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琪
【摘要】弗吉尼亞·伍爾夫是一位一生致力于消除女性不平等社會地位的偉大作家,伍爾夫在爭取男女平權、反對父權制、爭取女性教育權和財產權方面提出了很多影響后世的理論,給后世女權運動的興起帶來了啟發。本文旨在討論伍爾夫的思想和經典女性主義理論之間的契合。
【關鍵詞】伍爾夫 女性主義 父權制
艾德琳·弗吉尼亞·伍爾芙(1882—1941)是英國著名女作家,是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伍爾夫一生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女性主義思想,從她的作品中以及其自身的婚姻中都能夠找到的女性主義思想的影子,當代眾多女性主義思想都受到了伍爾夫的啟迪和影響。
產生于女權運動中的經典女性主義理論主要是指第一次西方婦女解放運動和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期間形成的女性主義理論,主要有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自由女性主義和激進女性主義。
一、伍爾夫的女性主義認識
伍爾夫出生時,正值第一次女權運動興起之時,這一時期女權運動受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主張男女之間沒有差異,通過讓女性獲得受教育的權利來消除男女不平等。這一時期的女性主義倡導者沃爾斯通克拉夫特認為是錯誤的教育體系使女性處于被壓迫的地位。伍爾夫就親身經歷了這種粗暴的教育制度,伍爾夫出生在一個英國貴族家庭中,其父萊斯利爵士雖然是著名的學者,但思想卻帶有那個時代的濃重烙印,萊斯利爵士雖然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不允許自己的女兒們前往學校接受教育。在送伍爾夫的兄弟們去上學后,萊斯利爵士為伍爾夫和姐姐聘請了家庭教師,并經常親自指導姐妹倆。但這一切都不能抹去伍爾夫內心的被剝奪感和不平等感。這些都成為伍爾夫反思女性社會角色地位的童年誘因,也滋生了伍爾夫的女性主義思想。在伍爾夫的大量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她的女性主義觀念,她意識到了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女性的自我意識逐漸喪失,女性被排擠出社會重大事件,于是她提出了改變女性對自我的認知,重塑女性自我形象的口號。在伍爾夫提倡的女性主義思想中,極具遠見的提到兩性的區別,并倡導兩性需和睦相處,形成一種良性的互相尊重扶持的關系。在伍爾夫的作品《一間自己的房子》中,伍爾夫就提到:“女人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一筆屬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擁有創作的自由”。在社會領域中爭取教育權、財產權和工作權的問題上,伍爾夫與自由女性主義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父權制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不僅僅體現在社會領域當中,在個人生活中,男人和女人也被嚴格區分,并確立從屬關系。女人在家庭生活中被要求承擔生育、養育、操持家務的責任,在家庭中沒有財產權兩性關系中也始終處于被動。面對這種現狀,伍爾夫在其作品中奔走疾呼:“人不應該是插花瓶里供人觀賞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伍爾夫在關注社會領域婦女權益的同時就提出關注女性在個人領域被束縛的困境,以及長久的在男權社會下女性已然形成的心靈枷鎖。
一戰結束后,西方各國婦女獲得了離婚權、投票權、教育權等權利,一時之間婦女解放運動初期斗爭的目標都得到實現,致使一些反女性主義論調興起,大肆宣揚女性應該回到廚房和床上去,伍爾夫的擔心變成了現實。
二、伍爾夫與第二次女性主義思潮
1.伍爾夫的性別差異觀點。在不斷的反思中,伍爾夫得出結論,她認為在長久的父權統治下,女性早已養成依附男性生活的習慣,女性的思想已經固化,大部分女性都失去了獨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隨著女性一些政治權利被逐步認可后,若還一味地強調男女相同,忽視男女間的差異的話,就會再一次喪失好不容易爭取來的社會地位。與伍爾夫的觀點相近,另外一位女性主義大師西蒙娜·德·波伏娃歷史性的區分了“社會性別和心理性別”,指出,女人并非天生的,而是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的綜合產物,確定女人之所以為女人的是整個人類文化整體。波伏娃和伍爾夫的論斷成為了后來女性主義理論的源頭。
2.伍爾夫的反父權訴求與激進女性主義訴求契合。激進女性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就是父權制,他們認為父權制是將女性至于社會邊緣的最根本原因,父權制社會下的異性戀生育觀是激進女性主義主要斗爭對象。父權制下,女性被當做附屬品存在,女性的家務勞作都是以無償的形式進行的,女性對家庭的付出幾乎不被認可。所以,只有徹底推翻這種父權制,女性才能獲得解放。
3.伍爾夫的階級斗爭立場與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相通。和激進女性主義不同,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的斗爭視角不是針對男性群體,而是將“階級”當做斗爭的關鍵。主張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有,海蒂·哈特曼、朱麗葉·米切爾等,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的這種觀點在伍爾夫的作品中隨處可見,在《到燈塔去》中,大聲喊著“我是克里斯那·羅塞蒂”的英國女詩人,熱愛繪畫的莉莉,每一個女性角色都顯示出對職業生活的向往和對自己未來人生的自由期許。
三、結語
總之,在西方婦女解放運動開始的200余年來,伍爾夫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她是婦女解放運動浪潮的承上啟下者,也是婦女解放運動中為后現代女性主義提供更多理論知識的先驅。伍爾夫憑借自身敏銳的觀察力,對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女性教育權、生育機制和精神枷鎖等問題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思考,撰寫出一部部能夠為后期女性主義思潮提供理論支持的作品,為女權運動做出了杰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高奮.弗吉尼亞·伍爾夫小說理論近百年研究述評[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1:11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