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麗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 山西 太原 030024)
農職院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探討
□趙雅麗
(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 山西 太原 030024)
農職院校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基礎場所,也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可缺失的措施,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意義深遠。本文旨在指出當前農職院校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農職院校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相關建議和措施。
農職院校;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2012年中央首次提出了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這也標志著我國農業從事人員的身份開始向職業型方向轉變。近幾年來,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是,隨之暴露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給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帶來不少困難,從而限制了傳統農業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的轉型和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相關闡述:
雖然農業發展不斷加快,但是近年來因為社會地位以及收入水平的關系,學習農業專業類的人數卻越來越少,導致部分農職院校招生不足,甚至有些院校無法正常辦學,從而使得農業職業院校的數量不斷減少。從相關資料數據顯示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的各類農業職業院校數量還有500余所,但隨著近些年來由于各種原因使得農業職業院校數量僅剩下200余所,下降速度和數量非常驚人。
在本身農業職業院校數量下降的背景下,農業類專業的數量也在下降。此外,我國農業職業院校的招生多以農村生源為主,這樣導致各大農業職業院校的招生數量不斷下降,涉及農業類的專業招生愈加困難。這樣進一步導致了各農業職業院校對原有的涉農專業的師資隊伍培訓、學生實習實訓的投入大為縮水,使得學校培養的學生專業技術技能不足。
知識技能要服務于生產實踐。因為缺少對涉農專業的投入以及關注度,導致一些農業職業院校的教研活動與實際的農業生產一線相脫離。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師,缺少農業生產一線的實踐經驗,對這種實踐性特別強的農業專業教學非常不利,嚴重脫離實踐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知識體系過于理論,缺乏實踐。此外,很多農業職業院校對農民的農業技術服務也存在明顯的不足,過多的偏向理論,缺少有實際經驗,會技術的農業“專家”。
要獲得農業職業院校的持續發展,真正做到、做好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做貢獻。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建議:
在當前的教育行業來看,農業職業院校主要分為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和中等職業院校。無論是從哪個層次上講,教育都應有自己特有的先進辦學理念和明確的培養目標。相比于農業類高等農業職業學院,中等農業職業院校在辦學和教學以及科研等方面都比高等農業職業學院缺少相對發展的優勢,在這種背景下,中等農業職業學院更應當要重視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探討并發展先進的中職農業院校辦學理念,特別要注意在入學初始階段就要引導學生樹立學農、務農、愛農的農業生產理念,樹立新型職業農民的素養,為以后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發揮積極作用。
農業職業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所以在教學培育中就要重視學生的農業知識的運用。僅僅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對于實踐操作性極強的農業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學校需要進一步做好并加強實踐技能的培訓教育。在專業設置上要切合實際農業發展需求,如此一來便能使得學校培育的學生適應農業發展需要,真正懂理論,會操作,有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
農業職業院校在辦學過程中要從發揮自己的教育培養作用,與地方農業建立起長期的合作機制,為新型農業職業農民服務,多層次、多形式為地方輸出農業人才。
農業職業院校在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對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在現階段農業職業院校雖然發展存在諸多難題亟待解決,但與此同時,各個院校都應注意到農業發展是國家重任。因此,作者在此建議農業職業院校要在發展中不斷改革,從多方面健全院校的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明確教學目的和方向,完善院校建設,積極推動傳統農業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的轉型。
[1]王溢澤,王麗琴,董智淑,等.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高職院校新的著力點[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4).
1004-7026(2017)19-0052-01
G725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9.033