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剛
【摘要】在晶閘管逆變電路中,如果負載電流略超前于負載電壓,即負載略呈容性,則可采用負載換流方式,并聯式諧振逆變電路輸出電壓接近正弦波,負載電流波形為方波。本文將介紹這種并聯式諧振逆變電路的電路結構及工作情況。
【關鍵詞】負載 換流型 并聯式諧振 逆變電路
一、電路結構
圖1為并聯式諧振逆變電路的原理圖;其直流電源Ud是由工頻交流電源經三相可控整流獲得,經過大電感Ld濾波,通過并聯逆變電路將直流電逆變為中頻交流電供給負載,屬于電流型逆變電路。逆變電路有四個橋臂,每個橋臂分別由一個快速晶閘管和換流電抗器串聯組成。電抗器L1~L4為電感量很小的電感,用來限制晶閘管開通時的電流上升率di∕dt。
電路中的負載是模擬一個中頻電爐,即一個低功率因數的電磁線圈,圖中R和L串聯為其等效電路。為了提高負載端的功率因數,并聯了補償電容C。電阻R、電感L和電容C構成并聯諧振電路,因此這種逆電路為并聯諧振式逆變電路。該電路采用負載換流方式,要求負載電流超前負載電壓,進行電容補償時,使負載略呈容性。該逆變器廣泛應用于熔煉、淬火的中頻加熱電源。
二、工作原理
因并聯諧振式逆變電路屬電流型,當逆變橋中上下臂的晶閘管以一定頻率交替觸發導通時,在負載上產生交變的矩形波電流,其中包含基波和各奇次諧波。工作時,晶閘管交替觸發的頻率與負載回路的諧振頻率相接近,負載電路工作在諧振狀態,故負載對基波呈現高阻抗,而對各奇次諧波呈現低阻抗,負載電流io中的高次諧波在負載電路上幾乎不產生壓降,因此,負載兩端電壓uo的波形接近正弦波。又因為基波頻率略高于負載電路的諧振頻率,負載呈容性,io超前uo一定角度,所以可以達到自動換流關斷晶閘管的目的。
圖2為逆變電路換流的工作過程,圖3為逆變電路的工作波形。圖2a,b,c中io、uo的參考方向與圖1相同。t1~t2是晶閘管VT1和VT4穩定導通的階段,負載電流io的流動方向如圖2a虛線所示,負載上得到正電壓、極性為左正右負。在圖3所示的t2時刻,觸發晶閘管VT2和VT3,由于在t2之前就承受正向電壓,所以在此時刻VT2和VT3導通,電路開始換流。因為晶閘管回路中串有換流電抗器L1~L4,所以VT1和VT4在t2時刻不能立即關斷,且VT2和VT3中的電流也不能突變,有一個增大的過程。在換流期間,四個晶閘管同時導通,但由于時間短和大電感Ld的恒流作用,電源不會短路。補償電容C經兩個并聯的放電回路同時放電如圖2b所示。在此期間,VT1、VT4電流從零增大。在圖3所示的t4時刻,VT1、VT4中的電流降到零,器件關斷,直流側電流Id全部流過VT2、VT3,完成從VT1、VT4到VT2、VT3的換流過程,其中t4-t2=tr,稱為換流時間,其電流方向如圖2c所示。VT1、VT4管在電流減小到零(t=t4)后,還需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向阻斷能力,即VT1和VT4應承受一段反壓時間tb的反向電壓才能保證其可靠關斷。tb=t5-t4應大于晶閘管的關斷時間tq。
為了保證電路可靠換流,必須在輸出電壓uo過零前tf時刻觸發VT2、VT3,稱tf為觸發引前時間。
tf=tr+Ktq
式中,K為大于1的安全系數,一般取2~3。
負載的功率因數角φ由負載電流io與負載電壓uo來決定
φ=ω(tr/2+tβ)
式中,ω為電路的工作頻率。
T4~t6期間為VT2、VT3的穩定導通時間,t6時刻后進入VT2、VT3導通向VT1、VT4導通的換流階段,其過程和前面的分析類似。如果忽略換流過程,負載電流io可看成矩形波,展開成傅里葉級數形式可得
io=
則其基波分量的有效值為
如果忽略電抗器Ld的損耗和晶閘管的壓降,則負載電壓有效值Uo與直流電壓Ud的關系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