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萍
(西安文理學院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中學化學知識遷移研究的意義
何亞萍
(西安文理學院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化學知識遷移,是目前基礎教育非常重要課程目標之一.對其研究分析,有助于在基礎教育中,更好地進行教材處理、選擇合適的教法和提高教學質量.
基礎教育;化學;知識遷移;意義
化學課程是為初中三年級和高中年級開設,預期的教育效果是科學的普及和科學態度的培養,樹立正確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并提高某些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的生產和生活中,實現知識遷移和應用,才是基礎教學的本質.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培養知識遷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體公民的綜合素質,為國家、社會和區域經濟發展輸出迫切需要的人才.特別是全民普及的基礎教育.化學這樣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踐性課程,開設的對象是初中三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這門課程與數學、語文顯著不同,與物理在某些層面上具有相似性,但又有自己的個性.化學其實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但是未必每個人都了解其化學本質.要了解化學本質,是需要一定的基礎和理解能力的.只有掌握了這種能力,才能分析通過化學現象解釋反應實質.
國家層面也對高等學校提出了轉型發展的要求,強調從學術性向應用型的轉化.作為中學時候的基礎教育,更應該從啟蒙階段,就加強應用意識的強化,增加學生對知識遷移能力的掌握.為學生未來從事更加高深的研究和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信息化背景下促進初中學生化學知識遷移能力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為化學教學提供有益參考,為高等教育培養儲備力量,以滿足現代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極大需求量.特別是食品、環境、生命科學問題日益凸顯,化學的基礎教育日益得到重視,知識遷移研究迎合學生未來發展和應用型人才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基礎化學教學是以獲取的知識作為載體,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實驗技能知識和學習方法策略的過程.以新的教育理念作為學習的指導,通過綜合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有關教學手段,在幫助中學生獲取有關的化學知識基礎上,促進中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心理認知和價值觀的發展,為中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打好堅實的基礎.學生的學習活動受原有知識、心理等因素的影響,遷移就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學習的關鍵在于促進知識遷移,使學生將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但是新概念、新反應的學習中,要與已有概念做區分,不能混淆前后的反應,這一點的把握,也有賴于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只有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并熟練掌握內在的聯系和區別,才能更好的運用知識,學習新的知識.教師自身也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入手,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建立新的知識遷移體系,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學習和自學,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系統化;要設計變式練習,以促進學生知識遷移的擴展和精煉能力提升,要鼓勵類比聯想,以促進學生化學知識的正向遷移能力.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提高知識的正遷移,實現教學效率提高、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開展中學化學知識的遷移策略研究,一方面可以迎合學生未來發展和應用型人才需求, 另一方面可以實現促進教學,以學促改,因材施教.該研究工作是從“教”與“學”兩方面著手,讓教師對教學內容適當的調整和處理,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和內容的多樣性,在培養大眾教育的普遍科學素養和開拓視野的同時,為進一步深入學習提供足夠的基礎知識和能力儲備,提高中學化學教育的成效,實現基礎教學的廣譜性和特殊性要求.
[1]毛飛. 信息化背景下促進初中生化學知識遷移能力的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中學, 2016(4).
[2]李妮.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知識遷移的教學策略探討[J]. 文理導航旬刊, 2012(6):17-17.
[3]趙呈芬. 談初中化學知識的遷移策略[J]. 現代企業教育, 2012(12):189-189.
[責任編輯:李 璟]
2017-06-01
何亞萍(1985.06-),女,漢,陜西西安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及其電化學傳感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21445004, 21545014, 21275116);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 (No. CXY1443WL27, CXY1531WL22,CXY1531WL34);陜西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訪問學者項目(No. 14JS095);西安文理學院博士啟動基金 (No.06005017);陜西省分析化學重點學科資助(No.09009001).
G632
B
1008-0333(2017)20-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