中一項以踢、打、摔等技法為主要進攻手段,徒手對抗的項目。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擂臺形式。現代散打是傳統散打為適應現代競技體育的特點而發展起的競技項目。隨著武術散打賽事的蓬勃發展,武術散打賽事的市場化、商業化、職業化也開始嶄露頭角。
(二)快速發展期
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順利舉辦,預示武術散打賽事商業化、市場化成功起步。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拉開帷幕,本次比賽采取國外電視臺與國內地方臺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2000-2003年四年“散打王”賽事不僅促進了武術散打商業賽事的蓬勃發展,而且培養出了柳海龍、寶力高、苑玉寶、格日樂圖、趙子龍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詳明星拳手。這些明星拳手不僅在國內比賽表現出色,而且在“中美”、“中日”、“中泰”等一系列外戰中也有各自出色的發揮,中國武術散打商業賽事在那個時期紅極一時。
(三)發展瓶頸期
散打王爭霸賽經過2000-2003四年的成功運作,2003年底散打王賽事由于贊助商的原因商業運作出現了問題,2004年紅遍大江南北的散打王賽事停辦。隨后,中國武術散打俱樂部爭霸賽(CKC)、河南衛視的“武林風”(WLF)、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等一些賽事陸續被推上市場,但是與“散打王”賽事相比,這些賽事在賽事推廣、商業運作、媒體的關注度和宣傳度、明星拳手的培養等方面上都有明顯不足。
從近年來的一些商業賽事,如2009,2010年的中泰對抗賽可以看出由于明星拳手的缺乏以及散打商業賽事的關注度的降低,在賽事宣傳上不得不用一些諸如泰拳王挑戰少林弟子等一些噓頭作為吸引大眾眼球的手段。
與籃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賽事相比散打的商業和職業賽事在資金投入、市場推廣、媒體關注度、電視曝光率上都相對較低,這也是近年來造成散打商業(職業)賽事停滯不前無法長期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重要原因。
1、武術散打商業化運營現狀
武術散打商業賽事的本質是一種商業活動,是把散打賽事包裝后當成商品進行運營,最終形成產業化,以達到贏利目的。散打商業賽事是建立在散打運動職業化改革的基礎上,所謂的“商業”賽事也包含職業賽事,是武術競賽改革進程中重要組成部分。與錦標賽相比,散打商業賽事為了適應市場和觀眾需求在比賽中采用國際標準拳臺,參賽運動員均摘去頭盔和一些不必要的護具,允許使用膝法向對方進攻。比賽還以先后倒地不得分來限制運動員的摟抱,鼓勵運動員主動進攻。使比賽變得更加刺激更具觀賞性以吸引大眾的眼球爭取更多的市場。
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決定了商業體育的產生與運作。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地加速。散打商業賽事的成功運營使民眾逐漸認識并喜愛上此項運動,不僅豐富了民眾的業余生活,而且有助于武術運動融入到日常全民健身之中。
散打商業賽事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表1):第一是比賽門票,“散打王爭霸賽”、“中美對抗賽”等一系列賽事,票價平均在50一1000元人民幣,比賽的現場上座率平均在10000人次左右。第二是贊助商資金贊助,第三是電視轉播、廣告收入,從“散打王爭霸賽”到現在“武林風”電視轉播間隙的廣告費一直都是散打商業賽事的收入支柱之一,最高為每30秒廣告時間為人民幣萬元左右,最低也要5000元左右。
表1 散打商業賽事收入比例表
從2000年開始“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中美對抗賽”等一系散打賽事成功運作不僅開了散打商業賽事之先河,更是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散打熱。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4年我國現有武術館校20000余所,在校人數近百萬余人,其中95%為青少年。每年不僅可以創造的產值近350億元,而且還儲備了大量有天賦的散打運動員,為散打運動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2、武術散打商業化運營中存在的問題
在世界的武術散打格斗比賽中,特別是同樣的選手在國外比賽當中,比如日本的K1,美國的MMA當中幾乎看不到中國人的影子,在世界頂級的武術散打格斗比賽中根本沒有中國人的一席之地。另外一個就是在散打運動員平時的訓練當中也存在很大問題,中國散打選手普遍抗擊打能力差,體力差。我國散打運動員參加的是錦標賽體制、各式各樣的運動會,和商業的散打比賽完全不同,商業散打比賽要打的精彩好看。我國這種錦標賽體制,運動員去了之后就打,打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拿金牌。所以說這樣的比賽嚴密保護運動員,護具更是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裹著。抗擊打能力差、體力差的缺點暴漏無疑,這就是錦標賽體制下得點、護具太多造成的。到了真正的商業散打比賽當中現的不堪一擊,所以說不是我們運動員整體實力不行與國外選手差距有多遠,而是我們國內錦標賽、商業賽事打法和國外不接軌差距很遠,而且不排除有造假行為。
3、武術散打商業化發展對策分析
3.1樹立先進商業運作理念,培養武術商業運作團隊
在體育項目的現代化商業運營中,不乏像跆拳道、泰拳、拳擊、截拳道等風靡世界的搏擊項目的經典運營案例。這些項目除了其自身相當的吸引力外,成功的商業運作才是其獲益并成功推廣的奧秘所在。國內外定期舉辦的武術賽事以及河南、北京等電視臺所成功舉辦的武林風、英雄榜、武林大會等武術欄目也為武術的商業化運作提供了一個運作平臺。在總結其他體育項目的成功運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武術項目特點,聯合各大高校以及相關體育院校的相關專業組成“武術商業推廣團隊”來聯合攻關,指導武術商業化的開展。
3.2發揮政府作用,開發武術文化資源
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政府為武術的推廣和商業運作提供政策保障、資金保障、人力保障和宣傳等方面的支持,使武術項目更有創新性、前瞻性和可開發價值。武術為政府打亮一張地方特色名片,使地方的影響更具特色,更有市場潛力和品牌價值。武術發展好了,其產業規模大了,自然能帶動地方CDP的增長。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3弘揚武術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我國名山大川眾多,以人文、自然景觀為主體的旅游資源極其豐富,而不少景點與中華武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若能借武術來宣揚景區,借景區經營來促進武術發展,不失為一條實現武術商業化開發的切實可行的路。借助武術品牌效應,發展特色旅游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群的共同發展,必能實現現代武術和現代特色旅游及其相關產業之間的戰略雙贏。
結論:武術散打商業化是一個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運作中要協調好與政府、運作團隊、大眾等各種關系,建立良性互動的運作體系,實現互利雙贏的目標。職業聯賽制度和群眾參與和諧共存,對賽事贊助商贊助商予以重視,實現雙贏;輿論傳播力度要大,大型賽事要對盡可能做到全國招標;小型賽事也不能忽視,對承辦企業或單位進行競標,實行多家共同承辦模式。
參考文獻:
[1]梁成.我國武術散打商業賽事運營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
院:首都體育學院,2013.
[2]何彥輝.武術的商業化道路探析[J].平頂山學院學報,
2013,(2).
[3]馬廣衛.武術散打產業化現狀及其發展策略研究[J].湖北
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
[4]李士英.中國武術散打市場化運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體
育大學:北京體育大學,2003.
[5]中國散打進程和發展趨勢——訪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散打
部主任陳國榮[J].中華武術,2002,(8).
[6]張蕾,馬驁.從散打與空手道的對比淺析散打運動發展
[J].搏擊(武術科學),2012,(8).
[7]何彥輝,辛治國.后奧運時代中國武術發展的方向[J].平
頂山學院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