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娜娜
【摘要】培養農民的法律意識是農村法治建設的基本前提。法律知識欠缺、法制觀念淡薄等各種因素是制約農民法律意識完善的重要原因。通過成人教育途徑,不斷開展法律知識的學習活動,大力加強農民法制觀念,有助于培養農民的法律意識。
【關鍵詞】農民 法律意識 成人教育
一、前言
農民法律意識是農村法治化進程中的重要精神因素,它與農村社會的持續和穩定發展息息相關,對于提高全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農民法律意識培養是農村法治建設的基本前提,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如何有效地提高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是擺在廣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
二、農民法律意識現狀分析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約58%的農民對法律表示陌生,不具備基本的法律常識;27%的農民認為只有在走投無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通過求助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有15%的農民明確表示在切身利益遭受侵害時會主動利用法律武器。總體來說,我國農民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法律知識欠缺:農民法律意識欠缺是導致農民法律意識水平低下的首要原因。正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所以農民們才會對法律有很多的不解與迷惑,客觀導致了他們不信法、不用法,形成了較為嚴重的惡性循環。農民對于法律知識了解的有限性,即使有所了解也僅僅只是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甚至了解到的信息根本上就是錯誤的信息。
(二)法制觀念淡漠:在農村的廣大地區,農民“懼法厭訟”現象嚴重。在農村地區,法律并沒有發揮其作用。他們不了解法律也不愿了解法律。在學術界往往把這種情況稱為法律情感低迷。即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他們也會采用“和為貴,忍為上”的方式處理,寧可委曲求全,也不愿走向法庭,更不會主動自覺地尋求法律的保護。
(三)權利意識不強:許多農民不知道作為公民所應當享有的權利,他們對國家的法律認識到的只是其強制性的一面,而并沒有認識到權利保護的一面。對義務意識愈加濃厚,權利意識愈加淡薄,對法律從內心更加難以接受。
(四)缺乏民主監督意識:調查中發現農民群眾的民主監督意識淡薄,民主選舉的參與度低。很多農民對此非常淡漠,對村務公開內容的了解不夠,村務公開是為了更好的讓全體村民對村委會的各項工作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可以對村委會的工作起到監督作用,也便于村民參與村務管理,達到真正的村民自治。然而,廣大的農民群眾根本就沒有把這當回事。
三、農民法律意識培養模式
研究表明,人們法律素質的高低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即文化程度越高,其法律素質和法律意識水平就越高;反之,其法律素質和法律意識水平就越低。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新生代農民在法律行為方面就會表現出明顯的優勢,當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他們能夠敢于和善于用法律武器來維護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因此,要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就需要從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入手。成人教育是指有別于普通全日制教學的教育形式,該形式以成人為教育主體,通過這個教育過程,成人學習者直接面對社會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變化,直接參與社會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等社會活動。
目前我國的成人教育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函授教學:是指運用通訊方式進行授課的一種遠程教學方式,主要通過信函或其它媒介進行溝通學習的過程,學員利用業余時間,以自學函授教材為主,由函授學校給予輔導與考核,并在一定時間進行短期集中學習和就地委托輔導。
2、廣電教學:是指相對于封閉教育而言的一種開放性教學形式,基本特征為: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取消和突破對學習者的限制和障礙。在學習方式、學習進度、時間和地點等方面可由學生根據需要決定,在教學上采用多媒體教材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3、網絡教學: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一種學習活動,它主要采用自主學習和協商學習的方式進行。相對傳統學習活動而言,網絡學習有以下三個特征:一是共享豐富的網絡化學習資源。二是以個體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要形式。三是突破了傳統學習的時空限制。
4、移動教學:是指在終身學習的思想指導下,利用現代通訊終端,如手機、PDA等設備進行遠程教學的一種學習形式。該形式所使用的移動教學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可以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雙向交流。
四、提升農民法律意識培養的成效
培養農民的法律意識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在其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工作的實效性,而不是流于形式。據調查,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均希望在其工作生活當中能夠得到專業的法律教育,他們對于學習法律知識有著一定的熱情,我們應當充分利用農民在外出務工以及春節返鄉期間,運用不同的成人教育途徑,長久深入地做好法律知識的宣傳工作。
宣傳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應當同農民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選擇一些當代農民比較關注的問題進行宣講。同時,應當隨時掌握農民關注點的變化,以便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宣講的形式要多樣化,要選擇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法律知識宣傳,諸如知識競賽、法制講座、文藝演出、播放電影等等,讓農民在輕松的環境下接受法制教育,從而提高他們知法、懂法、學法、用法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張華兵.新形勢下培養農民法律意識的探索[J].社會科學
(文摘版),2016,2(6):138-139.
[2]李奎剛,王展艷.新形勢下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探
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6(5).
[3]司小莉.當代農民法律意識的困境、成因及培育路徑[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