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溫原+冼鑫玲+楊子言+王雨安+楊朦
【摘要】微博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技術,正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認識和使用。本文通過問卷設計調查大學生微博使用情況,利用描述統計、多重相應分析、差異性分析的統計分析方法分析微博在大學生生活中的使用情況,得出結論,最后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描述統計 多重相應分析 差異性分析
一、引言
微博已經快速地走入到了人們的生活。本文去探究大學生在微博中的使用情況和行為特征,先通過面訪的形式,對大學生人群進行抽樣調查,然后利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對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大學生微博的使用情況并以及對自身的影響,提出針對性意見。
二、研究方法
(一)信度分析
信度指運用相同的測量手段重復測量同一個對象時所得結果的穩定性或前后一致性,它反映測量的精確性。Alpha系數是針對多維的復合量表。
Alpha信度系數公式為: ,式中k為測驗
的題項數,si2為第i題的分數的方差(i=1,2,…,k),sn2為n個被測者測驗總分的方差。一般來說,該系數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在基礎研究中,信度至少應達到°0.80°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達到°0.70°就可接受,介于°0.70-0.98°均屬高信度,而低于°0.35°則為低信度,必須予以拒絕。
(二)效度分析
采用KMO值( 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球形檢驗來測試數據的效度分析,繼續判斷問卷數據是否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分析計算。KMO值大于0.5達到建議標準,當P值小于0.05時說明拒絕原假設,問卷通過效度檢驗。
(三)多重響應分析
問卷設計多選題,判斷分析微博用戶的使用愛好,偏好,使用習慣以及關注了那些微博熱點問題。
三、數據分析
(一)信度分析
總量表的信度系數最好在0.8以上,0.7-0.8之間可以接受;分量表的信度系數最好在0.7以上,0.6-0.7還可以接受。Alpha系數如果在0.6以下就要考慮重新編問卷。可靠性檢驗結果表明,Alpha系數為0.947,基于標準化數據計算的Alpha系數為0.902,兩個數據結果都屬于較高的信度水平,說明問卷中量表的設計具有較高的信度,能夠獲得相對精確的分析結果。
(二)效度分析
表中根據效度分析結果來看,其中KMO檢驗用于檢查變量間的偏相關性,取值在0~1之前。KMO統計量越接近于1,變量間的偏相關性越強,分析的效果越好。實際分析中,KMO統計量在0.7以上時效果比較好;當KMO統計量在0.5以下,此時不適合應用該分析法,應考慮重新設計變量結構或者采用其他統計分析方法。其中問卷總體的KMO值為 0 .900,總體各變量Bartlett球形檢驗則是檢測相關變量是否構成單位陣,若結果小于0.05則否定原假設,認為相關變量不能夠構成單位陣。而該份問卷的檢測值小于0.05水平,說明問卷數據效度通過檢驗。
通過圖3-3-3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微博上所關注的對象現實中認識的很少所占的比例最多,為50.2%;其次是現實中認識的人很多,有321人,占總人數的34.3%;也有少數人的微博所關注的對象沒有現實中認識的人,占總人數的15.5%。
由此推斷,大多數人選擇用微博是為了了解自己生活以外的信息,而不是為了了解身邊人的動態,微博更加傾向于一個了解人們想要認識的卻很難在現實中認識的人的平臺。
通過表3-3-4分析出選擇偶爾會瀏覽熱門微博的大學生最多,占總人數的35.7%,而選擇經常和總是的瀏覽熱門微博的人也不少,分別占總人數的34.7%和22.8%,只有極少數的同學選擇從不瀏覽熱門微博,占總人數的6.8%。
瀏覽熱門微博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玩微博時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多的大學生選擇通過瀏覽熱門微博來獲取當天的熱點信息。
通過表3-3-5,選擇偶爾會對熱門微博發表評論的大學生最多,占總人數的45.5%,第二多的是從不對熱門微博發表評論,占總人數的24.6%,而選擇經常和總是的人占少數,分別為21.8%和8.1%。
這說明,大學生雖然對熱門微博充滿興趣,但是大多數人只是抱著看看的態度,并不參與其中微博多種多樣,我們很難辨清哪條微博是真哪條微博是假,就需要考察大學生在轉發一條是否會考慮其真實性。
通過表3-3-6,選擇偶爾會考慮微博真實性的同學最多,占總人數的36.8%,經常和總是考慮微博真實性的人也不少,分別占總人數的32.2%和20.2%;從不考慮微博真實性的人最少,占總人數的10.8%。
