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周毓+孫聞+胡稚琦
【摘要】通過對浙江省內4個城市(寧波、金華、杭州、舟山)的841位老人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描述性統計和回歸分析分析影響老年人再就業參與因素。老年人再就業與年齡、醫療支出、收入有關,與性別、受教育程度、退休前職業、養老保險、主要經濟來源、平時是否照顧孫輩等因素無關。
【關鍵詞】老年人 再就業 影響因素 回歸分析
一、問題提出
1956年聯合國首次公布人口老齡化研究成果,老齡化問題逐漸引起全球范圍的高度關注。中國老齡化盡管比較晚,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面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導致中國老齡化迅速,2000年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從年齡結構變化角度看,老年人無論是相對比例還是絕對數量都明顯增加,使老年人相關問題變得突出,而老年人口數量增加也使得老年人再就業成為影響很多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社會現象。其次,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點,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生活水平較低,需要通過再就業增加其經濟收入,從而改善生活質量。老年人再就業對老年人自身及其家庭的經濟狀況有重要作用。同時,老年人再就業不僅是老年人個體自發的一種社會經濟行為,在人口老齡化嚴重并持續發展的今天,老齡化帶來諸如養老保險賬戶挑戰、人口紅利消減、勞動力不足等諸多社會問題,因此,老年人再就業提供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本文對浙江省城鎮老齡人口影響再就業參與因素進行深入調查分析。
二、文獻綜述與理論假設
老齡化日益加劇,對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各種影響。老年人再就業是我國應對老齡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有利于老年人自我養老能力提升(童玉芬2014),同時也能有效把我國潛在人口紅利轉變為現實人口紅利(趙麗清,沈小力2015),進而緩解老齡化。
而針對影響老年人再就業參與的主要因素為何這一命題,眾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萬芊(2013)基于上海市的調查發現再就業老年人的特點為:以低齡男性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工作類型以體力勞動型為多且收入普遍較低。趙麗清(2015)通過對全國數據的交叉表分析得到老年人再就業與年齡、性別、健康水平、經濟狀況、教育程度、有無技能特長和退休金有關。弓秀云、王嘉維(2014)通過對北京市16個區的抽樣調查得到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是否有養老金等自身因素對就業參與的影響是顯著的,子女數量、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對再就業的影響不顯著。
由上述學者研究成果可看出,影響老年人再就業參與的因素主要分為經濟狀況、健康狀況、受教育狀況、退休前職業技能狀況和生活狀況五大類。
浙江省老年人口規模持續擴大,老齡化程度加劇,且城鎮人口高于農村人口。對于浙江省城鎮老年人再就業參與的研究迫在眉睫。且浙江省相較于其他省市,經濟程度相對較好,老齡人口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為老齡人口再就業提供了良好前提。研究浙江省老齡人口再就業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三、抽樣及特征
(一)樣本來源
本次調研選取浙江省內四個城市(杭州、寧波、金華、舟山)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抽樣方法抽取1000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有效率為84.1%。
(二)樣本特征
通過列聯表分析不同影響因素下老年人再就業參與情況:
第一,性別。由表1可知,男性老年人與女性老年人在再就業參與方面的頻數分布幾乎持平,說明性別對于再就業是沒有明顯影響的。
第二,年齡。被調查對象按60以下、60-65歲、65-70歲、70-75歲、其他分為5組。從表1可看出60歲以下的低齡老年人再就業參與頻數最大,說明其實際參與再就業最多。
第三,受教育程度。分為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與大學及以上4個層次。從表1可看出受教育水平越高,參加再就業的老年人與不參加再就業的老年人的頻數比值幾乎相同。
第四,退休前職業。分為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商業工作人員、服務業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農林牧漁勞動、生產和運輸有關工作人員、個體經營者、自由職業者、其他9類。從表1可看出,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參加再就業的比例最低。
第五,養老保險參與情況。從表1可看出,未參加養老保險時,參加再就業的老年人是不參加再就業老年人人數的3倍。
第六,醫療總支出占比。分為很高、較高、一般、較少、很少。從表1可看出,隨著醫療總支出減少,其與再就業參與之間無明顯關系。
