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梅++李珍珍++陳占輝++張書鋒
三學再教當堂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內涵就是“授之以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才能學得主動,學得愉快。
新課程改革三學再教當堂練”課堂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以來,圍繞新課程理念和學習方式,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百花競放,層出不窮,對課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的課堂教學環節復雜,過多追求形式,浮躁浮華,牽強附會,自主學習不深入,合作學習形式化,課堂效率低下,效果不佳;更有部分教師,課堂上學生一知半解,講不會,學不會、學不透,提出“學不會練會”的口號,課外搞題海戰術,超量訓練,剝奪學生的課外時間,過分地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等等;問題多多,不利于新課程的實施。根據我們對新課程的理解、實踐和認識,經過思考論證提出“三學再教當堂練”課堂教學模式。
一、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三學再教當堂練”即“學教檢測當堂練”,教學分為輔助環節和主要環節。
(一)輔助環節(大約1分鐘左右,一般必須采用多媒體)包括揭題、示標和導學。
1、揭題:一般簡明扼要,開門見山,板書課題。
2、示標:主要出示知識與技能目標和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目標準確簡明、具體可測,讓學生一目了然);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一般教師內心掌握,不課前告訴學生,主要在過程中經歷和體驗。
3、導學:使學生做到自學內容、方法、時間和檢測四明確.
【要求:自學內容具體,問題導引巧妙,學法指導有效(具有一定的自學方法后,導學中可以適當簡略),時間預設適中,檢測方式明確】。
(二)主要環節包括學教、檢測和當堂練(“學教”一般20分鐘左右,“檢測”一般8分鐘左右,“當堂練”文科一般不少于5分鐘,理科一般不少于10分鐘)。
1、學教:“學教”即“三學再教”。包括個人自學、同桌幫助、小組討論三個層次。三個層次具有遞進關系,第一個層次問題得到解決后,就不再進行下一個層次的學習。三個層次是在老師的統一調控下進行,三個層次都用上時,問題還沒有解決,就需要老師“出場”,進入“再教”層面(即班級交流:先兵教兵,老師適時適度引導、點撥、提升),問題到此為止,進入第二個環節。
2、檢測:通過一定的檢測題或提問來檢查學生是否真會,發現問題,老師先組織學生“兵教兵”,更正、討論;學生都不會的,老師再次“再教”,點撥、總結、變式、提升,使知識和方法達到一定高度,進入第三個環節。
3、當堂練:當堂練就是當堂做作業,通過當堂作業及時鞏固理解所學知識、方法和技能,要求限定時間,當堂認真獨立完成,像考試一樣緊張惜時(教師不能走出教室,不東張西望,可適當走動,了解情況和督促不認真的學生認真作業),確實保證作業的真實有效性。
“三學再教當堂練”實質是讓學生先自主探究學習,有問題再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再有問題老師再出場“再教”,問題到此為止;然后通過檢測,若發現問題,再通過“再教”,提升問題質量,最后當堂完成作業,達到強化鞏固之效,從而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應用該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教是為了不教,教要向不教轉化”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應用該模式的基本前提主要是通過生活就寢、紀律衛生、習慣養成、理想教育等德育管理使學生始終處于“想學”或“要學”的狀態,以及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并形成自學習慣。因而使用該模式開始不要心急,要適當地慢,因人而異。培養學生自學,教師必須先要做好自學的示范,然后加以指導,讓學生嘗試自學,逐漸掌握自學方法(掂筆拿紙,手、眼、嘴、腦并用,做到邊讀、邊想、邊劃批、邊理解、邊記憶。我們倡導“粗讀、細讀、精讀”三遍讀書法),循序漸進、不斷提升,形成自學習慣,逐步達到讀明白、能理解、會運用、有感悟、快記憶的五種不同的自學層次,進而逐步達到熟練自如地使用該模式。
二、“三學再教當堂練”教學模式的優勢。
“三學”的優點: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為通過“三學”,學生至少要將本書的內容看一遍,先熟悉,然后才能要求掌握。
“再教”的優點:有利于老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有利于老師點撥。
“當堂訓練”的優點:(1)促使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起來,使學生自學、聽課都認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緊張程度;(2)給學生提供了實踐操作,動手訓練的機會,關鍵是杜絕了作業的抄襲。
三、“三學再教當堂練”教學模式運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三學”階段,教師要注意三點:(1)要求教師備課時要認真細致,明確提出“三學”要求,使學生帶著任務、帶著問題去學習、讀書;(2)適時指導學生,使學生不僅愿學而且會學,在自學過程中,逐步積累學習方法,這一點在起步時尤為重要。(3)要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叭龑W”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師進行教學調查的過程,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迅速把問題分清主次,概括歸類,為“后教”作好準備。
2、在“再教”階段,也要注意三點:(1)要知道教什么——教學生不會的地方;(2)要講清規律或道理。要針對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講清道理和規律,使個別上升為普遍,在揭示規律中讓學生舉一反三;(3)要指導如何運用(授之以漁),即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3、當堂訓練階段
這是課堂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確保課堂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確保課堂教學信息及時得到反饋的重要操作環節。簡單地說就是教師要讓所有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師抽查面批。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很大的促進。關鍵在于課前教師的選題是否有代表性。
綜上所述,“三學再教當堂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內涵就是“授之以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才能學得主動,學得愉快。該模式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哲學認識論,與嘗試教學法、目標教學法、掌握學習法、和諧教學法及魏書生的“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的六步教學法等流派相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式,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三學再教當堂練”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2016】-JKGHB-086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