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祿
(西安翻譯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00)
淺談宏觀經濟學的內在缺陷及科學方法論的構建
□張元祿
(西安翻譯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00)
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對金融領域的發展造成了重大打擊,使整個經濟界集體陷入了深刻的反思與總結,不斷促使更多的經濟學研究者及其相關金融政策踐行者們逐漸形成宏觀經濟學的全新共識,也就是金融體系對于宏觀經濟的發展形勢及體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側面說明了宏觀經濟與金融學理論體系應在充分納入內在性的金融體系下,對其進行系統化的建設。本文首先針對宏觀經濟學中的內在缺陷進行了分析,并基于此,通過完善金融學理論體系、提高對金融規律認知兩個維度,提出了宏觀經濟學的科學方法論構建路徑。
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科學方法論;內在缺陷
對于宏觀經濟學而言,想要擺脫經濟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應基于自身框架,充分將金融學體系有規律的納入到其中,這是危機過后經濟學首要解決的問題。但根據目前的體系理論發展形勢看,雖然宏觀經濟金融模型架構的程度較為樂觀,但依舊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內在缺陷。一是大多數的研究都將銀行機構的建模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卻忽視了金融市場與銀行機構之間的聯絡關系,影響了模型的實際解釋。二是某些重要的金融變量在模型中的部門之間沒有較為明確的傳送制度及有效方式,因而無法依托于模型的評估機制上,做出全面客觀性的分析。三是大部分模型依舊被看做成單純性的線性關系,使許多突發事件對經濟以及金融系統所帶來的潛在性的危機得到科學合理的有效評估。四是家庭與企業各部門之間的財產債務信息統計表均未納入到當前的模型中,但從實際情況分析,家庭與企業的財產債務統計表不均衡,甚至經常與金融部門較大杠桿性相適應,這表明納入家庭與企業部門的財產債務,能夠有利于對宏觀經濟發展動態信息的理解。五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行為及穩定性能經常不屬于當前模型范疇中,但歐洲債務危機卻明確的表示出,財務部門的穩定性會根據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加大政府債務風險,進而對金融體系以及實體經濟體帶來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對此,強加國家資產債務統計表的分析,能夠更加精確的表示公共機構的失衡情況以及其有體系的風險。最后,針對金融體系與宏觀經濟間具有不確定性的動態聯動機制,宏觀經濟制度在面對失衡的分析不應只是單純的結合金融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了解并掌握金融系統的內部發生扭曲會最終造成整個系統以外的全部失衡,以及對宏觀經濟帶來的巨大影響的原因。
金融學的理論要取得突破性的革命進展。在西方國家傳統的體系類別劃分下,金融學通常是將經濟體資產所定價格與企業金融作為代表,這是較為常見的微觀經濟學典型,而含有貨幣、信貸等方面的信息則會被分到宏觀經濟學研究范疇,一般情況下僅僅是在形式上體現出作用卻不對實質性的事物造成影響。但在現實情況下,含有貨幣、信貸以及利率等所有這些主流宏觀經濟學的金融變化要素,卻是極其重要的,不僅有著顯著的區別于其他經濟變化要素的運行軌跡,同時還會對實際經濟體造成不容小覷的重要影響。
宏觀經濟學應全面提高自身對于金融學規律的認知,必須要將其上升到全新的層面。雖然在建立完善的金融學基礎理論體系中,會遇到金融要素與經濟實體之間的聯系方面的問題,但宏觀經濟學想要真正完成全新的構建,就應在其基礎上不斷向前邁進,在更高的角度上去構建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相互統一的基礎性理論框架。針對宏觀經濟學以往發展過程中所堆積下來的諸多短板問題,首要任務就是應重新構建其金融支柱。主要指的是系統性將金融體系視為單獨存在的完整個體,進而基于內生性的角度,對框架中的核心構成部分展開研究,而不是單純性的只分析貨幣與信貸。并基于此,對宏觀經濟學的整個框架分析并依據結構對其重新構建。基于相對較高的角度上去建構一個有著內生性邏輯,又含有金融、實體經濟以及政策間彼此作用的綜合性理論框架。框架既要有依托于家庭、企業、金融部門以及政府相關行為方式的微觀基本性要素,也要充分結合微觀基礎到宏觀展現的傳輸機制與有效途徑,從而產生較為完整的宏微觀連接明確的統一性研究框架。
[1]陳雨露.重建宏觀經濟學的“金融支柱”[J].國際金融研究,2015,(06):3-11.
[2]陳善彬.宏觀經濟調控中不存在一個獨立的“經濟手段”——兼談“三手段論”之理論與邏輯缺陷[J].學習論壇,1996,(06):19-21.
1004-7026(2017)19-0020-01
D035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9.009
張元祿(1994.8-),男,陜西省神木市人,西安翻譯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