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從立+王建都+韓立英+齊建云
【摘要】敬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制度建設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老齡人的養老狀況,完善提高社區養老和敬老院供養水平,充分體現著黨和政府對社會最弱勢群體的關懷,對維護社會穩定、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石家莊 敬老 養老 城中村 居民 養老保險
近三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逐步改善,加之計劃生育政策的貫徹實施,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就中國現狀來看,老齡化呈現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高齡人口增長明顯,人口老齡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不同步等特點。由此可知,中國老齡化形勢嚴峻,養老問題亟待解決,探索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服務模式尤為迫切。然而在養老服務體系中,我國的養老模式相對比較單一,各種新型養老模式隨即在探索中逐漸展開,社區養老服務站模式是眾多養老模式中的一個,石家莊社區養老呈現出普及率低、范圍小、內容少、功能缺乏、機制不完善、軟硬件設施不齊全、資金來源少、服務不規范、專業性缺乏,尚未形成標準化和體系化等特點。對于這種新興養老形式,政府應當加大政策、制度的支持力度,同時社區要發揮自我優勢,引入市場機制,從資金、人員、資源上進行完善發展,為養老營造良好的內外環境。
一、當前中國養老模式
1)傳統居家型
傳統居家養老包括老年人在傳統的街坊、社區、在自己或兒女的居所養老。傳統的街坊、社區、居所對老年人需求來說并不完善。幾乎所有傳統模式社區、居所、街坊,在最初設計時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交流場所、老年運動場所等老年人所需要的健康居住環境也并不齊全;由于子女將要供養更多的老人,子女想要滿足老人需求在更多時候也顯得力不從心;隨著城市擴展,分居距離拉遠,孝心、親情難以滿足;在與子女合居的老年人中,他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與子女有很大不同。因此,目前這種國家傳統居家型養老模式存在著較大缺陷。
2)養老院、敬老院等機構型養老
目前,中國的養老院、敬老院主要以孤寡老人養老為主,帶有政府扶持和社會福利性質。由于養老機構的居住環境不完善,生活設施不齊全,專業護理水準欠缺,老年人沒有家庭親情感,沒有家庭生活感,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去居住。因此,不管是從目前情況還是從未來預期來看,機構養老很難成為主流的養老方式。
3)老年公寓等公寓型養老
現在在中國一些城市和地方出現的老年公寓,多為房地產泡沫時滯銷樓盤的爛尾商品房改建而成,并且大多在城市偏遠地段。規模小、配套設施不完善,多為企業經營,收費卻不低。這樣的養老模式,無法滿足老年人對生活方便、居住環境優美、生活親情化、精神生活豐富的需求。
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下,社區養老服務作為醫療衛生事業不可缺少的部分,逐漸發展起來。人們對經濟便利的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同時也暴露出社區養老服務中急待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二、社區養老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養老服務人員短缺。在對社區養老服務進行調查過程中發現,社區養老服務中,基本上以醫療預防為主,康復、護理、保健內容較少,護理人員也較少,不能充分體現社區養老服務的特色。因此,只有初步治療,而社區中老年保健知識的宣教,自我保健,疾病的預防等工作難以開展。作為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社區養老在社區的發展中應得到同步的發展。因此,社區養老服務人員的落實是一個重要問題,是關系到社區養老服務質量得以保證的重要因素。
(二)社區養老服務人員急需培訓。長久以來,社區養老服務一直注重養老院養老,社區養老服務十分薄弱,社區養老服務是一項范圍較廣,所需知識面較寬的工作,其服務不同于養老院大多為急性病、疑難病癥,孤老,無人照顧著,老年人無論在心理、生理上都有其獨特性,因此,要求社區養老服務人員要有較全面的護理知識和人文知識。而現今社區養老服務人員大多是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的學生、知識結構偏低,在學校多以學習醫學知識為主,多社會,人文知識知之甚少,在社區服務中,由于社區養老服務人員大多是獨自工作,因此,就要求他們不僅要有豐富的臨床醫療,護理知識及經驗,而且,還要有心理學,社會學和老年學知識,要掌握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對老年人的影響,只有經過培訓,掌握社區中不同年齡,不同類型老人的特點,才能更好的進行社區服務。
(三)社區養老服務保障政策需健全。在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調查中,我們了解到,老年人支付養老費用有幾種情況:公費、半公費、自費,在對1000例老年病人調查中,公費僅占19%,勞保占72%,老年人雖有勞保,但由于原單位經濟效益不好,存在社區養老服務費用報銷難的問題。由此可見,為解決老年人社區養老服務問題及社區服務的深入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報銷制度的健全是必不可少的。
三、社區養老新概念的社會效應與存在缺陷的反思
在發展的角度上,新型養老模式是對我國傳統養老模式的巨大挑戰,其發展是對中國養老產業的一次巨大變革,對我國未來的養老產業發展的影響將是無比深遠的。
在整體的角度上,我國的社區養老社會化服務水平還比較低,發展很不平衡,尚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不斷提高的生活質量的需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因此,要使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該制度的運行現狀,探索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是社區養老提升研究以石家莊市區為例的課題
課題號: JRS-2016-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