第七,主要經濟來源。分為子女提供、收入所得、過去積蓄、退休金、其他5類。從表1可看出,主要經濟來源為收入所得的老年人參與再就業的人數較多。
第八,收入占家庭總收入之比。從表1可看出,隨收入占家庭總收入之比降低,老年人參加再就業無明顯差異。
第九,照顧孫輩情況。從表1可看出,照顧孫輩的老年人再就業參與比例低于未照顧孫輩的老年人,但相差并不大。
四、回歸分析
分析可知,影響再就業參與的因素主要有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退休前職業、參加養老保險情況、醫療總支出、主要經濟來源、收入占家庭總收入之比、平時是否照顧孫輩等因素。
以老年人的再就業參與為因變量,以上述因素為自變量,對其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性別、受教育程度、退休前職業、養老保險、主要經濟來源、平時是否照顧孫輩這六項影響因素的sig值大于顯著性水平,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即上述因素與城鎮老年人再就業參與不相關。
年齡、醫療總支出占比、收入占家庭總收入之比的sig值均小于0.05,檢驗顯著,即年齡、醫療總支出占比、收入占家庭總收入之比是影響城鎮老年人再就業參與的主要因素。
年齡對城鎮老年人是否參與再就業的影響系數為-0.150,說明年齡越高,越傾向于不參加再就業。
醫療總支出占比對城鎮老年人是否參與再就業的影響系數為0.269,說明醫療總支出越高,越傾向于不參加再就業。
收入占家庭總收入之比對城鎮老年人是否參與再就業的影響系數為0.448,說明收入占比越低,越傾向于參加再就業。
我們對得出以上結果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1、性別對城鎮老年人再就業參與影響不顯著
該結果的出現可能是由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及觀念的轉變,越來越提倡男女平等。同時在承擔家庭責任方面,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在權利和義務上也是對等的。
2、年齡是影響城鎮老年人再就業參與的主要因素
年齡越小的城鎮老年人,再就業的參與越高。我們認為其原因如下:(1)低齡老年人身體機能的退化較慢,其身體狀況相對較好,工作效率較高。(2)低齡老年人脫離工作崗位與社會的時間較短,其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強,工作效率較高。
3、受教育程度是對參與的影響不顯著
我們推測,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影響人的認識水平與素質高低的決定性因素。人們可通過網絡、書店等方式獲取大量的信息與知識,也可通過參加培訓班學習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4、退休前職業對城鎮老年人再就業參與無顯著影響
退休前職業不能代表再就業意向職業。在再就業的實際過程中,部分老年人可根據自身狀況選擇不同的職業,以滿足自身要求。
5、養老保險對城鎮老年人再就業參與有一定影響
養老金可作為老齡人生活收入的主要來源,在老年人的經濟保障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享有養老金保障的老年人收入來源不足,缺乏應對疾病等風險的保障,為滿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及預防性支出,在經濟壓力下老年人會參加再就業。
6、醫療支出占比影響再就業參與
醫療支出占比對再就業的參與有顯著影響,醫療支出占比越低,再就業參與越高。醫療總支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醫療支出占比低的城鎮老年人,身體狀況較好,其參與再就業的比例較高。
7、主要經濟來源對對再就業參與有一定影響
主要經濟來源為收入所得的老年人參與再就業的人數較多。在再就業參與中,經濟因素仍具有一定影響。多數老年人出于獲得收入的目的而參與再就業,而有較穩定經濟來源的老年人參與再就業的程度低。
8、收入占家庭總收入之比影響再就業參與
收入占比越低,城鎮老年人再就業參與越高。收入等經濟因素對再就業參與具有較大影響。由于我國人均收入較低且養老負擔較重,多數老年人參與再就業仍基于收入因素,以提供生活保障和減輕家庭負擔。
五、結論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年齡、醫療支出占比、主要經濟來源、收入占家庭總收入之比是影響城鎮老年人再就業參與的主要因素,且城鎮老年人年齡越小、醫療支出占比越低、主要經濟來源為收入所得、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例越低,越趨向于參加再就業。
參考文獻:
[1]童玉芬.城鎮化進程對于我國城鄉人口老齡化的影響機
制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4(12):157-161.
[2]趙麗清,沈小力.潛在人口紅利轉化為現實人口紅利的機
制及路徑[J].財經科學,2015(6):52-59.
[3]萬芊.城市低齡老年人再就業促進研究——基于上海市
的調查[J].社會科學研究,2013(6):114-117.
[4]趙麗清.中國城市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
究——以全國統計數據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5(11):
53-57.
[5]弓秀云,王嘉維.北京市中低齡老年人再就業現狀及影響
因素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4(8):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