由此可知,大多數大學生對于微博上的信息并不選擇盲目相信,而是會考慮其真實性。
通過表3-3-7可以看出,選擇偶爾會改變看法的同學最多,占總人數的50.3%,經常改變看法的人第二多,占總人數的29.2%,選擇從不和總是的人數最少,分別為10.6%和9.9%。
由此可見,微博上的言論對于大學生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影響性,但是選擇經常和總是改變看法的人還是占少數,同學們對于一個人或一件事的看法還是有一定的自己的堅持,并非完全受輿論導向的影響。
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大學生仍然喜愛微博,微博在眾多APP中的競爭優勢依然顯著,在可預測的將來,微博依然會是廣大大學生休閑娛樂的一個絕佳的平臺。
四、結論
通過本次對大學生微博使用情況的調查我們了解到,微博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已經普及。大部分大學生僅將刷微博作為生活中的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但是也有少數人過度迷戀微博。在性別方面,大學女生比男生更喜歡玩微博,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在上面。大學生使用微博的習慣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瀏覽微博時,使用者更加關注圖片和文字形式的微博,而視頻以及動圖雖然比較有趣味性、觀賞性,卻不如圖片和文字那樣受到大家的青睞。關注的對象上,名人明星確實占有很大比例,而同學和朋友依然是我們微博里所關注對象的主力軍。
第二,人們在微博上所進行的活動,以關注主流媒體信息、發布自己的觀點心情和轉發別人的微博這三項為主。
第三,在微博的管理和維護方面,大多數大學生的微博粉絲數比較少,他們在微博中的角色更傾向于觀看者;而少數的同學的微博粉絲數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數量,他們在微博中的角色更傾向于一個表演者。
第四,在微博互動方面,大學生的微博中現實中認識的人很少,說明大家選擇用微博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自己生活以外的信息。微博更加傾向于一個可以了解我們現實中很難認識的人的平臺,大多數同學在瀏覽微博時只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進行觀看,很少發表評論,少數人會對自己所關注的微博發表評論。
最后,絕大多數大學生仍然喜愛微博,微博在眾多APP中的競爭優勢依然顯著,在可預測的將來,微博依然會是廣大大學生休閑娛樂的一個絕佳的平臺。
五、建議
大學生通過微博了解更多的生活學習信息是一件值得推行的辦法,微博正在慢慢的推動傳統教育的改革。但是微博并不能真正成為教育的主流,這就需要大學生形成一種自己的主觀判斷,什么時候需要微博的信息輔助,什么時候更需要專攻理論的研究。對于課外而言:第一,微博可以成為網絡安全教育,網絡教育的出發點,強化大學生對于文明上網的意識,弘揚網絡道德文明精神;第二,開展班級微博互動,強化班級內部與外部的溝通交流,更好的推動大學生的社交網絡。
微博并不像朋友圈一樣具有封閉性,相反,微博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只要關注一個對象,任何發送的信息都會被別人了解到。所以大學生使用微博最為關鍵的是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
六、誤差與不足
(1)在樣本方面,本次調查沒能使男女比例達到1:1,可能會對調查結果有一定的影響;
(2)有些被訪者可能并未十分認真地填寫,造成了分析結果的一些誤差。
參考文獻:
[1]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2]張文彤.SPSS統計分析基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張文彤.SPSS11統計分析教程·高級篇[M].北京:北京希
望電子出版社,2002.
[4]馮士雍.抽樣調查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5]許倪倪.微博時代對大學生個人思想的影響及應對措施.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8).
[6]郭靜.大學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動因.衡水學院學報,2013.
[7]曹婷,張潔.大學生微博使用偏好調查報告——以蘭州市
大學為例.今傳媒,2011.
[8]鄭潔,付有.微博對大學生影響的調查與研究.重慶郵電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注:本文為2016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