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亮+王立賓
【摘要】本文以2010—2012級本專科學生為例,在河北選取二十所高校為對象,以問卷方式抽樣調查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并給出相應對策。如:高校人才培養,用人單位如何反作用于在校生等。著眼就業角度,以此來提高外語教學質量,提升在校生素質。
【關鍵詞】人才培養現狀 對策
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尤其是英語專業畢業生,在近幾年來就業崗位呈下滑趨勢。了解該專業畢業生現狀,特別是市場需求中的行業種類及其未來趨勢,才能研究分析各個行業的崗位數量和能力需求,從市場的角度探討薪酬問題。著眼于經濟發展,從而促進畢業生就業。
一、現狀調查
本次調研工作費時較長,覆蓋范圍較廣,前后歷時3年,調研范圍包括石家莊、唐山等河北十一座城市的20所院校。其中高職院校占30%,應用本科院校占30%,研究型本科占40%。通過問卷調查和個案分析,調查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專題座談法和問卷調查法。
1、就業率:2016年全省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簽約率達到了近十年的最低點,僅為45%。而2015年和2014年,相應數據為65%和51%。其中,就業三個月內的跳槽率和辭職率,在2016年、2015年和2014年分別為15% 、10%和8%。就業半年后的跳槽率和辭職率,也達到了2016年的7%,2015年的5%和2014年的4%。
2、行業分布及收入:英語專業畢業生去向為中小學、大中專院校、幼兒園、出版社、報社、國際貿易、企業、社會各類培訓機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從事職業有教師、企業管理人員、一般行政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個體戶等。工作時間在5年及以上者277人,5年以下者379人。就職單位類型,國有企業121人,私營企業237人,事業單位139人,政府機構91人,外資企業59人,其他單位9人。課題團隊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2016年5月發放試卷47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6.53%。有效樣本中,專科畢業生、本科畢業生、研究型本科畢業生分別占比27.3%、52.4%和20.3%。在這些崗位中,中小學、大中專院校就業占比11%,出版社、報社占比22%,企業(包括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和幼兒園)占比43%,公務員占比4%,其余在家待業或準備升本讀研。
收入:所調查的已經找到工作的畢業生的平均月起薪為2850.7元,在2000元以下的占19.7%,2001—3000元的占45.5%,3001—4000元的占34.6%,4000元以上的占5.7%。其次,從平均月起薪水平來看,應用型本科為2979.0元,專科為2427.8元,研究型本科居中,為2645.1元。再從就業落實率來看,專科層次畢業生就業落實率最高,達到85.4%,應用型本科畢業生的就業落實率次之,為73.5%,而研究型本科畢業生就業落實率相對較低,僅為56.7%。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研究型本科教育的同質化競爭嚴重,人才培養缺乏特色。另一方面,應用型本科教育剛起步,一般普通高校向應用轉型和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和人文素養:高職院校畢業生即專科畢業生的英語四級通過率為71%,應用本科畢業生為98%,研究型本科生為100%。而英語六級通過率則為專科21%,應用本科52%,研究型本科為75%。 但從企業的反饋來看,實踐能力排序則為專科>應用本科>研究型本科。這反映出在教學環節中,三類學校對實踐的重視程度不同。而企業雖然也重視證書,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更強的專科生顯然更受到企業青睞。
人文素養:在對比本專科畢業生的特點時,發現專科院校對學生守時、誠信、一專多能等方面的培養上所下功夫更多,被社會好評的程度更高。具體為:在入職一年內,因遲到早退或弄虛作假等不誠信行為,以及因拖沓散漫曠工等違規行為被處分或開除的名單中,專科畢業生為零。應用型本科畢業生5%被處分過,研究型本科畢業生12%被處分過,3%被辭退。這從管理上來說,本科院校尤其研究型院校,只重學術而輕視紀律約束,采用自由放養模式是不足取的。
二、對策
1、高校人才培養:
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用人單位需求為指揮棒,進行課程改革。長久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不論專科還是本科,都在將“天之驕子”的概念灌輸給學生,而知識內容也是數十年不變的陳舊古董。這樣做的后果,直接讓大學脫離社會實際,而學生更是與社會格格不入,能力素質無從談起,進了大學就等于進入“保險箱”。當然,隨著應用本科的出現,以及近幾年教育政策的變革,人才教育出現很大變化,呈現可喜的勢頭,然而與實際需要,距離還很大。我們要以科技為基礎,跟隨科技最前沿,將技術領域最新成果編入教材,并且要年度補充。此外,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最新的學術前沿。課程設置上,重視解決實際技術問題,進行場景式授課,理論——實踐——總結,并按學期帶領學生進入本專業所在行業企業,進行實習課程。
⑵ 厚德載物,加強人文主義教育。在物欲橫流的當下社會,人們的心理是浮躁的,似乎“名利”是最重要的。于是,學校的好壞全由學生就業收入來證明。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學生只學“掙錢”,中華傳統文化丟棄一邊,更不要提優良品德的陶冶。要從制度上改變,增加國學課,重點講解“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這些傳統文化。還要以社區服務為載體,通過向孤寡老人獻愛心的方式提升自我愛社會、愛家園的樸實情懷。
⑶ 每學年進行模擬企業的“拓展訓練”,以解決紀律渙散、自私、缺乏溝通和目標模糊的問題,為進入職場做準備。使學生未入職場已成職場達人。
2、用人單位:
(1)與高校建立對口聯系,確保用人要求實時更新,且清楚透明。為高校培養人才做好指揮棒。
(2)與高校定期交流行業信息,互派人員培訓,以保證教學的前沿性和實用性。當然,前提是要有共同利益,在核心利益上做好互相保密措施。
三、總結
本文通過實際調查分析,重點研究了高校英語人才培養的現狀,并根據高校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法,相信在此機制下將會取得互利共贏的局面。
基金課題: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與就業觀實證研究
課題編號:JRSHZ-2016-0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