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第306醫院老年病科 馮瑞娟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這種情況:好好的一個人早晨一覺醒來,半身麻木,說話言語不清,到醫院一檢查,是“腦梗”;某人做完了手術康復得很好,準備出院前的那天午飯后去趟廁所,突然胸痛氣短,摔倒在衛生間,接著就不省人事,專家會診考慮是術后“肺栓塞”。
出現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血管出了問題。血液里的兩顆“不定時炸彈”讓血管越來越堵,隨時可能危及生命。
人體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質,如三酰甘油和膽固醇等,這些脂質含量一旦增高,就變成了血管中的“垃圾”。當“垃圾”越堆越多時,就會形成一塊一塊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動脈彈性降低、管腔變窄。
很多人覺得斑塊和自己沒關系,其實,每個人從十五六歲起血管里就開始長斑塊,到40歲左右斑塊變得明顯。
如果斑塊越來越大,會導致動脈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使血流變緩。一旦出現誘發因素,即可形成血栓或引發梗死。
靜脈血栓分為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
前者主要發生在下肢,多數患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約80%的患者易漏診。深靜脈血栓形成后,一旦脫落并隨血液循環到達肺部,可能形成肺栓塞。肺栓塞一旦發作,會危及生命。
血管健康人人關心,吃什么通血管、用什么通血管……是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實際上,血管里的兩顆“不定時炸彈”如果不去除,吃再多的東西也是沒用的。
這兩顆“不定時炸彈”在發生、發展中,有一個共同的幫兇——久坐。它從多個方面影響血管健康:
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時間久坐不利于“好”膽固醇清除動脈里的斑塊。
每天固定一個坐姿3小時以上的人,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是其他人的2倍。
久坐時,血液流動緩慢,脂肪酸沉積在血管,易阻塞心臟血管。
久坐會讓血液循環減緩,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損傷大腦。
久坐傷血管,我們清理血管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站起來!
站立是一種很好的運動。
英國研究證實,如果能長期堅持每周5天、每天累計3小時的站立,效果堪比跑10趟馬拉松。
簡單站立人人都會,不妨試試這樣站:
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雙手抬平放于體前;身體慢慢勻速屈膝下蹲;膝關節屈曲至130°~150°即可。
為了配合站立動作,我們坐著的時候也可以做一些動作,防止血栓和斑塊的形成。
站立或坐立,將雙腳腳尖著地,以腳尖為支點帶動足部上下活動10~15次。
左腿自然彎曲,彎下腰用左手輕輕按摩小腿肚10~15次,換右腿依次重復,可有效促進腿肚血液循環。
坐立,將雙腳足跟著地,以足跟為支點帶動足部上下運動。
坐立,雙手抱住左腿膝關節,向左旋轉5~10次,向右旋轉5~10次,換右腿重復同樣的動作,亦可雙腿同時進行。
血管健康,不是一天能夠形成的,需要人們長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維護。從今天起,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都要注意活動四肢,清理掉血管里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